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玫瑾 | 孩子的问题多由身边的大人造就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很多问题都可从父母身上找到影子。

很多家长来问我问题时,我都不想回答,只告诉他们好好反思。因为他们看到孩子的问题时,从来不会自我反省,不知道孩子的很多表现都是他们行为的反射。

有一次讲座结束后,因为我身体不太好,主办方不想让我回答问题,就让我往场外走。一堆人就追着我问,其中有一对年轻的父母跟在我后面说:“李老师,我的孩子在幼儿园老打人,老师老告状,我们回家也管过他,可他就是改不了。我们现在都拿他没办法,怎么办?”

我一听这话就笑了。因为被人群簇拥着往前走,我就扭头问了一句:“你们是不是在家老打他呀?”

他们说:“是啊。”

我说:“明白了吗?”

他俩互相瞧了一眼,我知道他们已经明白原因了。

孩子会动手打人,意味着什么?有人在家里打过他。如果孩子做错事了,父母不是打他,而是蹲下来看着他,或者把他搂在怀里,轻声却严肃地问他:“你觉得这样做好吗?”父母这样处理问题,孩子出去就不会打人了,而是会跟人好好沟通。

所以,父母给孩子什么,孩子就会给别人什么。父母希望孩子今后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就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他。

很多孩子出问题时会瞒着家长,为什么?因为家长对孩子不宽容、不民主,不能接纳孩子。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爱撒谎。”这意味着什么?孩子每次跟他们说真话,他们都持否定的态度,孩子以后就不敢再告诉他们真实的情况。要是家长能接纳孩子的一切,即使孩子犯错了,也能以合理的方式回应,孩子就不会这样了。

我认识一位搞教育的父亲,他原来是中学校长,后来当了副厅长。他跟我说:“周围人都说我儿子特别懂事,可我也没怎么教育他,他怎么就这么懂事呢?”

我说:“这叫不教而善。”

“不教而善”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孩子一直跟父母在一起生活;二是父母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都是善良、正派,即父母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人。有的父母非常自律,认真工作,顾及家庭,还爱学习,爱思考,爱在家里讨论问题,孩子耳闻目睹就会潜移默化,不教而善。

相反,有的父母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从未陪伴和管教过孩子。有的父母在外面像个人样,在家里却是个鬼样。有的人在外面是某部门负责人,却对家庭、对婚姻极不负责任,大玩婚外情。有的人在外面大谈反腐,在家里却收受贿赂。有的父母在孩子写作业时兴高采烈地玩麻将,孩子在洗牌声中学习能好吗?

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无论在体力、智力、财力还是生活能力等方面,成年人都是占优势的一方,未成年人没有与之抗衡的资本。父母的抚养、老师的教育、社会的熏陶等,对未成年人的影响都是深远的。所以说,孩子的问题是大人造就的。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不仅具有给予生命的决定权,还有物质提供的决定权,照顾程度的决定权,甚至是性格发展的决定权。孩子从身体到心灵,都是父母造就的。孩子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都跟父母的行为或教育方式有关。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很多问题都可从父母身上找到影子。

所以,孩子出问题,关键在家长。有时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不在孩子身上,而在家长身上。很多家长给我打电话,说要带孩子来见我,我就说:“孩子不用来,你来就行了。”

有个妈妈给我打电话时滔滔不绝,说孩子怎么样,老师怎么样。我刚开始还听一句搭一句,后来发现我根本不用说话,她就在那儿一直说。我就把手机移开了,过一分钟再拿过来听,她还在唠叨,根本没发现我已无回应。

后来我打断她,不客气地说:“行了,我明白了。我告诉你,你的孩子没问题,是你有问题。”

她很惊讶。我就解释道:“你不觉得你很焦虑吗?很多事情其实不是问题,到你这儿都成了问题,因为你太焦虑了。”


现在很多家长比孩子还着急,因为他们自己的心理就有问题。还有很多家长意识不到是自己的问题,总认为是别人的问题。比如,有的家长抱怨说孩子被同学欺负了,被老师歧视了,都是同学和老师的错。这些家长就没有反思一下:“如果老师和同学都对我的孩子不好,是不是有可能我的孩子出现什么问题了?”然后,家长要主动与老师沟通,与自己的孩子聊一聊。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纪,觉得自己已经很成熟了,但那可能只是生理成熟,心理并不成熟。真正的心理成熟是什么?就是在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时,人能够不把缘由归结于外部,而是从自身找原因。

所以,家长要有一个意识: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不要骂孩子,先看看你自己。其实,教育孩子不用天天查书,不用天天问专家,家长只需花点时间自我反省,想想孩子的表现跟自己有什么关系,自己给予了孩子什么,自己哪一种教育方式会导致孩子这样。

“孩子的问题是大人造就的”这个理念特别重要,我在全国很多地方都讲过。有些家长渐渐意识到了,懂得反思了,就不再来咨询我了。他们跟我说:“李老师,您这句话让我特别警醒,每次我跟孩子发生冲突时,都会想我的问题是什么。”

有一次,我在一个省会城市做完讲座,司机送我去车站时,一边开车一边说:“李老师,我觉得您这句话说得挺对的。您一边讲,我一边在想,我儿子很多问题真的跟我有关。”

我听完特别高兴,说:“你要是能改变,你的孩子就能改变

抓家庭养育,关键是要抓家长,而不是抓孩子。看到孩子的问题时,家长要先想想自己有什么责任,以往哪些地方做得不太好,想明白了就赶快调整。家长一调整,孩子也就跟着调整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笔记 | 心理抚养(1)
怎样帮助孩子克服羞怯心理
名校退休班主任“严肃”道:最“差劲”的父母才会做的8件事!
家庭中的心理抚养(大纲)
妈妈给孩子改名,爸爸不乐意了,还告上了法院
(2)慎重对待青春期“叛逆”阶段的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