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众科学读物的活力纲领
大众科学读物的活力纲领

2012年夏季图书观察·科学篇

◆ 《崩溃边缘的世界:如何拯救我们的生态和经济环境》,[美]莱斯特·布朗著,林自新等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29元

◆ 《灾异手记:人类、自然和气候变化》,[美]伊丽莎白·科尔伯特著,何恬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4月,25元

◆ 《科技想要什么》,[美]凯文·凯利著,熊祥译,中信出版社2011年11月,58元

◆ 《奇点临近:2045年,当计算机智能超越人类》,[美]Ray Kurzweil著,李庆诚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5月,69元

◆ 《豹人》、《海人》、《癌人》、《类人》,王晋康著,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6月,定价:32+26+20元(全三册)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几年前应邀为出版社讲课时,我曾告诉他们,你们不是经常为所谓“科普书籍”的出版形同鸡肋而纠结吗?那是因为,时至今日,“科学主义”已经是一个缺乏生命力的纲领,传统的“科普书籍”几乎都是科学主义纲领下的产物——将歌颂科学技术视为自己天赋的义务,并拒绝对科学技术进行任何反思。而“反科学主义”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纲领,它勇于对科学技术的局限性、不确定性、它们被滥用的危害性等等进行反思。这个纲领,同时也更适合今日公众的精神追求,所以在这个纲领下产生的作品,虽不能如畅销书那样大卖,但往往能够吸引较为高端的读者群。

要回顾2012年上半年出现在市场上的适合公众阅读的科学类好书,必定是见仁见智的事情。根据我对传统科普的观点,难免将一些所谓的“科普佳作”遗落在视野之外。这里我只关注那些富有思想性的书籍,并且仅限于两个主题。

对环境问题的强烈关注,几乎是反科学主义纲领下的题中应有之义。环境运动领袖莱斯特·布朗去年出了新作《崩溃边缘的世界:如何拯救我们的生态和经济环境》,中译本也迅速推出。布朗保持他一贯的观点,认为现行的全球现代化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他开出的药方是所谓“B模式”,包括如下四个要点:

一是稳定气候,这要求节能减排。二是恢复地球的自然支持系统,这包括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等等;布朗坚信地球本来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只要我们人类别破坏得太快太猛。三是稳定人口。四是消除贫困。后面两个要点看起来和科学技术没有直接关系,似乎是社会问题,但布朗将它们包括在“B模式”中,是大有道理的。其实这就是“未来世界最大的政治是环境问题”这个观念的反映——在解决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政治远远比科学技术重要。这个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有可能成为悲观未来中的一线曙光。

《纽约客》女记者伊丽莎白·科尔伯特,臻臻至至往世界各地采访环境的灾变现象,写成了《灾异手记:人类、自然和气候变化》一书,用记者的笔调,鼓吹保护环境。不管所谓的“全球变暖”究竟是真是假,“应该保护环境”的结论总是正确的。她也批评了美国政府在环境问题上的政策,认为这种反对发达国家带头节能减排的政策,对发展中国家和人民是不公平的。她告诉读者,一个美国人平均排放的溫室气体是墨西哥人的4.5倍,是印度人的13倍,是孟加拉国人的99倍,“为什么一些人有权比另一些人排放更多?”这个质问是会受到发展中国家和人民欢迎的。

近来更引起我兴趣的,是关于未来世界人类和机器之间的关系问题。这同时也是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激烈交锋的思想阵地。

前几年凯文·凯利写了一本大厚书《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那书名看上去有警世意味,其实只是“标题党”风格的修辞,因为他对科学技术的看法仍然颇有科学主义味道,严重缺乏批判性的反思。去年他又推出新著《科技想要什么》,看书中的意思,他好像并不担忧真正的失控。他将科技看成从一开始就是有意志的,并为自己能够“领悟”这一点而沾沾自喜。他相信:“如果DNA可以制作成正在运行的计算机,而计算机可以像DNA那样进化,那么在人工制品和自然生命之间有可能——或者说一定——存在着某种对等关系。科技和生命一定共同具备某些基本属性。”换句话说,如今在他眼中,技术可以是生命,生命可以是技术。

但这种信念看不出有什么积极意义,它貌似高深,却阻塞了对科学技术进行反思和批判的思想路径。凯文·凯利欣然自任技术崇拜的新祭司,对被他视为具有生命和意志的科技五体投地,两位为此书中译本作序的中国互联网弄潮儿又对凯文·凯利五体投地。只怕在这样一连串的五体投地中,真正“失控”的危机就越来越近了。

和凯文·凯利上述想法相近的,有美国人库兹韦尔的《奇点临近:2045年,当计算机智能超越人类》一书,作者以先知的姿态预言:公元2045年是“奇点”——由于GNR(基因、纳米、机器人)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人类的生物智能和非生物智能将融为一体,人机结合将极大提高人类智能,人类寿命将大幅延长至千年以上,个体的精神寿命将臻于不朽,人类超越了自身的生物属性,文明发展速度将成指数级增长,并迅扩展到全宇宙。

这听上去几乎就是一首科学主义纲领下的“技术乐观主义”狂想曲,不过作者也用了一章来讨论上述前景的危险性。例如,他承认对于“病变的强人工智能”基本上无能为力,“在这个领域,纯粹的技术策略是不可行的”,他建议的应对策略听起来十分软弱无力:“最大程度上使得非生物智能反映我们的价值观,包括自由、宽容以及对知识和多样性的尊重。”但万一到了紧要关头这些“病变的强人工智能”不认同我们的价值观怎么办?谁都知道,“病变”了的东西本身就不可以常理度之。

也许事实将再次证明我以前的观点:对科学技术的深度反思,我们只能更多地寄希望于科幻作品。王晋康被认为是国内最优秀的三位科幻作家之一,多年来一直在反科学主义纲领下进行创作。他最近推出了“新人类系列”,包括《豹人》、《海人》、《癌人》、《类人》四部小说,想象了人类几种可能的未来,想象了人类和其他智能之间的相处及争夺,恰好可与凯文·凯利和库兹韦尔关于人机结合未来前景的乐观想象对照而读。读后让我们想一想:这些充满不可测因素的未来,值得我们急煎煎去追求吗?值得我们傻乎乎去歌颂吗?在今天,疯狂的探索和悲观的反思之间,应该保持“必要的张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凯文·凯利:技术崇拜的新祭司
《生命·觉者》梁冬对话凯文·凯利第二辑:未来人类有什么价值?
凯文·凯利 | ​人类不同的选择,将成为不同的人群
《失控》谭成·读后启发
凯文.凯利
田松 | 气宗:科幻的思想纲领——《科幻的境界与原创力:文明实验》之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