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启示录142:人生的最高境界

导读:

今天的人都渴望有所作为,想要干大事,喜欢浓烈的口味,可老子偏偏要我们“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真正无为而为的人中龙凤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成功者不能太高估自己的强大呢?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道德经》的第63章,我个人特别特别喜欢。经常劝身边的朋友,就算你不把整部《道德经》详详细细地读一遍,至少也应该好好的把63章读一读,仔细地揣摩揣摩。

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话,只有九个字。但这九个字是我个人特别向往而没有办法达到的境界,我认为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01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我来引用吴诚真道长在《道德经阐微》一书中的解释,就是:

以无为的方式去有所作为,以无事的方式来行事,以恬淡的标准去体会。

咱们讲的再通俗一点,一个人能够有所作为,在他有所作为的过程当中,他非常的简单,非常的自然,非常的平淡,非常的从容,好像轻轻松松就把事情做成了,没有那么多波波折折。

事无事。一个人能够做成很多事情,但是他在做事的过程当中,不像一般人有那么多的波澜,非常轻松,非常简单。

用一般人的话讲,虽然他做成了大事,但整个做事的过程当中就像没有事一样。

味无味,其实就是我们老百姓经常讲的:平平淡淡才是真。一个人有了大成就这很不容易,很不简单,但是比这更难的是什么?

是有了大成就,但是他仍然能够保有一颗平常心,这种境界实在是太难见到,太难达到了。

02

其实把这九个字读完了之后,我们会有第一个疑问。

绝大多数人都希望有为,比如说我们会称赞一个年轻人“年轻有为”。会希望自己的子女,希望自己的学生,这一生能够有所作为。

我们都想在有生之年干成大事,祝愿别人的时候,总是说祝他事业有成,我们都不愿意随随便便地过完这一生,都渴望自己的一生多姿多彩,活的要有滋有味儿。

可是老子他老人家偏偏就告诉我们,要无为,要无事,要无味,这又是为什么呢?难道我们什么都不做吗?难道我们吃菜不要放盐吗?

其实老子告诉我们是道的境界,是顺道而为的境界。

只要能够顺道而为,不强加个人的意志和意愿,不执着于成败,能够认清规律,认清事态发展的变化走向,就可以不费那么多周折,没有那么多波澜把事情做成,轻轻松松,云淡风轻。

03

我是快到50岁,才真正理解了老子这九个字的价值。我们前面讲过要一只眼睛读老子,一只眼睛读日子。

湖南卫视有一档真人秀节目叫做《向往的生活》,其实老子给我们这九个字就是我个人向往的人生境界。

这几十年来读了太多的人,也读了太多的事。

看到太多的大家眼中的成功者,一夜之间因为不尊重规律,不尊重常识,过于好强,过于有为,过于冒进,一夜之间被老天爷打回了原形。

又有多少我们曾经需要仰视的人,最后连能够吃得下饭、睡得着觉,都变得非常奢侈。

仔细地去看一看,分析分析,总结总结,才知道原来所有的大成就背后都躲着大的压力,大的风险,大的陷阱和大的磨难。

读了一些儒释道三家的圣贤之书,就明白了啥叫无常。看懂了时间老人的无情。

也明白了孔子他老人家为什么告诫我们过犹不及,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老子告诫的用心。

他提醒我们: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风光也好,体面也罢,波澜壮阔也好,惊心动魄也罢,都不长久,都容易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是灭顶之灾。

所以现在更佩服那些不惊心动魄,能够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把事情做成的。

佩服那些有了一定人生成就还可以不显山不露水,非常的谦下,非常的淡定,过平常人生活的那些人。

他们才是人中的龙凤,才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

04

老子给我们这九个字“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太值得我们认认真真去体会了。

所以我总希望告诫身边有点成就的朋友们,千万别把自己想的太强大,最起码我们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基本的生活常识。

就是希望自己有所作为,这一生有成就感,也不要过分,要顺道而为。

别把自己想的太强大,而且要看到成和败是一对儿的,利益和风险也是一对儿的。所以看问题要看两面,要攻和守恰到好处。

而且既然知道一切都是变的,对成败,对最终的结果不要过度地执着,这样人就会活得轻松一些,自然一些,平淡一些。

所以很庆幸快到50岁的时候,真正理解了“平平淡淡才是真”这句话的价值。

也有很多人,当他理解这句话的价值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他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05

读了这九个字,我在2016年的时候曾写下过这样一段心得:

小人情浓,君子情淡。君子之交是淡如水的。

小人者必注重外在感官之体验,因此一定喜欢浓烈、刺激、繁琐和复杂。

而有道的君子必知至味无味,喜欢将自己的情绪归于喜怒哀乐之未发的中和状态,能够平静、平和地看待一切的人、事、物。

小人必喜得而厌失,因此心中必有一个贪字,也必因贪婪而遮蔽自己的天良,所以由贪而痴,看不透人事物的本来面目。

从而因为与别人争名夺利,甚至是为情所困,心生嗔恨,从而进入了一个自我欺骗,自我折磨的恶性循环。

孟子所说的“不动心”三个字,其实就是老子讲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看懂了好坏是一体的,明白了好和坏之间是相互转化的,知道了物极必反,谁还再敢去过度地放纵欲望呢?

谁不会去珍视眼下的平淡和平静呢?谁还敢去逆常识而为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进退自如,人生才能有所作为
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彼此成就,互为贵人
《道德经》中蕴藏的三大天规,悟懂一个,福报无穷
《道德经》|智慧就在内心深处,智慧产生的境界分为三个层次
人生最高境界
道德经 第六十三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