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典世界的景象
2010-11-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韩子勇  

    中国统一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农耕与游牧,如一对数千年老夫妻,讲起婚姻史,纷争也罢,恩爱也罢,打到了肉里,也爱到肉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缘混杂,最终不分彼此、融为一体。

    根据科斯定律,400毫米等降雨线,是一道分开农民与牧民的“篱笆”:长城就在这条“篱笆”上。超过400毫米的降水,是适宜农耕的区域,低于400毫米的降水,只能游牧。人类历史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就在农耕政权和游牧力量之间展开,两种生产方式的矛盾,是草和苗的矛盾。

    风一样,一个又一个,从北方以北,从更遥远、也更寒冷的草原深处,走出的游牧民族,一个几乎固定的行动方向,一个历史的宿命,是向南、向南,磁石般向南。在与中央王朝的融合磨擦之中,要么如泥牛入海无消息,要么固执带着不驯的野性,折头沿着贯通一线的欧亚草原带,向西而去——匈奴是个典型的例子,除了大量融入汉民族外,阿提亚的向西,甚至直逼巴黎城下……加速东罗马帝国的灭亡。之后,陆续而出、反复上演的游牧部族,几乎是沿着这个传统路线,重复历史老路,一次次上演经典的一幕。

    仿佛正是在和汉民族的对话和碰撞中,这些“披发左衽、鸟居逐牧”的草原行国,面目才渐渐变得清晰,在世界上最为浩瀚的汉文历史典籍中,留下星星点点的记述。这些记述,带有游牧的个性,不知从何而起,不知何时而终,似乎仅仅是一种“路上”的状态、“路上”的逗留。正是这些“残篇断简”,又几乎是研究北方少数民族最为珍贵的史料。

    据记载,羌是新疆最早的居民。除羌之外,现在知道的、出现在新疆的最早的族群,是《汉书·西域传》中的“塞种”或“塞人”,古波斯语称之为“saka”。“saka”本来就有游荡、游牧的意思,这支游牧力量,后因从河西走廊西迁的大月氏的冲击,从阿尔泰山、天山草原和盆地绿洲大规模迁徙,大部分退到帕米尔高原一带,月氏、乌孙、匈奴、鲜卑、柔然、高车、铁勒、嚈哒、突厥、回鹘、蒙古……如出一辙地重复着熟悉的剧情。

    与华夏腹地不同的是,西域绿洲的农业力量是如此分散,不比始皇帝留下的“大一统”,可以被后来者反复沿用,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常有翻牌的机会并直捣漠北老巢。而且,中央王朝与游牧力量在争夺西域经营时,不离不弃,坚持到底,只要国力允许,便放手一试,仅屯田政策,自汉在轮台、尉犁始作俑者,就绵延几千年,因而更富成效。

    若单以某个曾经出现过的游牧力量集团而论,据有西域的时间,都远远无法与中央王朝相比。而且,“鸟居逐牧”、变幻无常、如风如云的游牧集团自身,越是到了后来,越是从文化到肉体,更彻底地融入“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如契丹、鲜卑等。即使是入主中原、据有大统的游牧力量,蒙元、满清,也基本如此。

    在西域的历史上,由于南疆绿洲城国孤岛般的分散情状,较少产生大的联合势力,这里重演的是,如同长城内外的老故事:从漠北西来、从北疆南下的游牧力量,在平息了内部纷争后,沿着丝绸之路和连接南北疆的天山马道、隘口,一次次潮水般覆盖绿洲城国,建立游牧性质的地方政权。

    总体来说,中央王朝对西域的经营最为持之以恒、绵远悠长。“人主之国”的韧性,隐约如历史之“经线”,一以贯之,气息深厚。而每当“经线”气若游丝,陷于内乱而自顾不暇、力有不逮而废弛收缩之时,“马主之国”的轻灵闪动、迅疾易变,如“鸟居逐牧”,沿“三座大山”,飞来飞去,落脚在西域的绿洲。众多游牧力量,“走马灯”般轮番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及时穿插,以色彩缤纷的“纬线”与一以贯之的“经线”密密交织。如此,终成正果,收归一统,大成中华历史之锦绣,使西域如中华华丽披风的壮美一角,飘动于时光的长河。

    中国统一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农耕与游牧,如一对数千年老夫妻,讲起婚姻史,纷争也罢,恩爱也罢,打到了肉里,也爱到肉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缘混杂,最终不分彼此、融为一体。

    仅仅是汉字,已经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古老文字,今天的学生,还能读懂《诗经》、《论语》、《周易》、《楚辞》……清乾隆时编辑的《四库全书》,竟收录古代著作3457种、79070卷。可以说,没有哪一种文明在文化典籍上,能达到这样的纪录——这是我们古老文化的魂和核,而由观念到社会制度、由观念到物质经济、由观念到普罗大众日常生活的,是祖先丰富浩瀚的心灵和面貌,是壮丽山河、勤劳人民之上的另一个云蒸霞蔚的景象:文化中国——这是一条水量丰沛、源远流长,携带着高原的雪晶、创世神话、游牧炊烟……飘浮着稷、粟、稻、中药、香料、二十四节气、甲骨文、弦歌和水墨……负载着长城、宫阙、大运河、烽烟驰道、丝绸瓷器、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的文明大河,自东方流过。

    从边疆,从四面八方,从众多古代族群,一点一滴,一条条文明之溪,汇成支流、汇成干流,最终汇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大河。而中国古代西域,在陆权时代,更是一条中华文明的重要水道,沟通中西,联系南北,处在文化交流的前沿。这样的格局,直到海权时代的来临,才略有改变。也因此,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西域文化,有着丰富、多样、新鲜、生动的文化因子。一个个风沙中湮灭的故城、烽燧,一具具体质多样、沉睡千年的人类标本,一张张杂驳古奥、甚至在同一张纸上写有多种文字的古代文书,一部部口传心授的民间史诗、民间故事、绚丽传说,一曲曲动听的大曲、歌谣和随歌舞动、灿烂盛开的肢体,见证了统一、和谐、交融、学习的观念、智慧与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域文化
“绿洲桥”视野下的河西走廊、历史中国与区域性世界
古代中国为何要拼命拿下西域?西域有那么重要吗?
施展、王剑利:从河西走廊看“多元互构”
唐朝对吐蕃 很艰难
中国历史上农耕和游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