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可能存在?中国科学家回应“最大恒星级黑洞”质疑:关键前提依然成立

去年,中国科学家宣布了一项关于宇宙的惊人发现:一个有大约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这一消息一出炉,立刻就引起科学界关注。

国家天文台刘继峰、张昊彤研究团队的这项重大发现于2019年11月28日发布在《自然》上。该团队依托郭守敬望远镜,在LB-1系统中发现一颗大约70倍太阳质量的黑洞。

研究团队判断LB-1黑洞属于“恒星级黑洞”,是天体物理中最小的一类黑洞,质量通常在3倍至几百倍太阳之间,由恒星爆炸而形成。

一般而言,大质量的恒星级黑洞只能形成于低金属丰度的环境中,以银河系的化学成分来看,不会出现超过30倍的恒星级黑洞。因此,这一黑洞直接挑战了现有的恒星演化理论,就是刘继峰自己也称在最开始发现它时“不敢相信”。

这一发现引发了不少讨论,部分科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甚至直呼“不可能”。有人提出,LB-1黑洞的质量远没有这么大,甚至根本不是黑洞,而是一颗中子星或恒星。

刘继峰团队使用的是创新性的“径向速度法”,他们发现有一颗光谱为B型的恒星有一条近乎静止,且和B型星反相位运行的氢发射线,这说明B型星在绕着一个看不见的天体转动,而那个天体就是黑洞。

来自比利时鲁汶大学的物理和天文系副教授乌格斯·萨那则发布了一篇题为《关于LB-1系统中70倍太阳质量黑洞的特征》,认为氢发射线的轻微摆动是由B型星的吸收部造成的,从目前数据来看,B型星的质量下限为4倍太阳质量,如果是两颗4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形成双星系统,且转速够快的话,那另一个恒星可能会探测不到。

刘继峰团队对相关的多种猜测做出了回复。回复称,结合最新的光谱观测数据和分析,再次确认了关键前提依然成立。

针对氢发射线轻微摆动问题,他们认为,虽然B型星吸收确实能移动氢发射线,但无法得出氢发射线静止的结论。

文章最后提到,这场学术辩论最终的裁判可能是盖亚望远镜。结合该望远镜数据和开普勒第三定律,就能算出看得见和看不见天体的质量总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谁是宇宙中最大天体?科学家说是它
数十颗恒星接连落入看不见的空洞后消失,专家称它们比想象还多
中国科学家发现最大恒星级黑洞遭质疑,《自然》两文展开辩论
首个“流浪黑洞”被发现,比太阳大7倍,科学家观测6年才发现了它
科学家又乌龙了?史上第一个中等质量黑洞,可能是传说中的天体
研究发现:距离地球最近的黑洞可能并不是黑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