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是一份永恒的事业
教育者,请目中有人

       要摆脱生命的不幸,就要让生命之光点亮人类的村落;

       要激发学生的生命潜力,就要让他们理解做人的价值;

       要使学生长大合理地做人,就要让他们懂得做人的尊严;

       要建构一个富有人性的社会,就要让人类走出动物家族。

       我们需要把学生当人看待,施行充满人性的教育;

       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呵护生命的尊严;

       我们需要沉思学生的存在,理解他们的处境;

      我们需要改变自身的教育方式,重塑教师的新形象。

      教育者,请回回头,看看来时走过的路。

      教育者,请目中有人。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代前言》P5)
 
 
教育追求的目标

      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不让他们背着沉沉的包袱前行,使他们学得愉快而有兴趣,这应该是教育追求得目标。可是,中国的教科书据说是世界上最难的。学习负担恐怕也是最重的。

(摘自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P179)
、基础教育的任务

      基础教育所要为学生幸福人生和终身发展而奠定的基础,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基础教育应该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打下一个亮丽的底色。其次,基础教育的基础应该包括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兴趣和能力。再次,基础教育的基础中应该包括发展学生独立性、有尊严地面对世界的品质和能力。第四,基础教育为了学生幸福人生奠定的基础中还应该包括引领学生分享和掌握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基本经验和核心价值,第五,基础教育要帮助学生与他人、自我和自然建立积极的、建设性的关系。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肖川《基础教育该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

15、我认为,教育的真谛是帮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帮助他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个人的独特性发挥到极致,从而为民族、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朱永新)

16、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当孩子走进校园,开始他生命的体验时,教育给予他们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是提升还是压抑,是创造还是束缚,完全凭着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32)

19、教育是什么

       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集成一枚果;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应该庆幸,在教育中享受着生命,和学生一起成长,采摘到了一路的幸福体验。

 (摘自2002年11月28日《人民政协报》袁卫星《采摘一路的幸福体验》)

20、我们需要行动

      学习的沉重,教育的沉重,是因为教育这种神圣的事情本身就应该这样吗?不是的。你见过鱼儿饮水累吗?你见过鸟儿飞翔苦吗?你见过树苗害怕风雨吗?你见过花儿害怕阳光吗?教育,说到底就是一个人的成长,本来就应该像呼吸一样自然,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面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我们不能只是回避或者悲观地看待,我们需要行动,需要改变,要让她变得充满快乐,充满诗意,充满激情。

(摘自2004/1《教师博览》沈建华《梦想,在网络中起飞》)

21、教育生活完全可以是......

    教育生活完全可以是——没有恶性的竞争与压力,没有埋怨与悲叹,没有陈腐的观念束缚,没有周而复始的机械重复;有的是梦想与憧憬、创造与灵感。在这样的教育世界里,快乐与激情共舞,理想与事业并存。(摘自2004/1《教师博览》沈建华《梦想,在网络中起飞》)

23 应试教育挤兑了阅读

      现在的应试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兑了学生读书的空间,学校中无书可读的现象远未销声匿迹,学生无暇读书、不想读书的情况也不少见。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学生几乎不再有时间读其他书。长此以往,这会使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枯萎,人生色彩逐渐黯淡。这是令人痛心、发人深省的。(摘自朱永新《读书改变人生》)

24、我们做教育的要上天入地,新教育实验就是入地。我们要做真实验,不做假实验;要做活实验,不做死实验。一线的师生是"新教育"的创造者。朱永新

25、现在的教育假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的德育假的东西也非常多。一位学生来信说:"现在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恰恰没有人回答。"假德育的具体表现是:一、脱离学生的心灵;二、形式主义猖獗;三、剥夺孩子的童年。李镇西

26、教育中幸福的感觉

      我们的工作虽然并不轻松,甚至可以说是艰辛的,但当我们触碰孩子们纯真目光,聆听他们无所掩饰的话语,亲历他们天真浪漫的童年时,就会生出一种幸福的感觉。

(摘自2004/4/5《德育报》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  周旭芳)

27、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早已过时,要毕生用"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的观念去追赶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不断感受和吸纳这个时代的奔腾与力量,并以这感受和吸纳去锻造下一个时代的精华与脊梁。(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28、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成功

      无论科技怎样日新月异地发展,人的成长都如同一棵树:需要阳光、需要雨露、需要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当教育能成为年轻生命的自由呼吸和歌唱,创造出"茂密之树和碧草蓝天交相辉映"之时,我们的教育改革才算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62)

29、教育使人有质量地生活的缘由

      教育要使人能够有质量地生活,就必须使人有强烈的学习欲望,有探求未知的热情,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科学的人文精神,有举一反三的科学方法;就必须使人有实践能力、应变能力、革新能力、创造能力;就必须使人能认识自己、知晓他人,能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分享。这样,教育就是一个益人心智,怡人情性,变化气质,滋养人生的过程,就必然能使人有质量地生活。

(摘自2004年第九期《师道》梅首文《教育应使人有质量地生活》)

30、理想的管理境界

      学校的教育管理首先是爱的管理,是温情的期待,是热情的搀扶,是真诚的关怀,是恒久的鞭策。让所有的人,老师和学生,都能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人人都享有一份爱,让人人都得到尊重,让人人都享有机会,让人人都有所追求,让人人都主动参与,让人人都体验成功。

(摘自2004年第九期《师道》梅首文《教育应使人有质量地生活》)

31、教育的意境

      教育是充满着生机的鲜活的过程,是人与人心灵的相遇与对话。教育是期待,教育是牵手,教育是澄明,教育是心动。教育是洋溢着微笑的面孔,教育是饱含真情的问候。教育中涌动着生命之流,绽放着成长之花,展现着智慧之境,培植着理性之魂。教育陪伴着人们成长、生活,教育已成为人们生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王丹《教育的意境》)

32、教育的智慧

      教育智慧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它是由教师已臻炉火纯青的教育实践所涵泳,由教师已含化育天地的博雅知识所凝就,由教师已达驾驭自如的个性品质所培植,由教师令人叹为观止的聪明才智所酝酿。(摘自2003年第十二期《师道》王丹《教育的意境》)

33、叶澜教授谈教育智慧

      教育智慧集中体现在科研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对教育前沿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能解决的能力;具有把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具有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景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意和他人心灵对话的魅力。(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84—85)

34、更新教育观念是个进行式的命题

      更新教育观念是个进行式的命题,它应有个泛化的过程,一个深化的过程,一个物化的过程。教育者要肩负民族责任来发展教育,而不是靠功利主义的短期繁荣来发展教育发展学校。

(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158)

35、教育大师

      有思想、有文化、有情感、有艺术的教师是大师,大师的课堂就会充满灵动、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

(摘自2004年3—4期《人民教育》P65孙双金《啊,我魂牵梦萦的课堂》)

36、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什么?道德教育是什么?它是营造生动的、具体的、形象的教育文化情景。情景就是一种润泽、一种滋养,情景就是教育智慧的物化。所以,有价值的教育,一定是触摸到儿童心灵,并且能让儿童触摸到,获得儿童的真心认同。这样的教育也是有魅力的教育,能让儿童终身难忘。这样的教育故事、教育事件、教育经历,会伴随他们一生的成长。

(摘自2004年第九期《人民教育》:《道德教育:向"人"的回归》)

37、当前的中国教育

      当今的中国教育正在用越来越花哨的形式装扮着越来越贫弱的内容,急功近利的喧嚣,麻木的世态人情,浮躁的学术研究,狂猛的崇洋之风和乱刮的瞎指挥风,深刻的影响着人的思想认识、情感态度、价值取向,靠拍脑袋拍出来的"创新真理"、缺乏实践的"书斋真理"和邯郸学步的"效颦真理",深刻地影响着舆论导向,甚至指挥着中国的教育改革。

......

      不管水平的高低,不管计划是否可行,没有交不了差的课题,没有鉴定不被通过的研究成果。这似乎已经是中国教育界的定律。

(摘自2004/4《师道》常双印《我看当前的中国教育》)

38、教育的高明

      你可以叫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你可以用教鞭把孩子赶进教室,你可以提着嗓门拉住孩子的注意力,你可以瞪着眼睛监视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但它们远不及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吸引孩子、留住孩子来得高明。(摘自2004/5《人民教育》严育洪《地铁中得莫扎特》)

39、基础教育的基础

      基础教育不仅要对学生的升学考试负责,更要对学生一生的幸福人生负责。基础教育要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带给学生内心的光明、人格的挺拔与伟岸,带给学生对于自我、对于生活、对于未来和对于整个人类的自信,以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自由社会的建设者和幸福人生的创造者。

(摘自2003年第二十四期《人民教育》肖川《基础教育该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

40、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建设

      教育的责任在于帮助孩子从最美好的角度想象人类的前途、追求生命的意义,帮助他们体验到人类的诚实、善良、尊严、虔敬、悲悯等等美好禀赋。我们应该将人类有史以来所创造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集中起来,把它们作为这个世界最重要的财富交给一代又一代嗷嗷待哺的柔弱生命,让他们凭借这些克服内在的黑暗、超越外部的罪恶。所以,基础教育的首要任务不是批判,而是建设;不是展示人类罪恶,而是将一颗爱与尊严、理想与诗性的种子悄悄种植在孩子们阳光灿烂的心田。这颗种子将会结出一个个闪闪发光的果子,那就是每个孩子在未来的生命旅程中战胜妖魔、闯过难关所依靠的宝葫芦。这是一只从他自己内心长出来的宝葫芦,除了充分吸吮了前人的浩然正气,还包含着他本人向善的愿望和向美的悟性。这是一只能够抵御寒凉和邪恶、超越罪性和虚无的神物,危难之中他只要对这只宝葫芦默默祈祷,马上就会从自己心中涌出信心、勇气、良知和力量(摘自2004/1《教师博览》摩罗《孩子,需要一只宝葫芦》)

41、三个超越的本质

      超越教材、超越教师、超越课堂的过程就是自我超越的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超越习惯,超越传统,超越自我的体验、知识、精神、智慧,从而实现自我审美的过程,自我创造的过程,也就是生命奠基的过程。(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41)

42、教育要创新

      过去,我们总在学生的头脑里,塞进成人世界为他们准备好的东西。今天,我们再也不能让学生拿着这张"旧船票",去重复"昨天的故事"。(摘自窦桂梅《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P60)

43、教育学生学会

      有一位老师给学生留了一道特殊的作业——吃饭的时候给长辈夹夹菜,晚上帮长辈洗一次脚……事后老师总结道:它让我们懂得了人情、亲情,懂得了爱应该怎样付出。人人都说现在的孩子缺乏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缺乏怜悯和感谢之心。作为教育工作者,与其叹息,不如处处留心,有意识布置这样特殊的作业,直至成为他们的习惯。也许,只要我们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得低一点,近一点,有人情味一点,将会发现,爱,其实很容易;爱,就在身边;爱就在儿女亲情里,就在柴米油盐中。

(原载于2003年十二期《广东教育》许丽  后载于2004年二月25日《教育文摘周报》)

44、深刻的教育

      深刻的教育是种唤醒,一种激励,一种提升。教育本身意味着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深刻的教育源于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发现和感悟,源于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

(2004年4月5日《德育报》吴久宏)

45、教育需要为她的事业摇旗呐喊的勇士,更需要为她的大厦默默添砖加瓦的志士。前者的伟大在于坚定,后者的伟大在于坚韧。

(2004年三期《师道》王军《热心冷眼看教育》)

46、经历塑造一个人的经验和感觉,教育成就一个人的精神和气质。

(2004年三期《师道》王军《热心冷眼看教育》)

47、教育是理想主义者的事业

      我们可以为生活的不幸而悲叹,我们可以为命运的不公而消沉,但我们绝不能在一个孩子的面前失去理想,更不能在孩子的心里播种失望的种子,让他在生活的面前失去信心。

      教育是一项美丽的事业,因为只有教育才能把阳光种进孩子的心田,并且让它开出鲜艳的花朵。

      教育是一项浪漫的事业,因为只有教育才能让懵懂无知的孩子变成一个勇敢而执著的生活的强者。

(2004年三期《师道》王琪《另眼看教育》)

48、教育是一种基于信念的行为

      教育是一种基于信念的行为。这意味着只有基于信念的行为,才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才是真正的教育力量,才能推动人和鼓舞人,才能唤起别人对于未来热烈的憧憬与向往,才能在别人的心中催生信念。因为只有基于信念,我们的言行才会有一种自然与真诚,才会有一种执著和投入,而不是做作与矫饰、应付与敷衍。

(2004年五期《人民教育》肖川《教育与信念》)

49、开掘教育细节的价值

      教育过程中也有许多有待开掘的细节,学生的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次低头,甚至是一件饰品,都有可能成为让我们为之一振的精彩细节。只要我们敏锐地抓住它,深入地发掘它,就可能找到教育的突破口,甚至可能形成一股强劲的教育旋风,在学生的心海卷起波澜。

……

      细节是开启学生心灵世界的钥匙。教育的艺术就体现在敏锐地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细节上。如果教育过程中有更多的细节被注意、被发掘,那么教育就一定会变得更亮丽、更迷人。

……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敏锐地发现学生身上显露出得教育细节,耐心地叩问,静静地倾听,深入地挖掘,在细节上做文章,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这样,教育就会走进学生得内心世界,就能赢得学生的阵阵掌声。事实上,教育的个性就蕴藏在那些生动鲜活、精彩迷人的细节中。

(200年五期《人民教育》孙宁《开掘教育细节的价值》)

50、如何看待教育名言

      教育名言作为教育智慧的结晶、时代的产物,历史的局限是不可避免的。要让名言成为真正的智慧,需要我们理性的、批判的、辩正的态度,需要当今的教育实践去丰富它、发展它。而决不可把它当作教条来对待。智慧的真谛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004年8月4日《教育文摘周报》莫津成)

51、教育教学格言

      一堂好课应上得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这是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的具体体现。

      好的课堂应当是情智共生的课堂,要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情感的闸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点燃。

      教师灿烂的笑脸是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花朵。你笑脸面对学生,学生才会笑脸面对你。你给学生一缕阳光,学生会还你一个太阳!

      新课程应该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课堂教学要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攀登情感的高山,攀登思维的高山,攀登人格的高山。

      教师不仅要有“少林硬功”,还要有“太极内功”,那就是“四两拨千斤”的功夫。教师的点拨、引导、启发要不着痕迹、点石成金。

(2004年六期《教师博览》孙双全《教育教学格言》)

52教好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只会教好学生的学校,也不一定是非常优秀的

学校。朱永新

53、优质学校的体现

       学校必须要扩大学生的生存半径,要让他们今后生存能力更强、本事更大、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这是学校一项很重要的职责。要让学生学会面对精彩的世界不能回避、要主动去参与。要给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条件,搭建各种各样的平台。要用互联网提升学生在学校的生活质量,提升教师的生存质量。让学生在学校的生活也丰富多彩,这才是优质学校的体现。

(2005年2月9日《教育文摘周报》《北京二中:让学生用互联网搞研究》)

54、我们应当反思自己的教育

       当今知识爆炸、功名浮躁之时,我们更应提倡反思,在反思中去浮躁,在反思中寻规律,在反思中辨得失,在反思中出智慧。……我们应当反思自己的教育,是否心急气躁,是否违背规律,是否追求立竿见影;反思自己的课堂,是在教知识,还是在教人?是在展示自我,还是在发展学生?是在关注教案,还是在关注生成?反思自己的素养,自己的知识结构合理吗?自己的教育理念科学吗?自己的教育艺术高明吗?自己的教育智慧丰厚吗?

(2004年二十二期《人民教育》孙双金《情感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55、要做好后教育

      人们常说:教师是园丁,园丁的职责不仅在于种花植树,更重要的是做好日常的维护和保养‘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责任,也是这样,重要的不是发现学生的错误,而在于发现错误后要做一系列扎实的挽救工作。……然而现实的情况则正好相反,我们更多看重的是事中的教育,而对事前和事后的教育则往往被忽略。课堂不守纪律,老师会大发一通脾气完事;作业未交,训斥一通或罚做几遍,过后作业依然不交;书未背熟,罚站一节,再无任何补救;做错一件事,一纸检讨或保证书便了事,再无下文。这也许就是当今许多教师在学生中没有威信的主要原因。

(2004年第六期《中小学班主任谋略》刘汉青《如何做好“后教育”工作》))

56、是否赏识、鼓励就该拒绝批评和惩戒

      是否赏识、鼓励就该拒绝批评和惩戒?宽容的教育力量是巨大的,但是否宽容能解决好所有的教育问题?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敢说,唯恐扣上“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帽子,这难道不是教育的悲哀?

(2004年十期《班主任之友》王会芳《错了就该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推荐一本好书:《窦桂梅与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
教育精妙小语拾萃54
教育经典名句
【教育智慧】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
杜郎口中学标语口号(选)
我是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的 ------兼谈对此问题的理论反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