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东三大古渡:风陵渡、蒲津渡、龙门渡,西厢故事外的兵家往事

(文明密码——西厢记,千古爱情故事外的兵家说法)

普救寺位于一座高地平台上,当地人称为峨嵋塬

普救寺位于永济市西侧的峨嵋塬上,往西三公里便是曾经的河东郡治——蒲州古城,再过去一公里,便是鼎鼎大名的鹳雀楼,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尽人皆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塬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种特殊地貌,大体就是高于周围的高地平台,峨嵋塬就是这么一座三十来米高的台地,超出周边很多,所以山势高旷,山林翠微,老远就能看到塬上的宝塔。

因为高高在上,游客朝访普救寺,须得攀爬又高又陡的台阶,不过别叫苦,人家崔莺莺贵为相国之女,也是这么攀爬上去的。要说的,自然是这《西厢记》了,这部元代名剧的影响力,650年后依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还有王之涣这首《登鹳雀楼》,两篇文学佳作奠定了永济的千古美名,倒是发生在这里的一系列惊世战事,早已被雨打风吹去,烟消云散去,可见,文化的魅力远比这军事要迷人得多。

还是先从《西厢记》说起吧,作者王实甫的作品不多,但一部便已足够,真正的经典大都是这样,历数后来的四大古典名著,曹雪芹、施耐庵、吴承恩、罗贯中,莫非如此。作为《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普救寺名声大噪,事实上,如今的普救寺是1986年新建的,所以别指望能获得什么历史遗存,但实景感受一下张珙和崔莺莺的故事,也是一种文化乐趣,普救寺就是按照《西厢记》故事的描述,原汁原味地进行了仿制,“梨花小院”,西厢小屋,幕幕情景恰似那小说故事。

后人仿制的“梨花小院”门口

“梨花小院”内景

张珙和崔莺莺仿真蜡像

张珙居室

张珙居室外景

张珙读书蜡像

《西厢记》是以唐代诗人元稹为原型,塑造了一个赴京赶考的书生张珙,在普救寺邂逅上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演绎了一场情致缠绵的爱情故事。故事描绘得异常动人,尤其是侍女红娘,被后世比作为媒妁代言人,然而,故事的结局更让人遗憾,考取功名后的张珙竟将莺莺抛弃,这又演绎出一个成语——始乱终弃。一个元剧故事,催生了“红娘”这个特定称谓,演绎了“始乱终弃”这个成语,可见人物塑造和故事编撰是何等成功,但笔者无心去对照情怀,比照伦理,只因被普救寺的管理方给气笑了,明明是始乱终弃的负面教材,他们却打出了“爱情文化节”这样的噱头,以此来招徕游客,真叫人啼笑皆非,无话可说。

啼笑皆非的“爱情文化节”

说完了这人情浓淡的爱情故事,我们还是要回到那朝代兴亡的政治,对照这个独一无二的地理单元,来听听黄河两岸曾经演绎过的兵家往事。

在《青龙寺》一文中,我们已经深入剖析过关中盆地的政治格局,分析过河东地区的军事意义,这些都跟黄河有着不可切割的联系。黄河来到河津后,决出了激流险滩的峡谷,来到一片平流缓滩,尽管如此,真正能够摆渡往来的,也就三处渡口,分别是龙门渡、蒲津渡和风陵渡,其中蒲津渡和风陵渡都在永济境内,河东地区的府治蒲州古城也位于永济,由此可以想象,永济是怎样一个兵家觊觎的心结之地。

在探讨历史战事之前,还是先要来分析一下永济的地形地貌。

永济处在黄河南北河道和东西河道的拐折处,蒲津渡和风陵渡分别位于永济的西部和南部,风陵渡对岸便是潼关,关中盆地的东大门。也就是说,东部势力想要进入关中,蒲津渡和龙门渡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从风陵渡南渡后,还必须面对潼关天险;相反,关中势力要进发中原,三个渡口都可出兵。这只是从永济的水势上看,但永济还有特殊的山形:永济到三门峡(陕州)之间,还横亘着一座狭长而高耸的中条山脉,跟黄河平行走向,而且山河之间的河漫滩很窄,一旦派兵驻防,则很难通过。所以,从关中势力角度看,进出河东其实也只能选择龙门和蒲坂,因为肯定会在潼关和中条山一带遭遇东部势力。

这就是永济天造地设的一盘山水迷局,没有极高的棋艺,很难参透个中纹枰之道。

下面,我们就来见识几局中国历史上顶尖高手们的对弈。

刘邦的汉军是出入关中最拿手的部队,当年攻打潼关不下,就绕道南面商洛的武关,最终顺利进入关中;后来又被楚霸王项羽赶出关中,逃到了南部的汉中;趁着项羽忙于东部战事之际,刘邦采用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再度打回了关中。如今,刘邦想要出击河东地区,该地当时为魏王豹所掌控,这样,“兵仙”韩信就要和这位魏王豹对弈一局了。

《资治通鉴·汉纪一》:“遂进兵。魏王盛兵蒲坂以塞临晋。信乃益为疑兵,陈船欲渡临晋,而伏兵从夏阳以木罂渡军,袭安邑。魏王豹惊,引兵迎信。九月,信击虏豹,传诣荥阳;悉定魏地,置河东、上党、太原郡。”

这就是韩信从关中出击魏王豹的史料。笔者对照了一下,《史记》和《汉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完全相同,因此,成书较晚的后两者应是原文引用了《史记》的记载。

听闻韩信来攻,魏王豹选择了堵截蒲坂,也就是中间的蒲津渡,他这样做的理由是:下游的风陵渡东侧的中条山通道过于狭长,只要控制险隘,汉军便无能为力;上游的龙门渡水流异常湍急,就当时生产力水平而言,也是很难渡越的,起码前面从未有过跨渡之人。对付这种心智简单之人,韩信基本上不费心力,首先在魏军对垒的蒲坂渡设下疑兵,集中渡船,摆出一副将要进攻之样,暗中却派兵从龙门渡进攻。

这里需要设想一下局势。魏王豹不可能没有情报侦察,肯定也是在得知龙门渡没有渡船后,才聚兵蒲津渡的,他只是怎么都没想到,韩信还有“木罂渡军”这一招,这是什么鬼玩意?木罂就是木制的瓮头,汉军不可能抱着这些木瓮渡河,合理的解释是:将这些木瓮倒扣水中,上面敷设上木排木板,这样军士就能站在上面渡河了。历史上这种军事创新技术出现过两次,还有一次是忽必烈在云南宝山石头城实施的“革囊渡江”,就是将羊掏空内脏,扎紧前后和四肢,充气后再在其上敷设木板,道理和韩信的木罂是一样的。

只是魏王豹这种头脑简单之人,怎么都想象不出汉军竟会有如此天才的创造,所以当汉军突破龙门渡抄到身后的安邑(运城)后,一下就乱了方寸,立刻放弃蒲坂回援安邑,这样蒲坂对面的汉军又趁机渡河,前后夹击将魏军包了饺子。汉军消灭魏王豹后,毫不耽搁,乘胜追击,而魏国一下子回不过神来,很快就被彻底消灭,汉朝因此非常轻松地占领了山西,沿袭了秦朝的河东、上党、太原三郡建制。

纵观此战,虽然魏王豹在军力上占优,但在智谋上完全不是韩信的对手,战争呈一面倒之势。此战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木罂渡河,这种前所未有的渡河工具完全改变了战争走势,否则韩信真要在蒲坂跟魏王豹硬碰硬打一仗,胜负还真是难说,可见科技才是最大的生产力,此话诚不我欺。

兵仙之后,该是枭雄出场了。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八》:“八月,操至潼关,与超等夹关而军。操急持之,而潜遣徐晃、朱灵以步骑四千人渡蒲坂津,据河西为营。闰月,操自潼关北渡河……操乃得渡。遂自蒲坂渡西河,循河为甬道而南。”

这是公元211年之事,距离赤壁之战已经过去了三年,恢复了元气的曹操明白,一时之间根本无力撼动孙、刘联盟,当下之急还是经营好后院,于是发兵潼关,进攻关中的两股割据势力:马超和韩遂。

三国时候三大渡口

曹操和马超对峙于潼关前,曹操表面上做出一副强攻潼关的姿态,暗地里却命徐晃和朱灵带领步骑兵四千人偷渡蒲津渡,占据上河西一块地方扎营。有了这块根据地后,曹操这才从潼关北渡风陵渡,这时遭到了马超的强攻,在许褚等人拼死护卫下,曹操终于成功得渡。渡过风陵渡后,曹操再向西渡过蒲津渡,和徐晃的前军汇合,然后沿着黄河沿岸狭长的甬道一路往南。

“诸将问操曰:'初,贼守潼关,渭北道缺,不从河东击冯翊而反守潼关,引日而后北渡,何也?’操曰:'贼守潼关,若吾入河东,贼必引守诸津,则西河未可渡,吾故盛兵向潼关;贼悉众南守,西河之备虚,故二将得擅取西河;然后引兵北渡。贼不能与吾争西河者,以二将之军也。’”

战后,诸将弄不明白,就问曹操:“当初,敌人守在潼关,渭北一带的道路还没封杀,不直接从河东渡河攻击长安东部的冯翊郡,反而要先攻打潼关,过上几天后再行北渡,这是为什么?”曹操说:“当时敌人守在潼关,假如我直接进入河东,敌人势必也同步北上堵截,那么黄河就未必可渡,所以我才故意装出强攻潼关之状,吸引敌人全都南来防守,这样黄河守备就空虚了,所以二将才得以成功渡河,然后我再引兵北渡,有了两位将军先入为主,敌人就不能和我争夺黄河防线了。”

此战可看做是韩信攻击魏王豹的逆向作战,曹操采取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表面上强攻潼关,吸引对手注意,帮助徐晃、朱灵前军占领了黄河对岸,然后自己再率大军北渡,马超中了对方调虎离山之计。应该说,此战同样呈一边倒之势,实在是因为马超和韩遂有勇无谋,压根无法和曹操玩弄心计。

前两战双方智力差距悬殊,所以战事并不精彩,这道天造地设的军事迷局就这样轻易被突破了,未免太让人失望。不过别着急,很快两位枭雄一起登场了,那就是东西魏五番战的首战——小关之战,高欢和宇文泰第一次联袂登场,在这渡口强强对话。

北魏时候三大渡口

《资治通鉴·梁纪十三》:“丁丑,东魏丞相欢督诸军伐魏,遣司徒高敖曹趣上洛,大都督窦泰趣潼关……东魏丞相欢军蒲坂,造三浮桥,欲渡河。”

这是公元536年之事,当时高欢已经平定中原,对手还剩下西面关中的宇文泰,以及长江以南的梁武帝萧衍。这可看做是又一场三国杀,但和三国有所不同的是,梁武帝萧衍醉心于佛教事业,无心来凑北方这哥俩的热闹,于是高欢得以全力西伐宇文泰,而且是兵分三路:自己率领北军进攻蒲坂津,司徒高敖曹率领南军进攻商洛的武关,大都督窦泰率领中军进攻潼关。三路大军人数都不少,但窦泰率领的中军才是主攻,手下都是历经搏杀的骁勇之士,而且最近连战连胜,士气高昂。高欢来到蒲坂津后,造起了三座浮桥,就和当年韩信陈船西岸一样,扮出了一副行将渡河之态。

蒲津渡遗址浮桥

然而,高欢这次的对手可不是寻常人物,那可是宇文泰,关陇集团的核心人物,同样智计百出的一代枭雄。宇文泰虽然兵力远不如高欢,但是内部稳定齐心,八柱国的府兵更是骁勇善战,双方真可谓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架势恰如当年曹操和刘备争夺汉中,曹操人多气盛,刘备却也兵精将勇,胜负还真是未知数。

“癸丑旦,至小关。窦泰猝闻军至,自风陵度,丞相泰出马牧泽,击窦泰,大破之,士众皆尽,窦泰自杀,传首长安。丞相欢以河冰薄,不得赴救,撤浮桥而退。”

高欢在蒲津渡架设浮桥,扮出一副大举进攻之态,却被宇文泰一眼看穿了,认为这些都是疑兵之计,东魏的真正攻击主力应是窦泰的中军,于是将计就计,表面上大张旗鼓说要防范高欢的北军,实际上却把对付目标放在了窦泰身上。宇文泰暗地里让主力西出潼关,来到了小关这个地方,窦泰听闻西魏军队突然来攻,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只能仓促渡过风陵渡前来应战,结果被有备而来的宇文泰在牧泽这个地方打得大败,东魏大军损耗殆尽,窦泰也被杀身亡。身在蒲津渡的高欢因为当时黄河冰面尚薄,无法赴救,只能撤除浮桥退军。

这是《资治通鉴》里的记载,应该说,战争的具体进程其实并没讲清楚,小关到底在哪里,牧泽又是哪里,史书里并无具体记载。在《周书》中,也有这场战争的描述:“辛亥,谒帝而潜出军。癸丑旦,至小关。窦泰卒闻军至,惶惧,依山为阵,未及成列,太祖纵兵击破之,尽虏其众万余人。斩泰,传首长安。”这段史料也没有记录战争的地点,但真实描述了当时窦泰的心情,别看屡战屡胜的窦泰生猛得如同海鲜一样,但真的听闻宇文泰前来攻打时,心情是“惶惧”,惊慌失措,非常害怕。结合两书记载,我们大体可以剖析一下这场小关之战的全过程:

身在长安的宇文泰拜谒孝武帝元修后,偷偷出兵来到潼关,并由小关主动出击。窦泰大军当时驻扎在永济,此前屡战屡胜的他非常骄傲自信,压根没料到西魏这么快就会出击,所以听闻消息后有点惊慌失措,只能仓促渡过风陵渡来到南岸接战。双方在牧泽这个地方遭遇了,窦泰想要依托山势排兵布阵,但还没来及排列成型,就被宇文泰的骑兵部队冲垮了,结果窦泰战死,全军覆没。小关从词面上看,应是潼关主城门一侧的副关口;牧泽从词面上看,应是放牧的沼泽地,估计就在黄河边上,从战争进程上看,宇文泰兵出小关后,也应向着风陵渡方向的黄河岸边杀过来,从卫星地图上看,黄河边上也确实存在不少小山头。

这场大战极具观赏性,应该说,对垒双方虽然实力上存有差距,但是心智处于同一水平线,只是高欢用错了人,像窦泰这种有勇无谋之人,压根不是做主帅的料,要是换做侯景或慕容绍宗掌兵,三路大军齐下,宇文泰只怕真要吃不了兜着走了。而高欢仅仅这一点漏洞,也被宇文泰捕捉到了,巧设妙局一举击破,可想而知这是怎样一个对手了。

通过蒲津渡进入关中盆地最为顺风顺水的,当属李渊无疑。

《资治通鉴·隋纪八》:“戊午,渊率诸军围河东,屈突通婴城自守……时河东未下,三辅豪杰至者日以千数。渊欲引兵西趣长安,犹豫未决。”李渊从晋阳一路南下,来到河东后,遭遇到了隋朝大将屈突通的严防死守,一时攻打不下。当时属下意见分成两派,裴寂认为必先攻下河东,否则留下后患,进退维谷,而李世民则认为,应趁关中势力尚未来及聚集,尽早拿下长安。

隋朝时候三大渡口

“渊两从之,留诸将围河东,自引军而西。”

“庚申,李渊帅诸军济河……关中士民归之者如市。”

李渊折中了裴寂和李世民的意见,两路出击,一路继续围困屈突通,一路则西渡蒲坂,快速拿下长安。这就是手中牌多的好处,即便庸碌如李渊,也能不费脑子,轻轻松松拿下这个险关。

其实,利用蒲津渡进入长安的,历史上还有西晋末年的匈奴族建立的前赵,主帅刘曜率军攻入长安俘虏了晋愍帝,走的就是蒲坂路线;北魏那位龙马精神的太武帝拓跋焘进攻关中,走的也是蒲津渡;甚至后来的沙陀族猛人李克用勤王唐朝进攻黄巢,也是走的蒲津渡;南宋初年金国名将完颜娄室进攻关中宋军,走的一样是蒲津渡……

这就是永济这个地名的内涵:济水渡津,永不休止。

崔莺莺和红娘蜡像

然而,永济这么多轰轰烈烈的战事,还有多少人记得住?人人都还记得的,恐怕只有那鹳雀古诗,西厢故事,有道是:兵家不幸诗家幸,好了伤疤忘了痛。人性最是向善,最想忘记的是战事,最肯忘却的是古诗,最难忘怀的是相思。

说到相思,金庸迷们肯定都会记起风陵渡,那就是《神雕侠侣》中郭襄遇见杨过的那个渡口。风陵渡口初相遇,一见杨过误终身,从此人生独孤长,寥落天涯无他人,郭襄遍寻杨过不着,竟给衣钵弟子也取名为风陵师太,可想而知那是什么含义。结合《西厢记》中张珙和崔莺莺的故事,不由人不惋叹:永济即使有红娘,也一样是中国爱情的失意地,情场失意人士,倒是适合来此感喟风月,惋惜缘分。

阿弥陀佛,恕罪则个,误导了伤心失意人,实在是罪过,罪过!

实在是文学太过迷人,让笔者也差点误入情途,就此别过,还是指点江山,批点寺院,万里江山独游。人到中年万事休,最不敢,惹那相思愁!

普救寺塔

普救寺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上兵家必争之地——蒲坂
蒲坂
卷一百一
汤阴的网友说:山西省永济县是我们的老家,城里还有鹳雀楼
韩信木罂渡河真相探析
山西永济:普津渡铁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