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鸡肉250克,栗子肉100克,绍酒2茶匙,酱油1汤匙,葱段、糖、醋、香油各适量。
制作:
①将鸡肉皮朝下置于砧板上,拍平,用虚刀交叉在肉面上排剁几下(深约鸡肉的2/3),然后切成1.5厘米见方的块,盛入深碟中,加盐、绍酒少许,再用生粉水调稀搅拌上浆。
②将绍酒、酱油、糖、味精、醋放入碟内,用生粉水调成芡汁备用。
③烧热锅,下油,至五成熟时,放入浆好的鸡块,用筷划散,用漏勺捞起。油温升至七成熟时,将鸡块再放入锅中,倒入鲜栗子肉,滑至鸡肉转玉白色即倒入漏勺,滤去油。
④原锅留适量油,放入葱段煸至有香味,将鸡块和栗肉倒入锅,即将调味芡汁加适量水调匀倒入,不断翻炒,最后淋入香油即可。
【特点】 形如花朵,质地脆嫩,清淡爽口。
【原料】
鸡肫250克。 精盐3克、姜、葱各10克、料酒10克、花椒2克、鲜汤50克、香油10克、味精0.5克。
【制作过程】
鸡腕去内金洗净,去鸡肫外表皮的白肋膜,改成四瓣)再用直刀刻成十字花刀(刀距为2毫米,深度达4/5),然后装入蒸碗,加精盐、姜、葱、料酒、味精、鲜汤、花椒入笼用旺火蒸至熟透,取出晾冷,装盘,原汁加香油淋干肫花上即成。此菜也可用煮的方式。如蒸时加五香粉或装盘后淋上椒盐汁,则为五香腕花或椒盐脓花。
[原料/调料]
鲈鱼1条约600克,蛤仔5粒,猪肉6片,火腿3片,大白菜适量。
[制作流程]
①鲈鱼去鳞,剖净,用刀划双面各2刀。大白菜洗净对切,猪肉、火腿均切片,蛤仔洗净备用。
②大白菜摆放碗内,再放入鲈鱼,然后将蛤仔排放碗边。猪肉及火腿摆在鱼背上。
③洒上盐、味精及适量清水于碗内。将鲈鱼放锅中,隔水蒸30分钟即可。
[原料/调料]
甲鱼750克,瘦肉150克,南杏20克,北杏25克,圆肉10克,淮山角25克,上汤4杯,冷滚水8杯,白酒1汤匙,姜片、葱条、生鸡油各适量。
[制作流程]
①将水鱼宰后刮去外衣,剔净黄油,洗净,斩块(去掉脊背骨),用滚水灼30分钟,取起洗净。猪肉切成块,用滚水略灼捞起。
②烧热油锅,放入姜片、葱条、甲鱼爆炒,下白酒1/2汤匙,放入滚水2杯,略滚后倒入漏壳内滤去水,去掉葱姜。
③杏仁用滚水浸泡,去掉红衣。圆肉、淮山角略洗净待用。
④取有盖炖盅1只,将猪肉、甲鱼、杏仁、圆肉、淮山角、生鸡油放入盅内,加滚水6杯、盐、酒,加盖炖1小时30分钟取起,去掉鸡油渣,再加入上汤、味精炖30分钟即可。
【原料】
水发海参400克,熟火腿、冬笋、熟鸡肉、熟莲子各25克,水发蹄筋50克虾米15克,荸荠50克,水发香菇5克。
【制作过程】
1、海参、蹄筋治净,切条;
2、冬笋、火腿、鸡肉切片,荸荠切丁,莲子去芯;
3、炒锅烧热用葱姜呛锅,下海参稍炒,烹入鸡汤,装碗;
4.将鸡汤、香菇、火腿等原料烩熟,倒在海参上蒸1小时候滗汁码盘;
5.原汁加调料烧开勾芡,浇在海参上即成。
【主料】
泡发海参750克、肚肉500克、带骨老鸡肉500克、湿香菇50克、肉丸仔10粒、生蒜1条、虾米25克、猪油150克。
【配料】
精盐、味精、绍酒、酱油、红豉油、芫荽、姜、葱、芝麻油、甘草、湿淀粉少许。
【制作过程】
1、将海参切成长约五、六厘米,宽约2厘米的块和姜、葱、精盐一起下锅用水煮沸,投入绍酒,泡去海参腥味后捞起,去掉姜、葱。肚肉、老鸡肉各斩成几块。
2、将猪油下鼎烧热,放入海参略炒,然后倒入锅内(锅用竹蔑垫底),顺鼎把肚肉、老鸡肉炒香,溅绍酒,加入芫荽头(扎成一把)、生蒜、酱油、红豉油、二汤、甘草片同滚然后倒入海参锅内,先用旺火烧沸,后用文火焖约1小时,再加入香菇、肉丸仔、虾米,海参软烂后去掉肚肉、老鸡肉、生蒜、芫荽头、甘草片。再把海参、香菇、肉丸仔、虾米捞起,盛入汤碗,将原汁下鼎,加入精盐、味精,烧至微沸,用湿淀粉调稀勾芡,加入芝麻油、猪油拌匀,淋在海参上面即成。上席时跟上香醋2碟。
【特点】
此菜烂而不糜,软滑可口,鲜味浓郁,营养丰富。
【菜名】 [海派菜]--苗家三色饭
【原料】
山兰糯米1500克、桑叶500克、红蓝藤叶500克、黄姜1500克、椰浆1罐、白糖适量、小山棕叶若干片。
【制作过程】
1、桑叶、红蓝藤叶分别用水浸煮1.5小时,至水分别着黑色和红色时捞出叶渣,色水待用,黄姜捣烂,挤液浆,加入温水500克,浸出黄色。
2、山兰米淘净滤于水分,分成3等份,分别放进3种不同颜色的色液中,浸泡8小时,染上颜色为止,将米捞出滤干水分。
3、三种颜色的山兰米分别上笼隔水蒸(米中不再加水),约1.5小时至熟选取出,趁热将椰浆分成3等份,加入3种饭中控匀。
4、取小山棕叶1片平铺盘中,取3种米饭各50克,分3面捏成金字塔(三角)形,饭中加入适量白糖,将棕叶顺势卷起,包住三色饭便成。
【特点】
黄、黑、红三种天然颜色相映成趣,有药味甘香,饭团甜滑,形态美观,极具苗族风味色彩。
【菜名】 [海派菜]--白斩文昌鸡
【原料】
文昌鸡(以将要下蛋的小母鸡最佳)1只(重约1000克)姜丝、蒜泥、味精、白醋、白糖、精盐、老抽各适量。
【制作过程】
1、将活鸡割颈放血、去毛除脏(不损坏整鸡原状),洗净:在鸡素囊口插进一瓷汤勺(以利汤水从鸡腔中对流)把鸡脚扭反插进鸡下腹洞内固定:将鸡头仰屈,用翅膀窝夹住,(目的是使鸡头向后仰起、不用翅膀夹住亦可,但需在煮鸡时掌握好造型。)放进烧滚的清汤中翻转烫氽,使鸡身四周受热膨胀定型。
2、改用慢火浸煮(以汤中冒气泡而不滚开为度)约5分钟,用铁勾将鸡提起,倒出腹腔汤水,再放入汤中浸煮,反复三四次至仅熟(不可大生也不可过熟),离火后另放凉汤中浸泡稍为冷却后取出,抹上一层香麻油,使皮色淡黄光亮,食时斩件装盘,砌成原鸡形上席。
3、佐料调配:通常有二种,一种是咸鲜味型,用姜丝、蒜茸、味精、老抽调制而成,另一种是酸甜味型,以白醋、白糖、精盐、姜茸、蒜泥配制成。另有辣椒酱备用。民间还有山茶油或香麻油调配姜丝、蒜茸、桔汁、精盐等制成的佐料,别有一番风味。
【特点】
摆盘美观,色泽淡黄光亮,皮脆肉嫩味鲜,蘸佐料而吃,入口喷香,爽滑异常。
【菜名】 [海派菜]--石山扣羊肉
【原料】
带皮软骨羊肉(以羊腩肉最好)1000克、芝麻油250克、南(腐)乳15克,柱候酱2克、老抽5克、盐3克、糖3克、味精3克、胡椒粉2.5克、绍酒25克、姜50克、葱100克、蒜子30克、棕榈油1500克、二汤150克。
【制作过程】
1、将羊肉皮毛刮净,整块放入烧沸的姜葱水中滚至八成熟,捞出,沥去水分。
2、旺火烧锅,下棕榈油,烧至八成热度,将羊肉块放入油锅炸至略呈金黄色,倒入笊篱,再放清水中漂净油分。
3、旺火烧锅,倾入芝麻油,下姜块(拍碎)、葱段、蒜子、八角、桂皮、陈皮、南(腐)乳、柱候酱等,推匀,爆香,接着下羊肉块,溅入绍酒,再加清水、老抽、盐、糖、味精、胡椒粉,推拌均匀,加盖,慢火焖至皮熟入味,用疏壳沥出原汁待用。
4、将熟羊肉连皮切成长方块,皮朝底、肉朝面,整齐排列碗中,加入原汁,上笼蒸至熟透,倒出原汁,将羊肉反扣入盘中,用原汁加二汤、湿生粉匀芡,淋在羊肉面上,撒少许炸芝麻仁和葱花即成。
【特点】
色泽金黄,装盘整齐,肉质酥烂,润滑适口,气味芳香,十分鲜美。
【菜名】 [海派菜]--群龙戏珠
【原料】
中角虾12只(重约600克),鲜虾胶100克,活生鱼(即“乌鳢”)1尾(重约500克),生油1500克(耗50克),精盐、味精、面包渣适量。
【制作过程】
1、将中角虾洗净,切断虾头待用,虾身剥壳留尾,生鱼宰净,两面取肉,切出12块簿片,用味料腌制虾肉和鱼片,然后,取一片鱼片包一条虾身,沾上面包渣,如此制作12件为止。
2、虾胶挤成圆珠状,约20颗左右,分别沾上面包渣。
3、烧锅下油,至七成热度,先将虾珠炸熟,摆在圆盘中间。再用竹签将生鱼虾卷、虾头直串成串(共12串),炸至金黄色,捞出,拔除竹签:虾头朝里,虾身接虾头,虾尾朝外,成辐射状围住虾丸,即为“群龙戏珠”。
【特点】
色泽金黄,造形美观,质酥爽,焦香浓,味鲜美。
【菜名】 [海派菜]--三味灯笼虾
【原料】
大角虾10只(每只重60克)、中虾仁250克、尖椒8克、洋葱5克、生油2500克(实耗150克),葱花、茄汁、急汁、ok汁、板子糖(冰片糖)、白醋、生粉、味精、精盐、麻油、五香粉、加饭酒、胡椒粉、鸡蛋清、面包渣各适量。
【制作过程】
1、大角虾洗净,切断头、尾,飞水后沥干;热锅落油,至七成热度,将虾头、尾、身一起炸熟至干身,倒入笊篱,分拣出虾头、尾、身待用。
2、猛火绕锅热油,投入椒盐料(用蒜茸、尖椒粒、洋葱粒、五香粉、味精、盐、加饭酒、麻油、葱花调匀而成),快炒爆香,放入虾头、尾,翻炒至干,出锅。
3、将虾身剥壳,从虾背开刀,分成两片。中火起锅,放入糖醋(用茄汁,急汁、ok汁、板子糖、白醋,少许盐混合调成)烧滚,用湿生粉勾芡,即放入虾肉拌匀,加尾油,倒出。
4、将虾仁去肠砂,洗净,用净毛巾吸干水分,用刀拍烂,挞打成胶,加精盐、味精、胡椒粉,鸡蛋清调匀,捏出10个虾丸,均匀粘上面包糠,入油锅炸至金黄色捞出。
5、摆盘:用洁白圆盘,将虾头朝盘心围摆成圆形,虾身两片对称成扁圆形,每个对接虾头,再将虾尾联上,炸虾丸放在虾身围圈内。盘中心放置西红柿雕成的花朵衬托即成。
【特点】
虾色鲜红,虾丸金黄,每只虾摆成灯笼造形,美观别致,酸甜、咸鲜、椒香三种味型相配,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