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假如呼救也成了“屁事”……

假如呼救也成了“屁事”……

2012年7月6日   A1叠02:A1叠02-评论   稿件来源:新闻晚报  

  □龙敏飞

    传统价值观之下,与人为善、积善成德是一种美德;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是一种常态;人有感恩之心是一种底线;知恩图报、善莫大焉是一种人之常情……这般价值观下,社会充满了人性的温情、感恩的温暖。遗憾之处在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些传统道德被洗涤了,新道德观尚未建立,于是“被救不言谢”的事情时有发生。

    7月3日晚,湖南娄底27岁小伙邓锦杰发现有人呼救后率先跳河救人,在他的带领下两名市民也加入救人行列。在一家三口获救后邓锦杰却因体力不支被湍急的河水吞噬,多名目击者称获救者上岸后迅即离开,面对周围人阻拦表示“关我屁事”。

    这已不是第一起“被救不言谢”的案例了,就在今年6月,天津就有两名女子在落水后,被一名中年男子救起,但两人“未言谢”就走了;2007年,在大连,一“宝马男”溺水被救后不仅不言谢,反而做出侮辱性的动作……这般行为,似乎已成为现代恶俗风景中的一种,时常见到,又时常愤怒,而一切又陷入“循环”,难以纾解。

    古今对比,便可发现,差别之大叫人震撼,人性反差让人忧心忡忡。本来,救人者可以相忘于江湖,但被救者却不可忘恩于九霄。可现实的种种迹象却表明,这早已不是一个“被救者不可忘恩于九霄”的社会。如今,“救人者”往往滑向“讹人”、“别有用心”、“钓鱼”等诛心之论,使得部分人对“救人者”本身有“抵触情结”,害怕自己的一句“感谢”成为人家“讹人”的契机,只好以最快的速度离开现场,避免 “被讹”的尴尬与风险。

    说到底,这是道德的尴尬,也是道德的无力,更是旧道德瓦解之后新道德尚未建立的写照。这般氛围之下,我们对“未言谢”的被救者可以理解——他们或许受了刺激,或许心有余悸,或许尚未清醒,对救人者未表达谢意。而对救人者而言,伸出援手是一种社会责任,当救人完成之后,其社会责任也已经完成,对于结果,自然需要“淡定”处理,不然对善心的伤害,是无可估量的。

    而在这起事件中,之所以引发极大争议,不在于“被救者不言谢”,而在于被救者被阻止离开现场时对救人者表达“关我屁事”的态度。虽然,我们的道德有退化的迹象,早已达不到传统道德的那般“高尚”,但最起码的共识与底线依然存在,一句“关我屁事”对待救人者,显然逾越了公众能够接受的底线。你做不到“谢谢”救人者,不侮辱、不谩骂、不全然冷漠应该是最起码的情感共识。这种“关我屁事”的举动与行为,是必须谴责与摒弃的“社会之恶”。而如何构建道德伦理,正是眼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救人溺亡获救关我屁事彰显的人性丑陋良心尽失教人情何以堪?!
关于“女子登珠峰被救后拒付救援费”:不要随便说一个人忘恩负义
“关我屁事”令人心寒
“关我屁事”是道德严重沦丧的黑色标杆
被人救起,说声“谢谢”会死吗?
被救者一句“管我屁事”何止是忘恩负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