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吴佩衡医案评析•瘟疫病热盛逼阴证

瘟疫病热盛逼阴证

    张xx,男,川北人,年二十二岁,在四川省会理县北街参将衙署充当军士。1921年3月,值瘟疫流行,被染者多,其亦被传染而发病。发高热已十日,延余往诊,刚到该处,见另一军士掺扶病者出门外小解,小便清长如水,旋即目珠上视,其势欲脱。速诊其脉,沉数而细,唇焦口燥,苔黄黑而起刺。以手试之,则口气蒸手,仓卒之时,药石不济,恐阴液脱绝,急以冷水灌之,连喂二豌,目珠始返回如常,神识转清。询及由来,始知病已十日,壮热烦渴,大便不通,小便短赤,曾服发表退热药数剂,汗后身热不退,反见溺多清长。又述及前有两个军士,同患是病,发表之后,亦见小便清长,旋即死去。此系邪热内盛,复被发表劫汗,重伤阴液,逼阴外脱之险象,幸喜急灌冷水以救之,水源不凋竭,真阴未至立亡,急宜凉下以救真阴,主以承气白虎汤治之。

生石膏30克(碎,布包)、知母13克、枳实13克(炒、捣)、生大黄16克(泡水兑入)、厚朴13克(炒)、芒硝10克、川黄连10克、粳米10克

    次日复诊,大便已通,下出酱黑燥屎若干,身热已退六、七,小便反见短赤,此邪热已经溃退,阴液尚未恢复,脉仍沉数,喜饮清凉,照原方去黄连加寸冬26克。

    第三日继诊,病者已汗出热退,脉静身凉,烦躁止,口津生,唇舌转润,舌苔已退去大半,稍能进食,小便渐转清长,但仍喜冷饮,以生脉散加味养阴生津而清余热。

    沙参15克、寸冬15克、五味子6克、当归16克、生地15克、杭芍15克、生石膏15克(碎,布包)、甘草6克

连服二剂再诊,舌苔已退净,津液满口,渴饮止,神食较增,小便已清利如常。遂照原方去石膏加口芪26克,生地为熟地15克,连服三剂而愈。

陈注:此证确有反常之象。“小便清长如水”一般是少阴寒盛,但此处确可称之为“逼阴外脱之险象”。脉之“沉细”,是少阴之脉,但并见“”象,一般认为是阴虚内热;“唇焦口燥,苔黄黑而起刺”,中焦燥热而伤阴之象,更兼“以手试之,则口气蒸手”,是内之燥热无疑。因此,此时之“小便清长”,非肾水之寒重,乃中焦燥热逼其阴气之外散(实亦风木郁动,木能泄而水不能藏之故)。在外或见肤冷肢冷,在下则见寒水下润,二者同理。见其“目珠上视”,是“脱阴者,目盲”之象,是以佩衡先生断其“恐阴液脱绝”。但是,佩衡先生初诊治法称“凉下以救真阴”,未妥。实际上,处方用及知母,是有“滋阴”之法在内,非仅“凉下”。至于用黄连,乃黄连阿胶汤方意,清手少阴君火以保足少阴癸水之法。窃以为,不若用芍药或黄芩清相火。芩、连并用,君相并清,亦善。

此等证,用药解表,大法并不为误(《四圣悬枢·疫病解(温疫)·六经治法》:“六日之内,总宜透发肌表,以泄血热;至六日经尽之后,表药更当急进,刻不可缓也。”),要在清热解表的同时,重视滋阴补水。如用大剂生地。《四圣悬枢·疫病解(温疫)·阴衰营陷》:“温疫之死,死于脾阴之弱;火土燥热,而营郁不能达也”;《四圣悬枢·疹病解·太阳经证》:“凡病不宜水旺,而寒水之在疹家,则贵若拱璧……”(《四圣悬枢·疹病解》卷首语:“小儿疹病,即大人温疫”),即此证治法之根本原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吴佩衡医案》瘟疫病燥热内结证(因病家延误医案)
吴生元:瘟疫病热盛逼阴证
《吴佩衡医案》瘟疫病燥热内结证
消渴(此为渴而且消之证,其寻常止患渴者附后)
拍案惊奇|瘟疫辛散劫真阴 热深厥深急下痊
燥化为病说阳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