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笔记之如何评价《极简欧洲史》?
《极简欧洲史》全称是《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名字有种街边吆喝“走过路过别错过”的味道hhh ~
不过别急着退出阅读界面,因为这是一本被烂书名耽误了的好书。它本来是澳大利亚墨尔本一位历史老师使用的授课讲义,把欧洲史用多种维度进行讲解,故事有趣,细枝末节也说得明白。很适合历史入门。
这本书还有个副标题“为什么欧洲对现代文明的影响这么深”,全书正是按照副标的问题进行展开的,作者在序言中就说道:
“我的目的是从中找出欧洲文明的基本元素,看这些元素是如何透过时间的重新组合,从古旧中形望出新的样貌;看日有的东西如何屹立不倒、风云再现。”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找找答案吧(文章有点长,建议先点zan收藏,文末附上了全书思维导图)~
第一章 从希腊说起,讲到日耳曼——从古典时期到中世纪
这一章节主要围绕欧洲文明发端之初的三个元素进行展开,并且生动分析了这三个元素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这三个元素分别是:
1)古希腊和罗马文化
古希腊的文明先于古罗马。古希腊认为在多元的现实样貌背后,一定有一种简单、规律、有逻辑的原理在支撑,几何学便是这样一种东西。
罗马的法律和战斗力要远远发达于希腊,但其依然崇拜希腊文明。
2)基督教——犹太教的一个分支
犹太教和基督教都信奉一神教。
有人认为犹太教是摩西创立的,摩西还带来了上帝所规定的“十诫”。犹太教中,道德和宗教密不可分,其他宗教则未必如此。
基督教的诞生:耶稣熟悉所有的犹太教内容,从中延伸出自己的教义。这些教义中有一条相当重要:不应当仅仅爱自己的近人,还应当爱自己的仇人。因为不爱仇人的话,你怎么证明自己和那些非信徒的人的区别呢?耶稣把犹太人的道德教训转化成了宇宙大爱。
3)日耳曼的战士文化
日耳曼民族好战,认为流血(打仗)比流汗(种地)高贵。
首领为胜利而战,战士为首领而战。
三个元素的结合
罗马帝国很包容,允许多民族和宗教的存在。但,所有人必须对皇帝表示崇拜。
对于犹太人,罗马人会网开一面,因为犹太人很容易辨识,而且不会影响到其他的人对皇帝的崇拜。
但对于基督教,罗马人则经历了从反对到支持的转变。一开始,罗马人对基督教赶尽杀绝,因为基督教会让任何人都可能是基督徒,会动摇罗马皇帝的威信。直到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公开支持基督教会(米兰敕令)。380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并禁止其他宗教。
罗马帝国崩溃之后,基督教将希腊罗马的知识保存了下来。这些知识被用来支持基督教教义。
公元476年,内部混乱不堪的罗马帝国被日耳曼部落(蛮族)接管。由于他们不懂治理,国王无法有效命令下面的各个贵族(原蛮族首领们),所以日耳曼的统治者接受了基督教。
第二章 从神性到理性,科学到浪漫——近代欧洲
第二章主要叙述了近代欧洲起到削弱基督教会权威的五大运动,按照时间线整理如下:
MindMaster制图一键体验 MindMaster edrawsoft.cn
1)文艺复兴
1400年,文艺复兴打破了中世纪。认为宗教是个好东西,但不是人们生活的全部(基督教会一直想用宗教控制一切)。
文艺复兴使欧洲开始了世俗化的进程。
2)宗教改革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对基督教的第二个冲击。矛头直指基督教,要求基督教会到罗马化之前的状态(也就是放弃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期间获得的各种权威和权力)。
3)科学革命
如果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是“回顾”,一个回顾古希腊罗马的知识,一个回顾罗马化之前的基督教会。那么17世纪的科学革命则是“前瞻”。
这一时期,进化论的提出和地心说的覆灭,都让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权威性破灭。
科学革命导致了一个困境:人们发现,我们很聪明,可我们不断在发现我们的无足轻重。
4)启蒙运动
起源于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们看到了理性在科学革命中的作用,他们希望发挥理性,将其运用在政府、道德观念、神学和社会改造上。
他们将理性运用于一切事物,让知识再没有高下层级之分(比如写书时不从神学和上帝开始写起)
5)浪漫主义运动
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德国人认为法国人鼓吹的理性太过抽象,而且认为法国人相信的那种“普遍的理性”并不存在。他们喜欢祖先日耳曼部落的那种活力、生命和朴拙。
浪漫主义的信息是:文明是人为的,它们束缚了我们、局限了我们,唯有活在传统中,你才算是活得完整。
第三章 争战一千年
时间线再次拉回罗马帝国时期。
罗马帝国遭遇了三次大规模侵略,分别来自日耳曼蛮族,穆斯林,以及北欧人/维京人。
我们常说罗马帝国的覆灭是说的西罗马帝国的覆灭,也就是公元476年。但事实上,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在那之后还继续存在了一千年。
1)日耳曼蛮族
日耳曼人于3世纪多次侵略罗马帝国。他们只想从罗马这里拿土地和好处,统治欲望稀薄,所以他们一直找罗马人来当皇帝,但很多日耳曼人进入了罗马的军队,有的甚至成为了将领。
公元476年,罗马的一个日耳曼将领Odoacer(奥多亚克)终结了日耳曼人找罗马人当皇帝的闹剧。他自称意大利国王,并把西罗马帝国的皇冠和王袍送到了东罗马帝国。
从此之后,西方不再是一个统一的帝国,而是一个个由不同日耳曼民族建立的小王国。典型如英格兰。
罗马人1世纪来到英格兰,410年,又为了抵抗日耳曼人将驻军撤了回去。
盎格鲁、萨克森、朱特几支日耳曼民族在5、6世纪入侵英格兰,只有威尔士、苏格兰、英格兰西南部等地逃过一劫。英格兰自此变成了日耳曼社会。
2)穆斯林
7世纪到8世纪,穆斯林来犯。
穆斯林对基督教的态度并不是很抵触,他们承认耶稣和耶稣之前的先知们,但认为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个先知。
在伊斯兰教统治区域,允许基督教存在,但非穆斯林都要交税。这一做法让东罗马帝国被穆斯林占领地区的人们迅速改信伊斯兰教,因为他们早就对君士坦丁堡的规定怨声载道。
穆斯林由东向西,首先赢得了大片阿拉伯江山,后来又在波斯帝国、东罗马帝国中东、北非、西班牙占领了大片地区。
3)北欧人/维京人
9世纪到10世纪,维京人横行整个欧洲。
诺曼底因诺曼人(维京人)定居而得名,这里是法国的地盘,法国让他们在此居住的条件是“停止掠夺”。诺曼人定居诺曼底百年之后,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了英国,成为了英国的新统治者。
第四章 民主意识,这样开始
谈到古代民主,无法绕开的两个地方——希腊和罗马。
1)雅典的民主制
古希腊实行的是所有公民(生于本地的成年男性)的直接民主。这种直接民主是建立在其奴隶制制度之上的。
区别于现代社会实行的代议制,也就是间接民主。
2)罗马共和国
罗马最初是君王统治,公元前500年左右,推翻了“骄傲者塔克文”,进入了共和政体。基本每个男人都有参政权,但有钱的人声音最大。
有钱人武器装备精良,在军队中地位也就越高。低等士兵(穷人)拒绝打仗,提出要求,希望拥有更多的权力。于是成立了平民大会,选举出护民官。
3)罗马帝国
公元前27年,屋大维以奥古斯都的称号成为罗马帝国第一任皇帝。
奥古斯都保留了共和体制,公民大会和执政官的选举照旧。自称为“第一公民”,将自己视为推动者——推动国家做适当的运转。
第五章 有国王的民主,没国王的极权
民主的反面,就是极权。两者贯穿中世纪和近代的欧洲。
1)中世纪
在西罗马帝国覆灭后,日耳曼部落建立起了封建制(feudal)(在中国相当于周的分封制)的原始的国家结构。
封建君主由于没有自己独立的军队,所以要听取三种不同地位(estate,区别于class:阶级)的重要人士(神职、贵族和平民)的意见,才能拍板决定政策。
这三类认识组成议会,在法兰克称为三级会议,在英国分为上议院和下议院。
2)近代
1400年之后,中世纪结束,君主开始占据上风,封建君主慢慢变为绝对的君主专制。
国王提倡“君权神授”,比之前的君主更加尊贵、更加遥不可及,但还是要受到“上帝”这一约束。国王还装备了自己的军队,用来对付国内忤逆自己的臣民。
这种君臣对抗在法国路易十六达到顶峰。
1780年,国王濒临破产,所以路易十六计划进行税务改革,让贵族也和百姓一样纳税。
1789年,路易十六召开了一百余年未召开的三级会议。平民的国民议会以正统自居,邀请贵族和教会人员加入,并在凡尔赛宫的网球场(会议室正在粉刷,但平民代表以为这是不让他们开会的节奏,所以就占了网球场)创造了一套《人类与人民权利宣言》。
网球场宣言让国王没有保障,因此路易十六表示如果自己重新掌权,就一定要让所有变化化为乌有,恢复旧规。路易十六这种表态让激进分子借“稳固变革”之名,激起了渴望变革人士的回应。
这些激进分子在名为雅各宾的修道院集会,奉罗伯斯庇尔为首领,变成了独裁的革命党。
雅各宾派建立的共和国变得和罗马共和国一样:为了国家什么都可以牺牲,肝脑涂地在所不惜,成为了一个极权国家。
第六章 皇帝和教皇到底谁大?
这一章节,可以分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两个时期进行回答。
1)西罗马帝国
从教皇需要皇帝保护,到双方反目成仇:教皇和皇帝的斗争始终是僵持,双方都承认对方存在的必要性,争得只是彼此的相对权力
8世纪,伦巴底人侵略意大利,对教皇构成巨大威胁。但东罗马帝国忙于应付穆斯林,无暇保护教皇,所以教皇求助于法兰克王国国王丕平,最终平定了伦巴底人。
800年,丕平的儿子——查理来到罗马,教皇将冠冕戴到查理头上,宣布他是罗马帝国的皇帝,即查理大帝。
查理大帝之后,罗马教皇是哪个地方王侯支持他,他就给谁加冕为王。直到德意志的地区出现了奥托一世,这个保护者才算定下来,德王便也从此开始兼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073年,格列高利七世成为教皇。他宣布主教由他亲自指派。
亨利四世在格列高利七世宣布后仍然坚称主教的人选由自己安排,结果被教皇开除了教籍(这等于教会昭告全国人民,你们不必再对这个皇帝言听计从)。
之后,亨利四世一身平民装扮来到教皇所在的地方,在城堡外等了两三天,最后跪在教皇面前,才得以解除了“绝罚”。
2)东罗马帝国
皇帝是世俗和教会的统治者,有一个最高主教,但由皇帝指派,归皇帝管辖。
第七章 语言:从两种变为十几种
罗马帝国境内西边说拉丁语,东边说希腊语,以当今的塞尔维亚为界。
罗马帝国分裂后,拉丁语演变为多种不同语言,统称为罗曼语系(Romance Languages),最主要的就是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
第八章 平民百姓的生活面貌
1)谷物
谷物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远途运输,这一问题直到18世纪运河开通后才解决。
谷物短缺时,可能会有人囤积谷物、哄抬价格。1400年之后,国家政府逐渐强势,明令禁止囤积。
2)纳税
农民要交税给国家,但得不到任何国家的服务。
政府不兴办学校、没有保健制度、连马路都不管(除非有军事重要性);政府会照顾城市的公共卫生,但不管乡村;税收8-9成都用在了军事上。可战争对农民来说只是意味着自己的土地烽火不断,自己的食物和动物都会拿去喂养战争双方的军队。
3)农民的反抗
法国农民
1788年,三级会议召开。农民以为盼来了曙光,可他们的处境却没有任何改变。乡间有传言说贵族和恶霸正在阻挠乡村改革,于是农民就先收拾了这些恶霸,然后进军领主的城堡,让领主烧掉了账册。农民之乱让巴黎的革命党有点蒙,而且革命党中间也有不少人在向农民收钱。
1793年,宪法出炉,农民的一切规费和义务都被取消了。
英国农民
英国在农奴制度结束之后,取消了所有封建形式的规费和义务。原来的农奴按现代方法变成了有合同期的佃农,只需要付租金给地主就可以。这个改变被称为农业革命。
英国农业革命的两大元素:农作方法的进步、土地所有权的重新规划。
18世纪中期后,在英国,工业革命紧随着农业革命而来。
以上就是《极简欧洲史》的全部内容了。
最后附上全书的思维导图,如果图片模糊的话,点击图片“查看原图”,或者直接点击下方传送门查看源文件▼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约翰·赫斯特 - 思维导图mm.edrawsoft.cn/template/432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0分钟读完:《极简欧洲史》你需要读一读的欧洲简史!
《你一定爱读的极简欧洲史》的笔记
《极简欧洲史》为什么欧洲对现代文明影响这么深
《极简欧洲史》:浓缩的欧洲
极简欧洲史:12万字把欧洲历史说6遍| 爱分析荐书
《极简欧洲史》读后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