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精品教案】七年级历史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教案一】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比较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
教学难点: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三、教学方法
成语故事应用法
情景创设法
讨论法
比较法分析法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大屏幕出示影片《英雄》的宣传照)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大屏幕上的人物是谁?
生:李连杰、陈道明。
师:我想大家已经猜到了这部影片的名字是?
生:《英雄》
师:同学们的反映很快,下面我要考考咱们班同学的概括能力如何?谁能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这部影片的主要内容?
生:答略
师:四名刺客长空、飞雪、残剑、无名一心刺秦,但最后却因两个字而放弃了,谁还记得是哪两个字?
生:天下。
师:为了天下百姓免受战乱之苦,他们放弃了。故事是虚构的,但是它采用的历史背景却是真实的,反映了战国末期广大人民对和平安定生活的一种渴望。那么秦王嬴政是否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呢?
生: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师:那么至此是不是就天下太平了呢?(大屏幕出示资料)找一位同学读以下材料: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会昙花一现、迅速走向灭亡了呢?
生:阅读材料。
师:秦的统一维持了多少年?
生:15年。
师:不仅如此,希望和平安定的秦朝百姓这时也打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揭竿而起,掀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这又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共同走进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揭开谜底找出答案吧!(板书)
讲授新课: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62页,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活动“梦回秦朝”,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回到秦朝看看,看看秦朝统治末期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老师将给出四则材料,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想象一下如果你来到此时的秦朝你会看到什么景象?或者直接以第一人称“我的╳╳生活”。表现形式不限。4-6人一组合作完成。(出示材料)
材料一:
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材料二:
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材料三:
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生:(阅读材料,讨论回答)
师:好,大家说的都很好,那么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秦的统治?
生:残暴。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总结一下秦的暴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1、徭役繁重2、赋税沉重3、刑法严酷4、秦二世残暴统治
师:在秦的统治下,有何感想?如果你是一个秦朝百姓,你打算怎么办?
生:生不如死,起义吧!
师: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此拉开了序幕。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关秦末农民战争的短片,由于我们是第一次接触农民起义,教给大家一个学习方法,学习农民起义要掌握五要素、三步曲。(大屏幕打出)
看短片时要抓住这一要领,掌握事情的发展脉络,可以边看边记录。
生:(看短片)
师:谁来给秦末农民战争分一下段?
生:分两段,一是陈胜、吴广起义;另一是刘邦、项羽起义
师:我们先看一下陈胜、吴广起义的具体内容。
生:答略
师:陈胜、吴广起义的结果是胜利了还是失败了?
生:失败了。
师:起义失败了那么起义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呢?
生:不是,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大泽乡起义的星星之火却成了燎原之势。随后,刘邦、项羽两支起义军,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称为反秦的主力,农民战争最终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师:再看三步曲,有人说“秦末农民战争是因为那场大雨如果天不下雨能按期到达,就不会有起义,秦朝就不会灭亡。”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
生:答略
师:我们要看到秦末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大雨误期是导火索而已。经过谁来说一说?
生:答略。
师:结果前面我们讲过了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大泽乡起义的星星之火却成了燎原之势,鼓舞了广大被压迫人民起来反抗秦朝统治,秦末农民起义进入第二阶段刘邦、项羽起义。看看大家有没有认真看短片,谁知道打败秦军主力的是谁?是哪次战役?时间?那秦三世子缨向谁投降?
生:答略
师:请同学们结合书上内容回答项羽为什么能以少胜多取得巨鹿之战的胜利?
生:破釜沉舟、置于死地而后生。
师:项羽在巨鹿之战上以少胜多战胜秦军,可后来在与刘备争天下时却被实力只有他四分之一的刘备打败,项羽死前叹到“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你认为他说的对吗?结合书上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得民心者得天下。
本课小结:
师:学习到这里,大家可能发现本课的一大特点成语特别多,比如我们刚刚提到的巨鹿之战涉及的成语是?
生:破釜沉舟
师:鸿门宴里含有的成语是什么?
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师:刘邦攻占咸阳故事里含有一个成语是什么?
生:约法三章
师:你还知道哪些与本课有关的成语?
生:答略
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现在老师把这些成语都列在大屏幕上:
四面楚歌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楚河汉界
指鹿为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霸王别姬约法三章
族诛连坐
师:下面同学们作的工作要有一定的难度了,谁能根据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将大屏幕上的成语进行排序?可以由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
生:族诛连坐=>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师:完成的很好!下面的工作难度就更大了,我们看看谁能完成。谁能根据我们排好顺序的这些成语将本课内容进行总结。
生:答略
拓展思维:
师:本节课在假设中开始我们也在假设中结束,现在我们假设你就是汉高祖刘邦你会在秦亡的过程中吸取哪些教训去治理国家?
生:答略
师:那么历史到底是如何向前发展的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板书设计
【教案二】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自读楚汉之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感: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     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     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     教学方法:利用挂图,通过阅读课本、讨论、表演等方式进行探究式教学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0课《“秦王扫六合”》,同学们还记得秦是在哪一年统一六国的吗?(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的秦始皇可谓是威震四海,为此他变得更加不可一世。他自称始皇帝,奢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世。事实上,秦始皇有没有得偿所原呢?是,没有。他做梦也不会想到,他费尽毕生精力,苦心经营的秦王朝竟然是一个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那么,赫赫一时的秦王朝为什么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讲授新课:
一、秦的暴政
【教师】秦王朝会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源于秦末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
[引导] 那农民为什么要发动起义呢?
[学生] 秦朝推行暴政,迫使农民不得不起来反抗
[引导] 很好。那么秦的暴政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学生] 为了修宫殿、陵墓、长城和驰道等,秦朝每年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繁重的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秦朝的赋税也很重,农民要将收获的三分之二上缴国家。刑法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而且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归纳] 回答得很全面,现在我们归纳一下:
1、徭役繁重
2、赋税沉重
3、刑法残酷
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酷
[讲解] 我们先来看看秦朝的徭役。秦朝法律规定男子从17岁到60岁都必须为国家服役。当时全国人口不过二千万人左右,被抓去服役的人加起来就不下三百万。就是说每二十个人中,就至少有三个人需要去服役,而这二十个人中只有三、四个才是青壮年男子,其他的都是老弱病残、妇女小孩。同学可以想象一下,给抽去最主要的劳动力之后,农业会受到何等的打击,剩下的人们的生活是何等的困苦。大家知道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吗?话说,秦始皇时代,有一对新婚夫妇,男的叫范喜良,女的叫孟姜女。范喜良在新婚之夜就被征发去修长城,由于承受不了沉重劳役的折磨,终于死在长城上。孟姜女在家里日夜思念自己的丈夫,饱含深情地为丈夫缝制好一件御寒的大衣,就历尽艰辛,跋涉千山万水,满怀希望地去看望丈夫。可是,来到长城边上却得到丈夫已经死去的消息。她伤心欲绝,放声痛哭,哭声震动天地,泪水溅到长城上,城墙立刻倒塌了一大段,形成了一个四十里长的大缺口。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境况的悲惨,也是当时劳动人民对秦始皇修筑陵墓、宫殿、驰道、长城这么多劳民伤财工程的控诉。
秦始皇进行那么多工程,除了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之外,当然还要大量的钱。为了从百姓身上搜刮钱财,他制定了名目繁多的赋税。田租、口赋、杂赋等加起来就占去了农民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人们是这样描述当时百姓生活的情况:“男子力耕不足食,女子纺织不足衣”。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百姓的生活是如何的悲惨。
除了沉重的徭役、赋税,秦朝的刑法也是让人闻之色变的。刚是死刑就有十多种。其中,车裂就是将人的两手、两脚和脑袋分别绑在五匹马上,然后让马向五个不同的方向拉,知道人的身体四分五裂,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五马分尸。相比之下,一些腰斩、剖腹、戮尸等就算是比较仁慈的死刑了。
如果一个人确实犯了罪,遭受如此残酷的刑罚还可以说是罪有应得,但事实上,有些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就被抓入大牢,甚至糊里糊涂就给砍去了脑袋。这就是当时最不合理,最不人道的刑罚:连坐。一个人犯了罪,往往会牵连到他的家族和邻里。
秦始皇死后,他的小儿子继位,人称秦二世。他的统治更加的残暴,连秦始皇都望尘莫及。这样就使朝廷上人人自危,忠臣不敢说话,奸佞小人当道;民间则民怨沸腾。最后终于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学习的陈胜吴广起义。
二、秦末农民战争
1、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
[引导]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二个字目的内容,看看陈胜吴广是怎样发动起义的。
[学生] 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到连日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他们之中的小队长陈胜和吴广,设计杀死了押送的军官,号召大家起义。秦末农民起义就爆发了。
[补充] 由于起义首先发生在大泽乡,所以这次起义我们也称它为大泽乡起义。课文上有一幅大泽乡起义图。站在前面振臂高呼的人是陈胜,而跟在他后面紧握大刀的人则是吴广。现在我想请两位同学来扮演陈胜吴广,重现一下当时陈胜吴广是如何商议发动起义,又如何发动群众的。我和其它同学就来充当穷苦百姓。
(1) 起义过程
[讲解] 起义发生后,起义军“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以“伐无道,诛暴秦”为口号,接连攻下了几座县城,在陈建立了政权,国号称为“张楚”。陈胜自立为王,接着就派主力军向秦朝的都城咸阳方向进攻,一直打到咸阳附近。这就把秦二世下坏了,他急忙下令赦免当时在骊山修筑陵墓的几十万刑徒,将他们组织起来,配合秦军镇压这场起义。在秦军强大的攻势下,不到半年,起义就被镇压下去,陈胜、吴广也相继被部下杀害。
(2)意义
[提问]  这次规模空前的农民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却历来都被人们所称道。现在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它的意义。
[学生]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过渡] 这次起义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陈胜、吴广虽然死了,但各地的农民并没有从此而屈服。接下来是谁接过了起义的大旗呢?
[学生]  项羽、刘邦
2、  项羽、刘邦起义
(1)巨鹿之战 (时间 公元前207年)
[过渡]  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在这过程中,有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就是巨鹿之战。请同学们看课文65页的动脑筋部分,看看这个故事里包含了一个什么样的成语?
[学生]  破釜沉舟。
[提问]  动脑筋下面还有一个孙子正和爷爷在争论。同学们是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学生]  项羽这招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当时的情况是,项羽在兵力上处于绝对的劣势,按照常规的战术,不大可能取得胜利,而项羽的做法是将他和士兵们的退路堵住了,要么胜利前进,要么战死沙场。为了活命,将士们除了与敌人英勇战斗,别无选择。这就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斗志,起到以一挡十的威力。项羽在特殊的情况下,运用特殊的做法,应该说是非常高明的。
[过渡]  在项羽指挥巨鹿之战的时候,刘邦也没有闲着。他率兵一直打到咸阳。由于当时秦军的主力都在对付项羽,结果让刘邦捡了个大便宜,轻轻松松就攻陷可咸阳。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就这样走到了它的尽头。
(2)秦朝的灭亡 (公元前207年)
[过渡]  所谓“一山不能藏二虎”,秦朝灭亡后,两位农民军的领袖面临着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就是由谁来做皇帝呢?论实力吧,项羽确实比刘邦强大得多,但是他们又有个约定,谁先攻破咸阳谁就做皇帝。虽然秦军的主力是给项羽的军队给打败的,但是咸阳却是刘邦先攻下的,论理应该是刘邦做皇帝。项羽当然不会甘心将宝座拱手相让。于是,为了争夺皇位,项羽、刘邦在秦朝灭亡后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三、楚汉之争
[讲解] 之所以叫“楚汉之争”,是由于项羽原本就是楚国名将的后代,加上巨鹿之战后,他的威望和实力都大增,不但自封为西楚霸王,还封刘邦为汉王。因此,人们就把他们争夺天下的战争称为楚汉之争。虽然战争初期项羽无论在实力还是威望上都占据优势,但公元前202年却被刘邦在垓下之战中打败了。项羽在乌江边上自刎而死,刘邦则建立了西汉王朝,定都长安。刘邦既是汉高祖。
四、汉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2年 都:长安)
[设问]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最后一段小字部分,想一想,刘邦为什么能够打败原本比他强大的项羽呢?
[学生]  刘邦进入咸阳后,废除苛政,“约法三章”,赢得民心,而项羽进入咸阳湖,大肆杀掠,火烧阿房宫,丧失民心。
[引导]  从项羽和刘邦不同的结局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个什么道理吗?
[学生]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五、小结:
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现在请同学们综合之前学到的内容,思考一下:楚汉之争与之前的农民战争在性质上是否相同?楚汉之争是项羽和刘邦争夺统治权利的斗争,因此算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夺权斗争,而农民战争则是被统治阶级反抗统治阶级残酷统治的战争。
板书设计
陈胜、吴广起义:被镇压
刘邦、项羽起义:推翻秦朝
楚汉之争:刘邦建立西汉
秦末农民起义
繁重的徭役
沉重的赋税
残酷的刑法
二世更残暴
秦的暴政
替换A
【教案三】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教学目标
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秦朝的暴政;大泽乡起义;张楚政权;巨鹿之战;楚汉之争。
二、通过本课的讲解,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成语典故的方法,积累成语故事。通过学习秦末农民战争,培养学生分析战争的爆发原因及其胜负关系的能力。
三、通过对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的学习,认识秦的暴政是导致人民反抗和秦灭亡的根本原因,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纪元。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有分裂纷争,但统一是主流。秦的统一为以后中国的疆域形成奠定了基础;秦朝初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也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统一国家的建立,加快了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华夏族的形成。秦朝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但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当时世界的影响也很大。所以“秦人”同后来的“汉人”、“唐人”一样,成为世界各国对中国人民的代称。另外,秦的灭亡给后世封建统治提供了借鉴。西汉初年,统治者即鉴于秦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
难点突破方案
方法一: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突破难点。问题:刘邦项羽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继续高举起义旗帜,直至推翻了秦王朝,但战争并未到此结束。刘邦项羽之间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了汉朝。请同学们思考楚汉之争与最初的农民起义相比,在目的上是否发生了变化?战争性质前后是否有变化?
方法二:为了课文的完整性和便于讲述,教师可把此目放在《汉初的休养生息和文景之治》一课讲述。可在课前复习导入时使用。
重点突破方案
1.关于“秦的暴政”一目。
可编排历史小短剧“秦的暴政”。教师提前让一部分文笔好、富于表演的同学(也可以自愿报名)根据课文“秦的暴政”,查找资料,编写小短剧,形式可以是某天,秦始皇上朝,大臣向他汇报、请旨。内容包括繁重的徭役、兵役,严酷的刑法,修阿旁宫、郦山陵墓等(可利用媒体资料中的幻灯片课件——《第10课秦的暴政》)。教师课前发给学生有关短剧的问卷,观看完短剧后,教师逐个提问,一起归纳出“秦的暴政”,引出第二个子目——陈胜、吴广起义。
2.关于“陈胜、吴广起义”一目。
教师可安排两位同学进行角色扮演。让“陈胜”和“吴广”把发动起义的原因讲述出来,在他们讲的时候把“大泽乡起义”想象画用大屏幕放出来,渲染气氛。之后,教师利用课件“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讲述经过。
陈胜、吴广起义
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在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言成为历代封建农民起义的标志性口号,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对后面的封建统治者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育,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和开明统治很大程度上是受农民起义的影响。
秦的暴政
秦朝盛极而衰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研究课题,从古到今,都是重要的历史借鉴。以当时秦统一六国的气势和国力,是不可能在短短二世就灭亡的,正是秦的暴政才导致了秦朝的速灭,因此,分析秦的暴政与秦朝灭亡的关系是本课的一个重点。
如何全面掌握人民起义的内容?
第一、从原因上看,一般都是由于残暴黑暗的统治,如赋税徭役沉重、刑罚严酷、人身压迫和控制等。
第二、从其在一个朝代中所处的时间位置上看,一般都发生在一个朝代的中后期,因为一个朝代之初的帝王大都励精图治,能够建立新的朝代必定很有作为,同时也会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到一个朝代的中后期,皇帝大都养尊处优,贪图享乐,加之各种矛盾激化,从而导致人民起义爆发,朝代终结。
第三、从起义的形式上看,有的是有准备的、有组织的,有的是无准备的、由某种特殊情况引发的。
第四、从起义的过程来看,都经历了爆发、发展壮大、失败或性质转化的过程。
第五、从起义的影响上看,都打击了或推翻了王朝统治。
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
本课难点是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要通过学习内容的前后对比,使学生了解项羽和刘邦领导的战争从反抗封建统治的单纯的农民起义发展到为争夺封建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的过程,认识到战争性质的变化。对这种“变化”的理解对初一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难点。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思想: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使学生更加直观生动的了解历史,理解历史。
教学手段:角色扮演,幻灯片。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学生回答略)秦朝的统治状况如何?让我们一起回到秦朝去看一看吧。(学生表演"上朝")
一、秦的暴政
节录部分:
大臣甲(慌张的):启禀陛下,大事不好了。
秦始皇:何事惊慌?
大臣甲:我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用以抵御匈奴的长城,被一个叫孟姜女的哭塌了一大段。我们恐怕还要在全国调派大量民力加紧修复,请皇上明鉴。
秦始皇(沉吟一下):再征发10万人力修长城。
大臣甲:遵旨。
大臣乙:启奏陛下,阿旁宫的前期工程已经完工,请让微臣向皇上禀报工程进展情况。
秦始皇(作感兴趣状):快快讲来。
大臣乙:陛下,阿旁宫殿内可以容纳一万人,殿前立五丈高的旗杆,宫前立有12尊铜人,各重24万斤(约合12万公斤)。宫殿均以磁石为门,若有身怀武器的人进宫,就会被吸住,以确保我皇安全。阿房宫大小殿宇共建700余所,一天之中由于地势不同,各殿气候也不尽相同。周围建阁道连通各宫室,阁道依地势上达南山(今陕西西安南)。微臣还准备在南山顶建一宫阙,作为阿旁宫的大门。再造复道,从阿旁宫通到渭水北岸。只是现在的人手还不够,恐怕会耽误工程的进度,还请陛下多调派人力才是。
秦始皇:再调派20万人力修阿旁宫。
……
大臣丙:陛下,微臣以为修长城已征发30万人力,移民戍守越族地区50万,修郦山陵墓和阿旁宫每年役使近70万人,再加上日夜奔走于途、运输粮食的,共约二三百万人。我国人口共约2000万,减去妇女1000万,男子1000万中再除去老弱病残,青壮年男子总数也就三四百万人。请陛下三思呀。
秦始皇(愤怒地):住嘴,朕做事用得着你多嘴。……
在学生表演后,教师提问:
请根据刚才的历史短剧,谈谈秦朝的统治情况。(学生回答略)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秦的暴政:徭役、兵役负担沉重;赋税沉重;刑法残酷。教师补充秦二世的残暴统治比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
教师最后总结:
因为秦的暴政,使强大的秦朝如同昙花一现,很快就湮没在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中。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场农民起义的发生吧。
二、陈胜、吴广起义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陈胜:吴广,你看这大雨一直下个不停,路也被冲坏了,看来我们不能按期到达渔阳了(叹气)!
吴广:(焦虑地)是呀,我们不能按时到达渔阳,是要被处死的呀,这可怎么办呀。
陈胜:(神情坚毅地、语气果断地)我们延期到了渔阳也是死,反了也是死,不如我们反了吧。
吴广:(有点犹豫地)光我们两个肯定不行,乡亲们能听我们的吗?要不我们去问问乡亲们?
陈胜:好!
陈胜:乡亲们,因为大雨一直下个不停,我们已经不能按时到达渔阳了,按照秦朝法律,延期是要被处死的。秦朝对我们百姓的统治也太残暴了,……我们与其等死,还不如反了,或许还有条生路。难道那些作王侯将相的,都是天生的贵种吗?我们没有旗帜,可以揭杆为旗,我们没有武器,可以斩木为兵。乡亲们,你们愿不愿意和我们一起反对秦朝的暴政?如果愿意,就请你们坦露右臂,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呼!
同学们:齐声和。
教师讲述:就这样,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具体过程教师根据课件《陈胜、吴广起义形势图》讲解,详见媒体资料。
三、秦朝的灭亡
教师根据课件《刘邦、项羽灭秦》讲解巨鹿之战和刘邦进逼咸阳。伴随着秦王子婴白马素车投降,显赫一时的秦王朝,在农民战争中灰飞烟灭了。秦始皇所期望的万世流传的帝国基业,只存在了15个年头,便在历史上消失了。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分析秦末农民战争的意义。(详见课文)
四、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前202年)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突破难点。问题:刘邦项羽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继续高举起义旗帜,直至推翻了秦王朝,但战争并未到此结束。刘邦项羽之间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了汉朝。(请学生选讲成语故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请同学们思考楚汉之争与最初的农民起义相比,在目的上是否发生了变化?战争性质前后是否有变化?
小结: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所创建的一套专制主义集权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秦过激过暴的统治,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倡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芒。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统治,为争夺新的统治权,刘邦和项羽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汉王朝。历史上称之为"西汉"。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西汉的历史。
??刘????h?"H>??被实力只有他四分之一的刘备打败,项羽死前叹到“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你认为他说的对吗?结合书上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得民心者得天下。
本课小结:
师:学习到这里,大家可能发现本课的一大特点成语特别多,比如我们刚刚提到的巨鹿之战涉及的成语是?
生:破釜沉舟
师:鸿门宴里含有的成语是什么?
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师:刘邦攻占咸阳故事里含有一个成语是什么?
生:约法三章
师:你还知道哪些与本课有关的成语?
生:答略
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现在老师把这些成语都列在大屏幕上:
四面楚歌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楚河汉界
指鹿为马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霸王别姬约法三章
族诛连坐
师:下面同学们作的工作要有一定的难度了,谁能根据历史发展的时间顺序将大屏幕上的成语进行排序?可以由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
生:族诛连坐=>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师:完成的很好!下面的工作难度就更大了,我们看看谁能完成。谁能根据我们排好顺序的这些成语将本课内容进行总结。
生:答略
拓展思维:
师:本节课在假设中开始我们也在假设中结束,现在我们假设你就是汉高祖刘邦你会在秦亡的过程中吸取哪些教训去治理国家?
生:答略
师:那么历史到底是如何向前发展的呢?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板书设计
【学案】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学习目标】:
1、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及西汉建立的情况。
2、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学习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学习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等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重难解析】
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训练系统、有序地掌握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其次,要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从特点、历史作用、英雄人物的功绩等几个方面入手,掌握历史表象下的深层次内容。
【课前小练】
全面阅读教材,标注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
一、秦始皇的暴政
1、繁重的徭役:秦始皇为修建豪华的__________和巨大的__________,再加上修长城,修__________,每年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2、赋税沉重:农民要将收获的_______________上缴国家。
3、刑罚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而且还有族诛和连坐。
4、秦二世的暴政:秦二世更加残暴,与_________狼狈为奸,政治黑暗。 秦的暴政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终于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
1、时间和领导者:公元前___________年,__________和_________在_________起义。
2、过程:起义军在___________建立政权,__________自立为王,陈胜派主力一直打到_________附近。
3、结果:由于秦军强大,起义被镇压,陈胜、吴广被杀害。
4、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___________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___________的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
1、秦朝灭亡: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公元前207年,___________以少胜多,在________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______________率军直逼咸阳,秦统治者向______________投降,秦朝灭亡。
2、汉朝建立:__________年,_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___,历史上称_____________,刘邦就是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席卷六国的强大秦朝为什么只存在了十几年就灭亡了?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2、秦朝灭亡之后,出现了“楚汉之争”,即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战争。那么,楚汉之争仍属于农民战争吗?楚汉之争的结果如何?
3、收集本课有关的成语?
【拓展思维】
假设你就是汉高祖刘邦你会在秦亡的过程中吸取哪些教训去治理国家?
【当堂评价】
1、从修建骊山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在(   )
A.繁重的摇役B.很重的赋税  C.残酷的刑法D.可怕的殉葬
2、下列最能表现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  )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D.“福兮,祸之所伏”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A. 国人暴动     B.牧野之战中商军阵前倒戈
C. 陈胜、吴广起义  D.项羽、刘邦起义
4、在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5、“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事件分别发生
A.春秋和战国  B.秦朝和春秋
C.战国和三国  D.秦初和汉初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始皇时,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他们走到蕲县时,遇上大雨,道路被冲毁,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都要处死。他们中的两个小队长,杀死了两个押送军官,领导大家举行起义。
请回答:
①此事发生在哪一年?具体地点在哪里?
②这次起义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③两位小队长是谁?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
参考答案  1-5ABCDB
6、(1)前209年,大泽乡(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3)陈胜、吴广;标志秦末农民起义爆发
an? Xl=?#h?"erun:yes'>  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最后一段小字部分,想一想,刘邦为什么能够打败原本比他强大的项羽呢?
[学生]  刘邦进入咸阳后,废除苛政,“约法三章”,赢得民心,而项羽进入咸阳湖,大肆杀掠,火烧阿房宫,丧失民心。
[引导]  从项羽和刘邦不同的结局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个什么道理吗?
[学生]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五、小结:
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现在请同学们综合之前学到的内容,思考一下:楚汉之争与之前的农民战争在性质上是否相同?楚汉之争是项羽和刘邦争夺统治权利的斗争,因此算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夺权斗争,而农民战争则是被统治阶级反抗统治阶级残酷统治的战争。
板书设计
陈胜、吴广起义:被镇压
刘邦、项羽起义:推翻秦朝
楚汉之争:刘邦建立西汉
秦末农民起义
繁重的徭役
沉重的赋税
残酷的刑法
二世更残暴
秦的暴政
替换A
【课时训练】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一、选择题
1.“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秦末农民战争和(   )
A.统一中国          B.焚书坑儒
C.楚汉之争          D.修筑长城
2.秦朝政府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有(    )
①农民缴纳大部分收获物作为赋税  ②征发农民去服兵役  ③征发农民去服徭役  ④农民缴纳一定数量的秦半两钱作为赋税
A.①②③                      B.②③
C .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秦朝刑法残酷,一人有罪,周围邻里都要受到牵连,这叫(    )
A.族诛    B.车裂    C.腰斩    D.连坐法
4.显赫一时 的秦朝,亡于(    )
A.匈奴进攻            B.农民起义
C.宫延政变            D.武将夺权
5.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 领导者是(    )
①陈胜  ②项羽  ③吴广  ④刘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
A.严酷的刑法      B.骄傲自大
C.赋税摇役沉重    D.失去民心
7.下列哪一次战役中,秦军主力被歼灭,从此便无力抵抗农民起义军了(    )
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巨鹿之战    D.赤壁之战
8.请把对秦末农民战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挑选出来(    )
A.爆发于大泽乡                B.建立过农民政权
C.推翻了秦朝统治              D.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9.成语典故“破釜沉舟”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A.孙膑    B.刘邦    C.项羽    D.吴广
10.秦朝灭亡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09    B.公元前207年    C.公元前206     D.公元前202年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朝农民每年要将收获的 2/3以上交给国家, 长年在外服役的有二三百万人。那时候,所有壮年男子都去打仗或服劳役,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
材料二 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十多种,如腰斩、车裂等,还有“族殊”和“连给人的启示是什坐”等。人民动不动就要受到刑法的处治。
材料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
(2)材料三中的话是谁讲的?他讲这些话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是否有联系?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引自《史记》
材料二:公元前207年,项羽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起义军,秦军有30万,项羽只有数万人。……项羽令将士带三天干粮,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某人率兵直逼咸阳。
(1)材料一出自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历史事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3)材料描述的是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的战役,此战役的地点在哪里?
(4)材料中的某人指的是谁?他后来建立的朝代在历史上称为什么?定都在哪里?
参考答案:
1.B  2.A  3.D  4.B  5.C  6.D  7.C  8.C  9.C  10.B
11、(1)繁重的徭役、赋税沉重;刑罚残酷。(2)陈胜;号召人民起来起义。(3)材料一、材料二是材料三发生的原因。
12、(1)陈胜、吴广起义(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3)巨鹿 (4)刘邦;西汉;长安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分析秦末农民战争的意义。(详见课文)
四、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前202年)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突破难点。问题:刘邦项羽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继续高举起义旗帜,直至推翻了秦王朝,但战争并未到此结束。刘邦项羽之间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了汉朝。(请学生选讲成语故事: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请同学们思考楚汉之争与最初的农民起义相比,在目的上是否发生了变化?战争性质前后是否有变化?
小结: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所创建的一套专制主义集权统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秦过激过暴的统治,激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倡精神在历史上永放光芒。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统治,为争夺新的统治权,刘邦和项羽又进行了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获胜,建立汉王朝。历史上称之为"西汉"。我们将在下节课学习西汉的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11课伐无道,诛暴君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练习题
初中历史秦末农民大起义简答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秦末农民起义的结果及影响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问答类问题整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