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湘霞|咨询工作中咨询师的权威性与来访者自我发展的矛盾与整合性运用

可以说在咨询室中有两个“专家”在共同工作:一个是咨询师,第二个是来访者。

咨询师因为工作专业的缘故,对于各种症状见多识广,能识别问题的普遍性,规律性,能就咨询的阶段性,发展性,相对应的咨询方式技术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素养,在个人成长方面达到一定程度,就这些方面来说是专家。

来访者则是自己问题的专家,包涵了两个方面:是问题制造的专家,也是解决专属其个人问题的专家。


人有共性,但不同的人又有个体差异,形成千姿百态不同差异的取决于人的经历,环境,家庭等多种因素,哪怕是同一个家庭中双胞胎。人生都会迥然不同,一个人是如何一天一天,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经历了什么,是怎么想的,怎么决定的,为什么会这样想,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只有自己最清楚。哪怕是世界上最厉害的心理咨询师,哪怕心理现象有其规律可循,也不可能完全还原这个过程。


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问题是自己制造的,解决问题的钥匙也在自己手中,并且只在自己的手中,不仅是咨询师,任何人都无法去替代他人去生活。

当明确了两者的角色就知道为什么我们常常 会说“和来访者工同工作”,在咨询室中,两个专家,协同工作,相互配合,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共同探索的一种关系,而不是医生和病人,由医生诊断开药,病人服药,被动接受治疗的过程,在咨询持续期间的生活工作关系中,来访者是需要付出大量精力时间将它们融合相互作用相互验证从而达到相互促进效果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来访者才是自己咨询的主角。


在咨询中会出现这么一种现象:


有些来访者认为咨询师是专家(正向移情的一种),因为权威崇拜而放弃自己的思考,放弃自己的探索;如果咨询师自己没有对此保持足够的警惕,则很容易掉入陷井,无形中把咨询转向为“人生导师”,忽略了“为什么 ”“如何”的问题,把来访者塑造成符合自己价值观,自己想要的样子,满足自恋,而不是让来访者成为一个有着符合其生态环境的,有自己独特价值观,独立的,TA自己,从这个层面来说重复再现了来访者以往与父母/权威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来访者往往在家庭中是“听话的孩子”在学校是“听话的学生”,心理上有较强的依附感,同时在关系中边界不清,容易退让,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依附又一是一种对他人边界入侵的体现,试图让他人来替自己承担责任,容易在关系中戴着”讨好者“的面具来扮演“爱害者”的角色,有意思的是,他们在生活中,在关系中会无意识地寻找自恋型,控制型特征的对象来建立与之相匹配的关系,在咨询中,也会无意识地呈现出这一面,努力扮演一个“好“的来访者。但这样一种模式的发展结果往往是在占据道德优势之后以”受害者“的身份来谴责”迫害者“,严重的还会把自己的生活,工作,关系搞得一团糟,证明”都是你害的“,挖一个大坑,证明对方是一个”坏人“,然后愤然离场。

还有一些来访者相反,特别坚持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对于咨询师表达的不同观点会非常敏感,并且他们的逻辑形成了一个闭环,还有大量丰富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有时候口才还特别好,思想有时候也很有独到性,但问题出在他们常常特别坚持只有自己的观点才是合理的,除此之外都是错误的,不应该存在的,世界就应该按我理解的这样运行,也正是这样一种非此即彼绝对化的理念让他们在生活与关系中屡屡碰壁,寸步难行。绝对地捍卫自己观点的正确,其实是在捍卫一直没有被尊重,没有被看见的自己,在自恋的表层下是一颗脆弱的自卑的心灵。他们也往往容易陷入两个极端,要么极其理想化权威,要么就对一切权威都打倒踩倒,一旦把咨询师投射为权威,就会为了捍卫自己而战。

不论是什么样的来访者,当我们在咨询工作中涉及到”权威“时,他们往往在成长经历中没有被平等,尊重地对待,又在现实生活中重复体验类似的感受,所以,在咨询工作中不仅仅是在讨论具体事件,更是通过这些事件来探索它们构成的动力以及它们的象征意义。

咨询师在咨询室里需要时刻警惕”权威“的角色,对于生命的独特性保持足够的谦卑与敬畏。

每个来访者都是那一片”不同的树叶“,无论自己理论多么深厚,学识多么广博,经验多么丰富,在面对每一个来访者,每一次咨询都如同对待第一个来访者,第一次咨询一样充满了新鲜和未知,把所有的理论,经验都忘掉,没有哪套单独的理论,技术,经验是可以像模版一样套用在不同的来访者身上的,只有咨询师将自己曾经有过的所有痕迹清零,才能在空白的画面上清晰地呈现它原本的痕迹,只有在透明的空间里才能看到它的原貌,而不是在一个染缸里去漂染覆盖上不同的色彩。清零才不会先入为主,才有如如不同的稳定。

当咨询师有了足够的谦卑,来访者是能感受到的,对于崇尚权威的来访者可能刚开始有些无所适从,在这个阶段他们的一些自我表达需要能被多鼓励多支持,这时候,敢于自我表达的态度重于表达内容的“正确”性。对于来访者说“不”和观点分歧时需要犹为重视,不是轻易地凭自己的理论或者经验来否定来访者,要去体会对方表达的合理性,要知道,无论多么荒谬的观点都有它的合理之处,也许在此时是不合理的,但对于来访者长期生存的环境来说,它之所以能形成是有其功能的。能真切地体会理解到来访者的处境,明了其防御体系构建的缘由,就能更好地形成共同工作联盟,而不是玩警察抓小偷,来访者为了防止自己出错,继续揣摩咨询师的意图,扮演一个“足够好”的来访者,形成假性成长的状态,实质上又在重复生活关系当中制造问题的问题。


当来访者意识到自己这样表达方式是被允许,被肯定,支持,没有什么可怕时候,会慢慢地更大胆地探讨和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与感受,从而慢慢地能从心理上感受到“平等”,这时候探讨的内容,方式,深度,都会随之发生变化。

与此同时,一些需要质疑的部分又需要能够得以被讨论,否则一味的支持与包容将挤占思考与自省的空间,咨询师从扮演严苛的”父母"走向了“溺爱纵容“的反面,进入了另一个心理游戏模式,同样偏离了咨询轨道。

对于来访者,这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方面,需要权威带来的可靠感,安全感,从心里感到踏实,保证在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希望能有好的咨询效果甚至能早点达成咨询目标,一方面,每个人潜意识深处都想要独立自主,不被控制,从个人的心理成长来说,边界,独立本来也是非常重要的议题,这几方面是矛盾且并存的;如何平衡好不同这几个不同纬度并将它们整合运用,每个来访者的特点不同,底层的动力以及形成动力的经历各异,需要咨访双方在咨询过程中进行大量深入而细致的工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理咨询工作伦理守则
当心理咨询师面对自己不喜欢的来访者时
小学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员工作守则【工作指南】
心理咨询的来访者怎样消除由于对咨询师缺乏了解而产生的不安全感?
找个心理咨询师,盘他!
理想化的破灭: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