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格律诗是否能押仄声韵的讨论
格律诗平、仄声皆可入韵
李庶民
《书法》杂志二〇一四年第一期有俞丰先生《诗词写作俚谈(四)》,文章说:“格律诗的押韵,必须要求押平声韵,不能押仄声韵。也就是说,格律诗押韵的字,只能是上平声十五韵或下平声十五韵中的字,除此以外其他韵部都是不允许的。押其他韵部的诗,就不是格律诗了。”格律诗只能押平声韵的说法不知起自何人,但这是一个错误的说法,是与格律诗的历史与现状都不相符的。格律诗自其在唐代成熟历经宋、元、明、清诸代以至在当代,诗人以仄声入韵所作的诗历代有之,有的还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上佳诗作。仅最为普及的孙洙(蘅塘退士)所选《唐诗三百首》中,二十七首五言绝句中便有至少九首是押仄声韵的。下面举出几首:
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此诗押入声屑韵。被前人誉为唐诗中五绝之冠,其韵脚所用的入声“绝”、“灭”更是被诗评家誉为“何等有力”!
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此诗押去声御韵。前人评为:“只觉一片天机,纯乎自然。”
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此诗押上声篠韵。前人评为:“明明是寻常言语,一入诗人口中,就觉格外有味。”
以上三例可见韵脚押仄声中的入、去、上三声皆有。《唐诗三百首》中的五绝中还有王维《竹里馆》押去声啸韵;《杂诗》押去声未韵;《鹿柴》押上声养韵。裴迪《送崔九》押上声纸韵。刘长卿《送上人》押去声御韵;《送灵澈》押上声阮韵。五言乐府(属五绝)中至少还有崔颢《长干曲》之二押入声职韵(之一押平声阳韵)。李白《玉阶怨》押入声月韵。这些诗,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好诗。
唐诗中,五绝、七绝、五律比较规范的仄声韵诗作数量较多,唯七律以仄声入韵的诗作很少,这是因为“诗惟七律为难”。宋范仲淹说:“七言律诗极不易,唐人以诗名家者,集中十仅一二,且未见其可传。”清人方贞观也曾说,“体制惟七律最难”。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七言律中,有押平声韵的,也有押仄声韵的。下面举唐诗七绝、五律中押仄韵的几首为例:
七绝柳宗元《雨晴后至江渡》:“江雨初晴思远步,日西独向愚溪渡。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此诗押去声七遇。
七绝岑参《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此诗押上声十七篠。
七绝曹邺《田家效陶》:“黑黍舂来酿酒饮,青禾刈了驱牛载。大姑小叔常在眼,却笑长安在天外。”此诗押去声九泰。
七绝皇甫冉《秋夜戏题刘方平壁》:“鸿悲月白时将谢,正可招寻惜遥夜。翠帐兰房曲且深,宁知户外清霜下。”此诗韵脚中的“谢”、“夜”、“下”均在去声二十二祃。
五律孟浩然《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疾风吹征帆,倏尔向空没。千里在俄倾,三江坐超忽。向来共欢娱,日夕成楚越。落羽更分飞,谁能不惊骨。”此诗押入声六月。
五律王维《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此诗“垢”、“口”、“亩”押上声二十五有,而“山后”之“后”(後)则在去声二十六宥。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去声二十六宥中的“皇天后土”之“后”,原是可以借为前后之“后”(後)的。清人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需部第八”:“后,迟也。”“后,继体君也。……假借为後。”故王维此诗实则押上声二十五有。
古诗韵中,仄声字有上、去,入三部,字数甚至比平声字还要多,有些韵很宽,如上声的四纸,去声的四寘,入声的十一陌等等。为什么格律诗大多都用平声韵?我以为这倒不是格律要以此与古风划清界限、拉开距离,主要还是音韵本身声调的特点所决定的。我们知道,汉字的平、上、去、入声调的区别是:“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平声舒缓悠远,而上、去、入三声大都有升降变化,上声由降转升后的调值有很大局限性,不可能一直向上升,因而发声便短促,去声、入声则更为急促。所以平声为韵脚在句尾,最适合抒发诗中感赋咏叹的各种情绪。其次是上声。而入声因为收得更为短促,故入韵很难,声调处于韵尾的发音状态会直接影响全诗的气氛,这也是柳宗元《江雪》被人称赞的原因,“绝”、“灭”二字的读音与其字的寓义乃至与诗的整个孤独寂寞意境、荒寒冷峭气氛若合符契。平声韵则可在吟诵中根据情景、情绪的需要在长音拖拍时作灵活处理。此亦诗歌中古质而今妍的一种表现。故韩偓七古《意绪》:“绝代佳人何寂寞,梨花未发梅花落。东风吹雨入西园,银线千条度灵阁。脸粉难匀蜀酒浓,口脂易印吴绫薄。娇娆意绪不胜羞,愿倚郎君永相著。”虽然有香奁体的味道而近律格,却因用了入声而感到艳而不俗。
古人于诗律正如沈德潜《说诗晬语》所言:“诗贵性情,亦须论法,乱杂而无章,非诗也。然所谓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而起伏照应,承接转换,自神明变化于其中。若泥定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不以意运法,转以意从法,则死法矣。试看天地间水流云在,月到风来,何处著得死法。”即如今人视为大忌的“孤平”、“三平调”,古人亦非作茧自缚。如被誉为“唐人七律当以此为第一”的崔颢《黄鹤楼》,其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出句为“孤平”(黄),对句为“三平调”(空悠悠)。鲁迅的七律中更是多次出现“三平调”。诗律是发展的,是与时代相适应的。如俞丰文章末尾所谈的首句押邻韵,前人称为“孤雁出群”,在唐代便已出现,后期尚不多见,但到了宋代尤其是在苏、黄等人的诗中便已习以为常了。著名的如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二、四句押韵处用的上平声一东韵,而首句用的则是二冬韵。
其实,古人于律诗格律从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且有许多变通的办法,甚至有失粘的“折腰体”、声律不协的“吴体”、刻意变更诗律的“拗体”。说到底都是自己解放自己。但一般介绍诗词格律的书中讲格律为主,讲变通较少,遂使很多人以为这些格律铁定不可改移,实则是误解了格律诗。
【附】《诗词写作俚谈》作者俞丰的回复
尊敬的李庶民老师:
由《书法》杂志社同仁转来您的文章《格律诗平、仄声皆可入韵》一篇,我已仔细拜读。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文章的关注和悉心指正,您的来信促使我对这一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核证,也完善了我过去一些可能有疏漏的认识,在此表示我由衷的感激!经过一番学习和思考,现将我的一些粗陋想法回复如下,请您批正。
我们今天所说的“格律诗”,通常指五言或七言的律诗、绝句和排律,因其句数、字数、平仄、押韵和对仗等都有一定的规则,故称格律诗。格律诗产生于南朝,至唐代发展成熟,直至近代一直为我国诗坛的主要诗体。因其区别于古体诗,故又称近体诗或今体诗。一般认为,格律诗只能押平声韵,但万事总有例外,如您所说的“格律诗平、仄声皆可入韵”,这确实也是诗词界有一定争议的话题。论者的观点无非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格律诗只能押平声韵,如在下就持这样的认识;另一派如您所说,认为格律诗也可以仄声入韵,有人还因此提出了“仄韵格律诗”一说。我以为,格律诗押平声韵是比较通行的认识,但也许我的表述过于绝对,应该更科学地说,格律诗一般只押平声韵,但也有极少数押仄声韵同时又套用格律规则的诗,这可以视为一种特例。
在您的文章中,您所举最多的例子是“五绝”和“七绝”,在拙文《诗词写作俚谈》即将刊出的相关部分中我指出,绝句一般只称“五绝”或“七绝”,但自从格律诗成熟以后,诗人受格律的影响,也有将绝句入律的喜好,因此理论上也可以将绝句分为入律的“律绝”和不入律的“古绝”两种。这是实事求是的方法,而如果按历史客观来分析,绝句甚至都可以不作为格律诗来研究,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一书就是将绝句分出来谈的。因此以大量的绝句为例来论证格律诗可以仄声入韵,我觉得不太有说服力。甚至您还将五言乐府崔颢《长干曲》和李白《玉阶怨》,以及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这样的“乐府诗”都作为格律诗来谈,对您的这一论证,我就十分困惑了。众所周知,乐府诗起于汉代,后将魏晋至唐可以入乐的诗歌,以及仿乐府古题的作品统称乐府,宋郭茂倩辑有《乐府诗集》。乐府诗无疑属于古体诗的范畴,如果把乐府诗都算作格律诗来讨论的话,那格律诗还有何“格律”可言?近体诗还如何与古体诗区分?
说来惭愧,末学如我,对精深的音韵格律之学实在没有太多的研究,平时写作诗词所掌握的一些粗浅知识,也是以一些前辈专家的论述为标准的。就格律诗押平声韵这一问题来说,不妨随手引用几条:
王力《古体诗律学》说:“因为近体诗是以押平韵为原则的,所以凡用仄韵的诗一般都是古风,仄韵律绝是极其罕见的例外。”
王力《诗词格律》一书中也说“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原注还特别指出:“刘长卿、白居易、韩偓等人写了一些仄韵律诗,因为这种诗是罕见的,这里不谈。”
又如张中行《诗词读写丛话》也说:“所有近体的几类,几乎都押平声韵,韵字只用属于一韵的(原注:第一句间或用邻韵,不多),否则算出韵,犯规。”
再如涂宗涛《诗词曲格律纲要》说:“旧体格律诗押仄韵的很少见(原注:也可把押仄韵的律、绝看做‘入律的古风’)。”
夏方进《诗词格律与创作》一书中则说:“近体诗押平声韵为正体正格。”
可见,格律诗只押平声韵,是诗词界比较普遍一致的看法。您文中说:“格律诗只能押平声韵的说法不知起自何人,但这是一个错误的说法,是与格律诗的历史与现状都不相符的。”对于您的这一表述,我个人不甚赞同,恰恰相反,格律诗押平声韵是与历史和现状基本相符的。
至于您所说的格律诗有许多变通的办法,甚至有失粘的“折腰体”、刻意变更诗律的“拗体”等,那是我连载文章中本来也有的内容,我当然不反对,只是因为您写作此文时我的相关论述尚未刊出,这里就不必展开说了。因为您的质疑,我刚才也特地征询了一些师友的意见,我们的观点是大体一致的,比如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杨逸明先生电话中说:“格律诗作为近体诗,一般是押平声韵的,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矩,但并不是国家法律,因此如果以格律的规则来推导而作仄韵格律诗,那是他个人的自由。”毋庸置疑,作为艺术创作,一切规则都只是参考,写诗尤其不能为格律而害诗意,这我完全赞同,在我的系列连载中也是这样说的。
综上所述,我原则上可以接受“仄韵格律诗”的提法,尤其是站在诗词格律研究的学术立场上,更应该有人去作深入细致的研究。但作为一般的诗词爱好者,只想为学格律找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那么就先以“格律诗只押平声韵”作为规则,也无丝毫不妥。否则,根据笔者学习和教授诗词课程的经验,初学者如过度关注于格律的变化,反而会坠入名词术语的大海,在平平仄仄的纠结中痛苦不堪,丧失信心,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那样的话实在是得不偿失。我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如果你只想享受自驾游的快乐,那就不必对汽车的所有构造和工作原理都了解得一清二楚,那些事还是留给造汽车和修汽车的工人去干吧。我只要考出了驾照,买一辆自动挡的汽车,明天就可以开车上路。借用张中行先生《诗词读写丛话》中的一段话来表达我的看法:“王力先生还写过一本《汉语诗律学》,是深钻性质的,初学,或只想用平平仄仄平抒发自己间或有的较浓的情意,以图获得片刻的飘飘然,至少我看,不随着深钻也好。”
以上是我在读了您的文章后所作的一些思考,不当之处,敬请批正。
再次感谢您的指导,并颂
书案清祥!
后学俞丰顿首敬上
2014年2月22日
【以上原载《书法》杂志2014年第五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增点文学素养吧-诗词入门
诗词格律十讲 第一讲 诗韵和平仄,第二讲 五言绝句
近体诗古体诗填词三种押韵有什么区别 一文说明诗词押韵的秘密
老王谈诗词格律
诗词格律与诗词写作浅说【征求意见稿】
为什么写诗都要押平韵?唐诗为何竟然都符合清代的《平水韵》?(南郭居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