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治通鉴》:如何深层次识别一个人?

著名史学家胡三省说:“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致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人都是善于伪装的,尤其是大奸大恶之人更善于伪装,如果没有识别人的大智慧,那就会吃亏上当,在《资治通鉴》这部职场宝典中,今天通过三个故事的连贯,让大家思辨一下如何深层次识别一个人:

事件一:

《资治通鉴》唐纪十三,公元643年

【译文】

太子李承乾已经获罪幽禁,魏王李泰便每天进宫侍奉太宗,太宗当面许诺立他为太子,岑文本、刘洎也劝说太宗立李泰;长孙无忌执意请求立晋王李治。太宗对身边大臣说:“昨天李泰投到我怀里对我说:‘我到今天才得以成为陛下最亲近的儿子,此乃我再生之日。我有一个儿子,我死之日,当为陛下将他杀死,传位给晋王李治。’人谁不爱惜自己的儿子,朕见李泰这么做,内心十分怜悯他。”谏议大夫褚遂良说:“陛下此言大为不妥。希望陛下深思熟虑,千万不要出现失误。陛下百年之后,魏王占有天下,他怎么肯杀自己的爱子,将皇位传给晋王呢?从前陛下既立承乾为太子,又宠爱魏王,对他的礼遇超过承乾,以致造成了今日的灾祸。承乾谋反的事刚刚过去,足可做为今日的借鉴。陛下如今要立魏王为太子,希望先安置好晋王,只有这样政局才得稳定。”太宗流着眼泪说:“朕不能这么做。”说完站起身,回到宫中。魏王李泰惟恐太宗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对李治说:“你与李元昌关系密切,元昌谋反未成已自尽,你能够一点不担心吗?”李治听到这番话满脸忧愁。太宗感到奇怪,多次问他是什么原因,李治便将李泰对他说过的话告诉太宗;太宗很失望,开始后悔说过立李泰的话。太宗曾当面指责李承乾,李承乾说:“我身为太子,还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只是因为被李泰图谋,便常与朝廷大臣们谋求自我保存的策略,那些不逞之徒趁机唆我图谋不轨。如今若是立李泰为太子,那就正好落入他的谋划之内。”

李承乾被废掉太子后,太宗亲御两仪殿,群臣都退朝,只留下长孙无忌、房玄龄、李世、褚遂良四人,太宗对他们说:“朕的三个儿子、一个弟弟,如此作为,我的心里实在是苦闷、百无聊赖。”于是将身体向床头撞去,长孙无忌等人争抢上前抱住他;太宗又抽出佩刀想要自杀,褚遂良夺下刀交给晋王李治。长孙无忌等请求太宗告知有什么要求,太宗说:“朕想要立晋王为太子。”无忌说:“我等谨奉诏令;如有异议者,我请求将其斩首。”太宗对李治说:“你舅父许诺你为太子,你应当拜谢他。”李治拜谢长孙无忌。太宗对长孙无忌等人说:“你们已经与朕的意见相同,但不知外朝议论如何?”答道:“晋王仁义孝敬,天下百姓属心很久了,望陛下召见文武百官试探问一下,如有不同意的,就是臣等有负陛下罪该万死。”太宗于是亲临太极殿,召见六品以上文武大臣,对他们说:“李承乾大逆不道,李泰也居心险恶,都不能立为太子。朕想要从众位皇子中选一人为继承人,谁可以为太子?你们须当面明讲。”众人都高声说道:“晋王仁义孝敬,应当做太子。”太宗十分高兴。这一天,李泰率领一百多骑兵到永安门;太宗敕令城门官员遣散李泰的护骑,带李泰进入肃章门,将其幽禁在北苑。

事件二:

《资治通鉴》唐纪十四,公元645年

【译文】

岑文本官拜中书令后,回到家中,面有忧色。他的母亲问他是什么原因,文本说:“我不是勋臣也不是故旧,枉蒙如此恩宠,官位高责任重,所以忧心忡忡。”亲属宾客中有来称贺的,文本说:“现今只接受问,不接受贺喜。”

岑文本的弟弟岑文昭官做校书郎,喜欢结交宾客,太宗听说后很不高兴;曾经和缓地对文本说:“你的弟弟过分沉溺于交往,恐怕会牵累到你,朕想让他到外地去做官,你看怎么样?”文本哭泣着说:“我弟弟年少时父亲即去世,我的老母亲特别钟爱他,从未让离开身边超过两天。如今若是外出为官,母亲必然忧愁憔悴,倘如没有这位弟弟在身边,也会没有老母亲了。”因而泣不成声,太宗怜悯他的孝心而打消原来的想法。只是召见岑文昭严厉训斥,文昭也终没有犯错误。

丁未(初十),太宗车驾从幽州出发。太宗将军中的物资粮草、器械、文书簿录等全都委派给岑文本管理,文本夙兴夜寐,勤勉不怠,亲自料理调配,计算用的筹码、书写用的笔从不离手,心力耗竭,言谈举止颇与往日不同。太宗看见他这样,十分担忧,对身边人说:“文本与我同行,恐怕很难与我一同返回。”当天,岑文本得暴病而死。当日夜晚,太宗听见有急促的鼓声,说道:“文本死去了,我实在不忍心听见鼓声,快命人撤掉。”当时右庶子许敬宗正在定州,与高士廉等共同掌管机要事务,岑文本死后,太宗召来许敬宗,以本官检校中书侍郎。

事件三:

《资治通鉴》,唐纪十四,公元645年

【译文】:

最初,李世民把侍中(侍从皇帝左右的官职,有宰相的实权)刘洎留在定州辅佐太子李治,仍兼职左庶子(太子侍从官)、检校民部尚书,主管吏部、礼部、户部三部业务。李世民将要出发时,对刘洎说:“我今天出门远征,你辅佐太子,国家安危寄托在你的身上,我想你会深刻了解我的心意。”刘洎回答说:“请陛下不要忧虑,朝中大臣犯了罪,臣谨即行诛。”李世民对他的这种口出狂言的行为深感奇怪,警告他说:“你粗心大意而性格刚强,一定会因此而闯出大祸,你要小心!”后来,李世民患病,刘洎从行宫出来,满面悲凄恐惧,对同僚们说:“皇上病情沉重,使人忧虑!”于是有人向李世民打小报告说:“刘洎说,国家大事没有什么可忧虑的。只须辅佐幼主,依照伊尹、霍光前例,大臣中有三心二意的,就把他处死,局势自然稳定。“李世民深信不疑。庚申,李世民下诏称:“刘洎跟别人暗中谈论、窥探我的病情,企图利用万一的机会(李世民死亡),打算控制朝廷,自认为他是伊尹、霍光,猜忌大臣,竟然都要屠灭。最恰当的处分是赐刘洎自杀,家属赦免。”

【点评】:

臣司马光评价事件一的评价为:唐太宗并不将天下重任私与所偏爱的人,以此来杜绝祸乱的根源,可称得上是深谋远虑呀!

太宗曾当面指责李承乾,李承乾说:“我身为太子,还有什么更多的要求!只是因为被李泰图谋,便常与朝廷大臣们谋求自我保存的策略,那些不逞之徒趁机唆我图谋不轨。如今若是立李泰为太子,那就正好落入他的谋划之内。”】如李承乾所言自己已经是太子了,没有作案的动机,这一切都是李泰一党在背后策划诬陷,而太子李承乾已经获罪幽禁,魏王李泰便每天进宫侍奉太宗,太宗当面许诺立他为太子,岑文本、刘洎也乘机劝说太宗立李泰;可见,李承乾的话让李世民半信半疑,他后面的所作所为都是印证李承乾所言的真假。

一、岑文本、刘洎为什么支持又蠢又坏的魏王李泰?有两种情况:

1、早先和李泰结党营私,并策划谋害太子李承乾,想从中获利:

这种情况最为恶毒,李泰620年出生,事发时也就23岁,能够干这么恶毒的事情必然后面有人教唆策划,并且李泰敢打太子的主意后面也有文武大臣支持,李承乾获罪幽禁,岑文本、刘洎劝说李世民立李泰为太子,这二人有很大的嫌疑。

2、投机奉上,因私废公,暴露大奸大恶的本性:

岑文本、刘洎察言观色,看李世民表面喜欢李泰,就投其所好支持李泰;刘洎外表表现的直言敢谏、一心为公,和魏征有一拼,明朝嘉靖皇帝有句话说的好:“这样的人要么是忠诚正直的大好人,要么就是大奸大恶、投机钻营的伪君子;”但做出这种事暴露出了他是个言行不一的“两面人”,人品让人怀疑,哪个领导会容得下这样的人?

不管哪一种情况,这二人劝说李世民立李泰这个不称职的人做太子,可以论断这二人心怀不轨。臣司马光评价事件一的评价为:唐太宗并不将天下重任私与所偏爱的人,以此来杜绝祸乱的根源,可称得上是深谋远虑呀!

二、李世民为何要听信谗言赐死洎:

1、李世民自洎劝说他立李泰为太子时,就动了杀心:

李世民何许人也,古语云:知子莫若父;李泰是个什么样的人,李世民这个做父亲自然是比谁都了解,从李泰后面愚蠢的表现来看,李世民能把这个“小毒物”立为太子?李世民把真实意图表现的那么明显必有深层次的原因;另外,太子李承乾被废,李泰乘机谋取太子位并给李世民说出了骨肉相残的誓言,李世民不但不生气,还立马口头答应把李泰立为太子,后面又把李泰的誓言说给大臣们听,褚遂良劝阻,他又不听,这不合乎逻辑。李世民只是想获知真相,岑文本、刘洎二人涉案到底有多深,如果是和李泰早有结党的证据图谋不轨,那估计要灭族了。

2、奉上也要讲原则:奉上废公,这种人是大奸大恶的假忠诚

刘洎这个人敢于直言,和魏征有一拼,李世民也很喜欢;但李世民是个非常精明的人,总感觉这家伙有点不对劲,因为立太子的事情上刘洎和魏征的建议是完全相反的,直觉告诉他这家伙可能是个阳奉阴违的“两面人”,是不是想模仿魏征获取领导信任走上升迁的快车道?或者另有所图,在立太子这件事情上,洎投机李世民的个人喜好,而魏征则批评李世民这是因私废公,谁是真忠诚,谁是假忠诚,对比之下一目了然。

       3、李治被立为太子,刘洎表现出不满意

【资治通鉴,唐纪13】黄门侍郎刘洎上言,以“太子宜勤学问,亲师友。今入侍宫闱,动逾旬朔,师保以下,接对甚希,伏愿少抑下流之爱,弘远大之规,则海内幸甚!”;李世民已经对刘洎的忠诚产生了怀疑,而这个人还间接的表现出对李治的不满意,这不得不让李世民多心:这个人到底为什么支持李泰?到底有何所图?

4、领导讨厌那些“宋江”那样搞小团伙的人

李世民评价岑文本、刘洎二人的原话是:“岑文本性质敦厚,文章华赡;而持论恒据经远,自当不负于物。刘洎性最坚贞,有利益;然其意尚然诺,私于朋友。”李世民对文本说:“你的弟弟过分沉溺于交往,恐怕会牵累到你,朕想让他到外地去做官,你看怎么样?”文本一再求情,李世民便只是训斥了他弟弟一顿了解此事。文本的弟弟、刘洎二人在李世民眼中都是“宋江”式的人,喜欢拉帮结派,其心可诛。

由此得出结论,李世民赐死洎并不是冤案,文本的死也有蹊跷,李世民一句挂念的话反而让他暴病而死。这二人总的来说,真是小事上聪明,大事上犯糊涂,愚蠢的让人同情。

书名:《资治通鉴》6册  文白对照,白话文

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致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

——胡三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做了三件大事, 确保了皇位顺利传承
李世民亲征高丽的细思极恐之处……
《资治通鉴》:领导对你的看法,决定你的结局!
玄武门之变,此人力保李建成,后辅佐李承乾对付李世民
贞观之治11后世安排
645年,李世民征辽东不利而还,在途中患病 回来后,褚遂良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