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夏 | 熏风

夏天的风
温岚 - 温式效应 04:00

夏天虽然炎热,却总是让人快乐的。

西瓜、冰淇淋、夜啤酒,长长的午睡、晚风里无意义的游荡、轻薄漂亮的连衣裙……现代人有太多种科技进步带来的福利:空调、wifi、冰箱、送上门的外卖,足不出户就能清凉一夏。

而在人与自然更加无缝贴近的古代,消暑的方法或许和今天不能比,但夏天的触感却更加真实,景物也更加鲜活丰富,标志着“夏天”的符号,远比今天雅致繁复。

比如一代文宗庾信写的:“开冰带井水,和粉杂生香。衫含蕉叶气,扇动竹花凉。早菱生软角,初莲开细房。”衣衫里蕉叶的气息,扇底竹花的清雅,成熟的菱角,荷花中心开出的莲蓬,夏天就这样扑面而来。

比如夏天的雨,声势浩大,风云翻涌,大文豪苏轼便写下了:“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一场夏日的疾雨,来去匆匆,就这样跃然纸上。

再比如夏夜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山村里的“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比如精致的文人生活场景“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再比如一代武将高骈的的细腻情思“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一篇一篇的诗词歌赋就像是文字做成的永生花,将千百年前的美好场景定格在眼前。

而夏天的风呢?

清代李渔在他的《笠翁对韵》卷二“阳”字部里以这一句来结尾:水亭醉夏,熏风常透碧筒香。

先人对于自然的感知、对万物的敏锐观察是有许多记录于文字的佐证的。譬如说这风,诗人们给四季不同的风都冠以了不同的名字:春天是和风,夏天是熏风,秋天是金风,冬天是朔风。

宋赵佶 写生珍禽图卷 薰风鸟语

这一个“熏”字,仿佛花香漫溢、树木葱茏、蝉鸣叠唱、晚风撩人都有了画面。

流行歌曲里唱着:夏天的风,我永远记得/清清楚楚地,说你爱我。慵懒缠绵,清新恬淡。

而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大书法家柳公权与唐文宗李昂作联句诗,皇帝出:人皆苦炎热,我道夏日长。柳公权续: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清简雅正,语淡而意永。

过了一千多年,夏天依然是炎热的、躁动的,而汉语语境中的夏天则依然蓊郁勃发。

“熏风”一词最早出自三国魏王肃的《孔子家语·辩乐解》:“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温和的南风轻轻拂,可以消除心中的烦恼;南风适时缓缓吹啊,可以富庶万民之财物。

——既然是舜帝弹唱的诗歌,那么熏风自然成了应制诗的宠儿,歌功颂德不会错。于是我们可以见到李世民喜欢在诗里用它,唐朝的大臣们也前赴后继地在诗里写它。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已获千箱庆,何以继熏风”是帝王(李世民)的广阔视野;

“湛露飞尧酒,熏风入舜弦”、“早荷承湛露,修竹引薰风”、“惭非熏风唱,曷用慰吾人”是臣子(宗楚客、韦安石、李适)的赞美歌颂;

而到了真情实感、文字练达的文学家笔下,“林野熏风起,楼台谷雨晴”(白居易)、“太平处处熏风好,不独宫中爱日长”(陆游)、“绿槐高柳咽新蝉,熏风初入弦”(苏轼),这风才真正成了夏日盛景中的绝佳配乐,淡而有味,大音希声,无形而无处不在。

看呐,夏天的绿柳、荷花、蝉鸣、稻香、西瓜、暴雨,古人与今人同有;吹起你衣角发梢的熏风,它也从未变过。

人生代代无穷已,熏风岁岁正相似。文字承记历史,而感官唤醒传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熏风解愠的成语解释,熏风解愠是什么意思
描写夏天 ? ?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今日夏至|箫奏《薰风曲》演奏:詹永明
情志养生 || 五月琴曲【南风畅】
夏天,要去有风的地方
熏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