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部涵盖生物地理人文的高分纪录片,连BBC也无法超越(附资源下载)
userphoto

2022.10.13 宁夏

关注
萌芽有话说

在开始今天的正题之前,我想先跟大家说个好消息,明天我要给大家返团小猴啦!

经历双jian以后大家都清楚,现在可以说是好课难求,特别是英语类的课程,想要找高品质又靠谱的课程真的是少之又少,再加上现在买课的福利政策也大不如前,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问到我有什么课程可以推荐,我也是给不出太好的建议。

而就在最近,小猴那边联系了我,告诉我小猴口语要重出江湖啦!刚好临近双十一,无论是小猴的口语、表达还是思维,我都趁着双十一给大家薅到了很好的课程福利政策,体验课正式课名额明天都同步开放给大家,正愁着给孩子选课的姐妹们,一定要留意我明天的推送呀!

大家好啊,昨天冲上热搜的“天宫课堂”第三课,大家都看了吗↓


我就带孩子看得非常过瘾哈哈,除了精彩的“倍速吸管”、“扳手翻筋斗”实验,航天员们还介绍了中国空间站开展的水稻拟南芥的种植项目,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植物走向太空的辉煌历程。

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一部国庆假期看的纪录片,即使到现在,它那磅礴的画面也不时在我的脑海里萦绕,让我深受触动。

这部片叫《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是学校老师在假期前推荐给我们的,讲的是那些在中国生根发芽,走向全世界的植物们。

这部片是国内的第一部植物类纪录片,2019年在央视上线,豆瓣评分高达8.5,很多人更是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

超越BBC的中国植物纪录片

每一帧都美到可以当壁纸

它的导演李成才,曾经拍摄过《大国崛起》(豆瓣8.8)《华尔街》(豆瓣8.5)等高分纪录片。

而这一次,他把镜头对准了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用3年的时间,带着制作团队走遍了国内27个省,和国外7个国家的森林、草原、沙漠,只为展现中国植物是如何被世界发现的,又是如何影响世界文明走向的。

正好哥哥弟弟也很喜欢植物,所以我们就在假期追完了这部纪录片,边看边忍不住感叹:原来我们熟悉无比的植物,也有着这么丰富的经历啊!

下面就来讲讲这部纪录片里,最让我震撼的几个点。(影片的资源我也整理好了,大家看到文末领取噢)

一、你从未见过的植物奇景

这里都有

地球拥有三十万种植物,而中国已知的植物就有三万五千种,占世界植物的十分之一。

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丰富多样的地形环境,孕育出了千形万态的生命。

在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为了争夺小昆虫们的喜爱,有4000多种植物会开花。

梭果玉蕊  我国特有的植物
生命只有短短几小时

钻喙兰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
犹如一条毛茸茸的狐狸尾巴

使君子  会转头的“变色花”
入药可辅助治疗小儿寄生蛔虫症

而有的植物,也为了抵御昆虫的侵袭,进化出了自己的“独门武器”。海芋,就是其中之一。

海芋把毒素作为自己的武器,一旦叶片被咬,毒液就会沿着叶脉输送。

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前辈们的惨痛教训,早已烙印在了甲虫的脑海中,他们学会了用下颚切断叶脉,破坏毒素的传导。

从记录片中能领会到的,不只有植物的繁茂美丽,还有生物界的生存法则。

在横断山脉的石头滩,“雪兔子”会从石头缝里钻出来。

为了适应高原的寒冷,它们生出一层堪比冲锋衣可防寒防雨的绒毛,蛰伏数年,只为了开出那一生一次的花朵。

苞叶雪莲花瓣进化成半透明,就像给自己花设置一个暖房,用来储存阳光。

在人类口中所说的“生命禁区”,它们拼尽全力成为距离天空最近的植物。

塔黄生长在青藏高原偏远地区的流石滩上,这是中国非常有特点的一种生态环境。

四周都是碎石,连只蚂蚁都很难见到。

通过多年的生长,塔黄才能开花,这是它的成人礼,也是它的死亡仪式。

李成才导演说:“塔黄的美,在于她的坚强,4000 多米的海拔,蛰伏 4、5 年之久,只为了能够生存和繁衍。这一点和人类是一样的。”


在茫茫的西北沙漠里,你会看到支付宝“蚂蚁森林”中的人气选手——梭梭树。

为什么要把梭梭树种在这里?

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境内距离海洋最遥远的地方,也是中国第二大沙漠,有3个北京、6个半广州那么大。



中国南方地区下一天雨的降水量,可能就已经赶上这里一年的降雨。

就在这样一片沙海,生长着100多种不同的植物,其中最强大的,莫过于梭梭树。


梭梭树没有叶子,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它选择只用纤细的枝条进行光合作用。

一棵树龄几十年的梭梭树,风吹走了覆盖在上面的沙子,把它的根系暴露在外。



交错盘杂的根绵延十几米,它们曾经深埋地下寻找水源。

一棵梭梭树可以固定10平方米以上的土地,当它们连成一片可以阻挡风沙。



而一颗梭梭树的种子,只要在沙里得到微乎其微的水分,就会在数小时内迅速萌发。



这便是“野蛮生长”的最真实展现。

翻过高原,走出雨林,跨越沙漠,我们来到了平原上。

这里有着影响了中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农作物——水稻。千百年来,它都是我们最宝贵的主食之一。


它是怎样进入我们生活的?以前又长什么样子呢?

如果让时光倒流1万年,水稻其实是一种野草,我们现在管它叫“野生稻”。



它有芒刺,防止动物侵袭。

它长着倒钩,能够钩住过往的动物,好让种子散播到远方,让世代生命得以延续。

它的种子快成熟的时候,就会变成黑色,成熟之后会迅速掉落隐藏到泥土里,只为避开动物垂涎的眼光。



现在的栽培稻,因为有了人的需要和保护,所以芒刺、倒钩都已经消失了,成熟之后也不再主动脱落。



金灿灿的色泽,饱满的稻穗,都在诉说着它与我们共生共荣的关系。

二、教科书上的知识

活了起来

为什么我推荐每个孩子都应该看一看这部纪录片,除了能看到浩大精妙的植物王国,还因为片中巧妙地把地理和生物教科书知识点融合,并自然而然地展现了出来,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学到知识。

比如第一集里的中国植被区域图,是不是很眼熟?

没错,它就是初中地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

(中考真题)

再深入到其中的“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里面的喜马拉雅山脉,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作“生物多样性”

扶摇直上的高度、南北不对称的地势结构、印度洋的湿润气流,让它成为了极致的植物王国。海拔由低到高,植物由多到少,从喜热到耐寒,应有尽有。

而喜马拉雅丰富的垂直地域分布,也是初高中地理青睐的考察点之一。

(某高中的高考模拟题)

翻过高耸的青藏高原,让我们把视线放到翠绿的湿润丘陵,其中也蕴藏着许多学问。

一千三百多年前,一些从北方南下的民族,迁徙到现在的云南境内,想要依靠种水稻解决温饱。

但他们无力与当地人抢夺珍贵的淡水资源,只好在没有河流的高山上想办法,找到灌溉水田所需要的大量水源。

于是,「梯田」就诞生了。古人在山上修建水沟,用一道道的堤坝涵养水源,模拟沼泽地,为水稻打造出一片“空中家园”,解决了当地的粮食问题。


(如今许多中国梯田已成为自然景点)


而这个改变农业的壮举,也是被写进了教科书,成为每个孩子都会学习到的知识。看完这一集,相信大家都能做对这道初中地理题↓


除了梯田这一伟大创造,水稻的培育历程,也是我们都应该了解的内容。

即使水稻是一种自花授粉植物,也难免会出现一些特例——不育水稻。它们没有花粉,也没办法繁衍下一代。

但出于本能,它们还是开了花,渴望又无奈地等待着。

而这时,一台无人机呼啸而过,把正常水稻的花粉吹到了不育水稻的身上,让它们授粉得以结出果实。

这就是让袁隆平爷爷投入了毕生心血的项目——杂交水稻

(初二人教版生物课本)

水稻杂交,能够结合不同水稻的优势基因,但在自然界中,这个几率只有万分之一。

但比起命运,中国人更相信自己的双手。袁隆平爷爷带着专家团队,跑遍全国各地,终于在海南找到了一株天然不育的野生稻,让杂交水稻技术得以发展成熟,走向世界。

除了水稻,我们也用上了更丰富的生物技术来培育水果,比如柑橘

作为世界第一大水果种类,柑橘家族在全球农贸产品贸易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而柑橘类的三大元老:香橼、橘子、柚子的老家都在中国。


早期,我们把柚子和橘子杂交出橙子;香橼和橘杂交出莱蒙和粗柠檬;而橙子和香橼又杂交出柠檬;柚子和橙子杂交出葡萄柚......

(柑橘家族进化示意图)

但杂交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个变异体,它没有种子,只有果实,那就是脐橙。

后来,我们把两棵脐橙的树连接在一起,拯救了脐橙,让他即使没有种子也能繁衍后代。



嫁接技术,同样是生物课上的重要知识点之一。

(初二人教版生物课本)

可以说,这部纪录片不仅能给孩子带来视觉和心灵上的享受,同时也把教科书上的知识,鲜活地展现了出来,让每一句理论定义,都有了画面。

三、生动又深刻的文案

堪称满分作文模板

最后,还想和大家分享片中最触动我的一个点,那就是纪录片的旁白文案。

和大家平时看的或许有些不同,这部纪录片采用了拟人化的描述方式,让一棵棵不会说话的植物,有了真正的灵魂。

在聊到植物与人类的第一次相遇时,它说:

人类,因植物而定居

植物,随人类脚步而迁徙

在这片大地上

他们再也没有分开过

在回顾水稻的前世今生时,它说:

站在一万多年时光的两端

她们彼此瞭望

形态迥异

却又分享着太多共同的基因

如果她们和人们一样

是否会思考这样的问题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要到哪里去”

在描写寒冷高原上的山核桃时,它说:

背靠昂扬的高山

脚下是清澈的河流

具有极强生命力的光核桃

在这个家感受着澎湃与豪迈

生长得壮丽又狂野

在解读茶文化中的“一期一会”时,它说:

墙上挂着照应当季的书画和鲜花

身边坐着坦诚相对的友人

人们身处茶香萦绕的空间之中

静静体会着自然和生命的议题

而其中的茶最终也超越了饮品

成为人类意识的一部分

寥寥几句的描述,却总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这些精心打磨的文案,是值得孩子们细细品味的“满分作文”。

从这些旁白中,大家应该不难发现,如果说“中国植物”是这部纪录片的载体,那么“人与自然的关系”,则是这部片想传达给我们的最核心议题。

我们与植物是什么关系呢?在纪录片的开头就已经给出了答案:如果把地球46亿年的历史,换算成一天24小时,人类在最后3分钟才登场。

人类在宇宙之中,不过沧海一粟。所以我们与植物,绝对不是高高在上的索取关系,而是共生互助的平等关系。欣赏一朵花的美丽,品尝一口饭的香甜,在竹席上闲适酣睡,背后都是大自然的馈赠。

愿你我常怀感恩之心,对自然保持敬畏和爱护,共同守护这个美丽的绿色世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周末观影 |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10集 | 网友:每一帧都美到可以当壁纸,连BBC都无法超越!
宅在家里,就和孩子一起看董卿推荐的《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吧(文末有福利 )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第一集:植物天堂的解说词(一)
(精品)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8课微小世界和我们PPT课件》
豆瓣8.9分!这部最美植物纪录片,将中国35000种植物讲给世界听!
两部纪录片,走近袁隆平爷爷追梦的一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