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第318条

(四逆散证二十一少阴二十二: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318】【辨403】

此条,自古亦争议较多。如郑钦安先生称:“法宜大剂回阳为是,而此以四逆散主之,吾甚不解。”唐步祺先生称:“历代诸家注解本条,皆谓本证四逆是由于肝气郁结,阳郁于里,不能通达四肢,所以逆冷。对治以四逆散,亦为之曲解,使其符合条文。郑氏则认为此条乃少阴虚寒证,法宜大剂回阳。根据原文之义,当以郑说为是,笔者从之。”

先生此释亦宜说说。

原文,“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之证,均为乙木下郁而肝脾下陷。在这种情况下,中焦阳不外达,而出现“四逆”的症状,亦是必然。同时,此时之患者,因上阳虚而萎靡不振,表现为“但欲寐”;因素体血虚而见“脉微细”,均符合仲景先生“少阴病”的界定标准,因此,称之为“少阴病”,并无不妥。

那么,乙木为什么下郁?肝脾为什么下陷?

从四逆散原方来看,无疑是因为少阳郁阻,阳不敛藏之故。是以,药用柴、芍清泻少阳郁火而敛胆气,枳实破壅敛降阳气而用甘草培其土气。方后,“悸者,加桂枝五分”,所加之桂枝,仅为柴胡、芍药的一半,是亦可证该方以右路敛降为主。

但是,从方后“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的加减法来看,这个根源就可以恍然大悟了。也就是说,此证,必然跟先生说的,“寒水侮土”(此条释文)有关,因此用附子“暖水而温寒”。(附子之量,与四逆汤、真武汤同)

综上所述,此证表现出来的,主要症状可能是“咳”等右路阳不敛藏,但实际上却是下焦寒盛,寒水泛滥所致。从这个角度来看,则此证之“脉微细”“但欲寐”,乃水寒阴盛之象亦明矣。

四逆散基础方虽然难以看出与少阴病之间的关系,但是加减法中,“加桂枝”“加茯苓”“加附子”“加薤白”等,却可见该方实际上是标本兼治的。立法重在疏右路者,乃是见证重在少阳不敛(除了“咳”之外,依理尚应有胆胃之证。如先生《长沙药解》称“枳实泻其痞满”,是有“痞满”之证也),远端之右路不疏,左路无法上达之故也;见证若非以右路不降为主,不必从四逆散加减。

此外,尚有一个稍为错开点的思路。《长沙药解·甘草》谓,此证病机为“水寒木枯,郁生风燥,侵克脾土,中气痞塞,不能四达。”故用“柴、芍,清其风木,甘草补其中气,枳实泻其痞满。”按照这个“水寒木枯”的思路,窃以为,此证虽见少阴病之寒水侮土,但寒水并未甚旺,因其人素有土湿木弱之宿根(如前文吾注,“素体血虚”而见“脉微细”),是以一遭少阴寒侵,即见土郁木枯,并见枯木贼土。是即少阴之寒水,并非主要矛盾,而仅是一导火索,其时“土郁木枯”方是病之关键,是故依加减法,治以四逆散。只是这个思路与原论思路似有一定距离。若果为“木枯”,依仲景先生惯例,应有阿胶或当归滋风木之枯燥。

此证,程郊倩先生认为,“固非热证,亦非深寒。”与吾“寒水并未甚旺”之说亦属相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皇汉医学》桂枝生姜枳实汤
用药法钩沉(之四)
程祖培运用真武汤经验撷萃(上)
[转载]颠倒医生讲伤寒之
金匮要略-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一四零)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厚朴七物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