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奥运不能只盯着金牌不放
看奥运不能只盯着金牌不放
  • 2012年07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唯有公众不再只盯着金牌不放,体育管理部门才有动力破解现有难题,推动体育发展的改革才有可能逐渐落实,使更多的人受益。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伦敦奥运会开赛不久,中国运动员发挥出色,在金牌榜上先声夺人。
  在竞技体育中逢奖必争,以此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完全符合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每个关注奥运赛场的观众都应为此感到高兴。但是金牌带来的喜悦也可能会冲昏一些人的头脑,得金则喜,失金则痛,把体育运动理解为狭隘的金牌大战,进而把金牌的多少与国家实力的强弱相提并论。
  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内,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的出色表现确实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中国人参与国际竞争的信心。近二十年以来,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上的成绩稳固攀升,在北京奥运会上更是问鼎金牌榜。与此同时,中国民众对于竞技体育的认知和理解也有了新的变化,他们一般不会再把奥运会的成绩无限放大,乃至超越体育范畴,比如孙杨在泳池中战胜朴泰桓,大多数中国观众虽然会发自内心地为他感到高兴,但不会把他个人的胜利看做国家的胜利。
  因为竞技体育背后显而易见的商业利益,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人渲染和放大金牌效应,每逢奥运会就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公众对金牌的亢奋,甚至炒出奥运首金价值千万的说法。这种亢奋情绪传染给运动员和体育官员,就会让他们背负巨大的精神压力,使他们不能从容地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和乐趣。中国代表团副团长肖天日前对媒体记者笑言“金牌拿少了会被骂死”,也印证了这种压力的存在。
  要为运动员和官员减压,确实需要从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式上探索改革的可行性,比如让更多的项目走向职业化,逐步减轻财政负担。当越来越多的运动员能够像李娜那样“自负盈亏”,观众就会逐渐以平和的心态看待比赛的胜负,而不再把比赛的失败当做国家利益的损失,更不会因此迁怒于官员。除此之外,国民的成熟心态和理性认知也至关重要。
  对于竞技体育的胜负,我们应该放在更大的社会背景下加以理解,不能停留在国门乍开满眼好奇的阶段。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竞技体育在国际赛场的成绩只是全面发展水到渠成的结果,而不能舍本逐末。国家发展体育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公民的全面发展,为此首先要对公众提供基本的公共体育服务。有了全民体育的健康发展,竞技体育才有稳固的根基。否则,虽有众多的体育明星扬威国际赛场,大多数民众却得不到应有的体育锻炼,那些金牌也就失去了象征意义,很难证明我们已经成为一个体育大国。
  唯有公众不再只盯着金牌不放,体育管理部门才有动力破解现有难题,推动体育发展的改革才有可能逐渐落实,使更多的人受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唯金牌论”和“反金牌论”都是谬论
“洪荒少女”走红,凸显中国体育拜“金”的衰落
健康也是一种砝码
我去……奥运会以前还比这个?
外国媒体频频找茬,中国奥运军团何时才能征服世界
发展全民体育,全运会增设群众项目开了好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