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战:不留生俘,降了也杀!以此换来几十年安定

战场上杀俘虏,历来是军中大忌,万一敌人当中原本有投降派,就会因为杀俘虏的行为受到刺激,转而奋力抵抗,反正横竖都是死,死前拼一拼又有何妨。然而民族英雄左宗棠,却在收复新疆的过程中,反其道而行之,要求不留生俘,哪怕敌人投降也要杀。

左宗棠为何发出如此命令?难道他不知道敌人会因此加大反抗力度吗?可事实上,左宗棠的此番命令,不仅没让收复新疆成为泡影,反而凭借它换来了新疆地区几十年的安定。这当中到底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清廷的内忧外患

十九世纪中后叶,清政府正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到底是先解决外部矛盾,还是先解决内部忧患。

外部矛盾,即著名的牡丹社事件。当时中国有一个叫做琉球国的附属国,同其他附属国一样,琉球国每年也要派人向天朝上贡,然而在一八七一年上贡归国期间,琉球官员们乘坐的船只遭遇台风,不少人葬身大海,剩下的大多都漂流到台湾,被台湾原住民当做海盗给杀了,只剩下十几个人侥幸生还。

日本长期以来就对想染指琉球国,于是借着为琉球国上贡官员讨个说法的名义找上了清政府。负责接待日本使者的清朝官员认为此事和日本没有关系,并且琉球国已经接受了中国抚恤。可日本却不依不饶,大称琉球国为日本属地,日本决不能坐视不理。

最后经过一番争论,清政府官员毛昶熙一怒之下说出这样一句话“生番系我化外之民,问罪与否,听凭贵国办理”,祸从口出,清朝官员的愚蠢,为日本发动对台湾的占领找到了借口。

内部矛盾,即阿古柏政权的建立。阿古柏是浩罕汗国的一员大将,在当时以勇猛著称。一八六四年,新疆各个地区纷纷因不满清政府统治而发动起义,整个新疆瞬间四分五裂成多个小政权,阿古柏见状,趁机率军进入新疆,采用逐个击破的方式,最终占据了整个新疆地区,建立了一个属于阿古柏的政权。

阿古柏政权的建立,令清朝统治者十分头疼,可没想到的是,更令人头疼的事还在后面,阿古柏势力壮大之后,居然取得了俄国和英国的支持和承认。

哪怕清政府再腐败,在国土问题面前,也绝对不愿意让步,可国力有限,到底解决新疆问题,还是解决台湾问题,政府内部爆发了激烈的讨论。

塞防更为重要

清朝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朝廷官员逐渐分化成两个派别,一个派别支持海防,即解决台湾问题,另一个派别则主张塞防,即收复新疆。两方人员各持己见,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朝廷无奈,只能把目光转向了一直未表态的大臣左宗棠身上。

左宗棠认为,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但轻重缓急有别。海防需要重新筹备军队,耗时耗力,塞防则不然,只需下拨军费给塞防军,即可立马发起对新疆的收复。而且,如果不立马收复新疆,阿古柏势必会向西南进军,以追求更大的土地面积,到时候,收复新疆,难度就会更大。

左宗棠的言论,得到了包括军机大臣文祥在内许多官员的支持,于是朝廷当即任命左宗棠为收复新疆的钦差大臣。

钦差大臣虽然名字好听,可实际上却并非什么好差事,那些以李鸿章为首,反对塞防,支持丢新疆保台湾的官员们,纷纷暗中窃喜,只要左宗棠收复新疆出现问题,等待着他的,可不仅仅是丢掉官职那么简单。

在朝廷做了大半辈子官,左宗棠当然知道钦差大臣的使命和责任,也知道完不成任务的后果,但在国土安全问题上,他依然义无反顾,接下圣旨,将收复新疆的责任扛在了肩上。

强大的收复决心

一上任,左宗棠就开始思考收复新疆会遇到的问题,最终总结出“缓进急战、先北后南”八字战斗方针。

所谓缓进急战,是指清军接近敌军的速度要慢,新疆地理位置偏远,如果行军过急,很容易导致仗还没打,士兵先没了力气。所谓先北后南,意思是要先从北疆方向进入新疆,因为阿古柏在北疆的势力薄弱,且北疆依旧残存着少量反对阿古柏的势力,这些势力,可以想办法联合起来,一起对阿古柏,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此次出兵,意义重大,无论从何种角度考虑,都不允许出现闪失。因此,为了确保能成功收复新疆,左宗棠还在士兵的选拔上加大了要求,精选壮丁,淘汰冗余,甚至裁掉多余的军队部门,把节省下来的开支全部用于粮食补给上,就是为了能让挑选出来的精壮士兵们,能在打仗途中不饿肚子。

经过了万分周全的考虑,一八七六年,左宗棠带领军队七万人向阿古柏发起进攻。阿古柏方面虽然知道清军可能来袭,但仍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乌鲁木齐,巴里坤与哈密等北疆地区相继被收复,剩下的阿古柏士兵,慌忙逃亡南疆。

作为阿古柏的大本营,南疆反叛军更多,但左宗棠没有丝毫畏惧。当时的他已经六十六岁高龄,这是一个可以带着名利告老还乡的年龄,却还要带兵西征,为的是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统一,是中国土地的完整。在他心中,哪怕只有一小块山头,那也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尚且有如此情怀,清军汉子们焉能不受鼓舞,打起仗来个个都视死如归。面对一支不怕死的部队,有的阿古柏部下连仗都不敢打,直接选择投降。然而左宗棠并不接受投降,甚至下令:“不留生俘,降了也杀!

降敌不杀,是用怀柔手段,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而左宗棠之所以选择杀降敌,不是因为他不知道降敌不杀的好处,而是他为清朝的未来在做考虑。

阿古柏的部下们聪明至极,他们不会真正效忠朝廷,现在投降,只不过是清军威胁下的权宜之计罢了,等到清军一走,留得青山在,还可以再次发动反叛。

如果不杀掉这些人,就会在新疆埋下一颗不定时的雷,随时有爆炸的危险,清朝正值危难之际,国库空虚,很难再组织一次出兵,为了不留隐患,只能将他们全部杀掉。

虽然这个决定,让左宗棠带领的士兵们遭到了阿古柏部将们的誓死抵抗,但最终,还是清军更胜一筹,东西四城以及新疆大部分区域都很快被收复,阿古柏政权被彻底消灭,新疆也再次回归了中国。

从后续的历史发展来看,左宗棠不留生俘,杀降敌的做法虽然残忍,但却真真切切维护了新疆的稳定。在收复新疆之后的三十年时间内,新疆再也没出现过任何动乱问题,老百姓的生活也步入了正轨。直到辛亥革命爆发,全中国都陷入动乱,新疆才受到波及。

结语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党的领导下,新疆再度迎来安稳,人民安居乐业,新疆每个城市的GDP也年年都在提高,甚至在二零二一年的全国最幸福城市的评选活动中,乌鲁木齐榜上有名,这都说明了,如今的新疆,早已不再是清朝时期,老百姓眼里的那个落后的边塞地区了。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朝收复新疆之战,左宗棠:不留生俘,降了也杀,换来30年的安定
抬棺出征
1875年,李鸿章说:新疆乃不毛之地,不要也罢!左宗棠大怒的回应
千秋犹忆左宗棠
大清收复新疆的战后之战:不留生俘,降了也杀,换来30年的安定
左宗棠抬棺材誓死收复新疆,不留生俘,换来新疆30年的安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