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与人相较的智慧 助你远离抑郁情绪

不知何时起,抑郁症开始在我们身边“悄然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前的报告,中国有超过5400万人患有抑郁症,占总人口的4.2%,而全人群患病率约为4.4%。

与此同时,这种病症也呈现着越发轻化的趋势在国内的抑郁症患者中,大学生所占比例正在逐年增加。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其中一半以上的人患有抑郁症。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1/4的中国大学生承认有过抑郁症状,学业、人际、恋爱、家庭以及就业压力正成为大学生抑郁症的诱发原因。

而走出校园的年轻上班族更是抑郁症的高发群体,升值加薪、买房娶妻、财富自由,重重压力之下,年轻人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显。

当大家专注于财务报表、数据代码、文章排版等等永无止境的繁琐工作时,独独忘记了关注自我。所以一旦遇到一些打击或因某些偶然事件而被迫停下脚步时,就会感到强烈的自我缺失

有西方心理学理论认为,人类终其一生都奋斗在“成为自己”的路上。而那些没有勇气成为自己,或迷茫不知应如何成为自己的人,就可能陷入某些精神或情感障碍之中

身边有个北大毕业的朋友,因为某些偶然的因素没能继续读研。本科毕业后换了几份工作都不尽如人意。在他的眼中,朋友们或比他的学历高,或比他的工作好,或比他的家里有钱,或比他的运气更佳。在层层比较之下,他抑郁了。辞去工作,断绝了和所有朋友的联系,把自己封闭起来。

就这样,一个被大多数人羡艳不已的北大高材生,因为对自己的不认同至今杳无音讯。可怕的是,当今社会如此这般的例子比比皆是。

幸而在遇到问题时,中国人懂得回溯过往,反观历史。有一个现象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中国古代文人精英数不胜数,史料中记载他们遭遇重重磨难,历经万苦千辛的更大有人在,可他们之中却少有自杀事件发生。

他们在面临种种内外的苦痛时,似乎都能寻找到自己的心灵家园,乐天知命,自知排遣

孔子一生颠沛流离,理想屡屡得不到实现,但依然“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被现实生活打击的陶渊明转而“菜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上了与内心和解的平静生活。以豁达著称的苏轼缘何可以愈挫愈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圆融精神值得每位年轻人细细品味

正如《围炉夜话》所言:“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运不及我,则可以知足矣;常思某人德业胜于我,某人学问胜于我,则可以自惭矣。”与人相较的智慧在于要懂得该比什么、怎么比。

倘若能经常想到世上很多人的处境命运都不如我,就会对自己的现状感到知足,从而避免自我缺失。对比他人的德行和学问都有强于我的地方,就能激励自己不断进步,从而在“成为自己”的路上不至迷失

心理治疗中有个理论叫做“放弃自我才能找回自我”,而往往需要人们放弃的那个“自我”只存在于人的幻想之中。只要放弃幻想,不再逃避真实的自我,看到自身在德行和学问上的不足,脚踏实地的改变自己就会发现很多问题变得迎刃而解。

或许今天的年轻人不能、也不必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但至少应该明白知足常乐是处世良方。想要什么事都如己所愿,只会徒增烦恼,不利健康。愿你我都能在追求真理、极致和名利的路上偶尔停下来看看自己,永远在心中留一方净土,让身心遭到极度压力时也能放下小我。

愿你我都能拥有这种举重若轻的人生智慧,让抑郁情绪一生远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学认识“抑郁症”
有一本书叫, 越读越聪明:傅雷家书中让我们受益一生的70个好习惯
大学生【你真的知道你的情绪感冒了吗?】
你知道有一门,专门整人害人的学问吗学会这四招可以轻易废掉一个人#认知思维#智慧人生#受益一生
男人的层次、智慧、谋略、境界、格局全都藏在读过的书里!
变通智慧:真正的处事高手,都是懂得隐忍的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