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人迟暮与帝王悲情

  ■吴丽娱

  读过白居易《长恨歌》的人,大抵都记得“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同样说到杨贵妃的来历,陈鸿所作《长恨歌传》也归因于玄宗在位久,倦于政事而以游宴声色自娱。由于原来受宠的元献皇后和武惠妃都相次去世,“宫中虽良家子千数,无可悦目者,上心忽忽不乐”,驾幸华清宫时但见“左右前后粉色如土”,这才“诏高力士濳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杨贵妃原是玄宗之子寿王妃乃尽人皆知的事实,玄宗占取儿妇固然不免被后人看做是无道昏君,至今出现在影视剧中的也无不是好色误国的反面形象。

  但如果了解唐玄宗的婚姻状况和感情世界,就知道原来玄宗的宫廷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帝王重色是事实,帝王的婚姻生活不能与老百姓相提并论,见于记载的玄宗朝生子生女、有名有位的后妃就有三十位不止。宫廷美人甚多,何至于都落得个“粉色如土”?但如果查一查这些后妃的年龄和生育情况,或者就会有些不一样的理解。

  原来,唐史上记载玄宗共有三十个儿子,活着册封或死后被追封过的有二十三位。但是,这里面开元三年以前封的只有前六子。之后最集中的册封,一次是在开元十二、十三年前后,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在开元十三年的三月。获得册封、加封的皇子有十几位,最后一位便是排行第二十四的义王玼。第二次是剩下六人中的五人,都封在开元二十三年七月。也就是说,玄宗的儿子们,前二十四人至少都生在开元十三年以前,此后生的很少,开元二十三年七月以后便完全没有儿子出生了。

  玄宗还有二十九个女儿,对她们的出生年月无从考察,但推测与生儿子的年龄段应该差不多。女子生育的最佳年龄是二三十岁,再少一般也不能低于十六岁的及笄年。如果生孩子的后妃们年龄最少者开元十三年是十六七岁,到杨贵妃度为女道士进宫的开元二十八年前后,至少也得三十开外。

  其实,玄宗主要的后妃们当时已经不止三十岁了。从各种记载来看,这些受宠或者曾经受宠的后妃们大都是玄宗当皇帝以前入宫的。例如开元十二年被废的王皇后,乃是玄宗为临淄王时聘为妃的。废太子瑛的生母赵丽妃,本娼女,“有才貎,善歌舞,玄宗在潞州得幸”。所谓潞州,乃指中宗时玄宗以王兼潞州别驾。与赵丽妃一起又有鄂王瑶母皇甫德仪、光王琚母刘才人,“皆玄宗在临淄邸以容色见顾,出子朗秀而母加爱焉”。肃宗的母亲杨妃即后来的元献皇后,也是在玄宗为太子时就产下了肃宗。这些后妃们的美丽是不言而喻的,杜甫为皇甫德仪作的墓志说她早先像明珠在蚌、美玉处石一样藏于深闺。还有颍王璬的母亲、死后追封婕妤的高才人,墓志形容她“生而俊异,幼而标绝”,冰肤玉颜、艳色浓鲜,美得不仅让族人吃惊,而且竟不敢将她轻易许人,终被时为太子的玄宗纳入宫中。她所生的儿子颍王璬“讨涉无倦,词情莫敌”,为玄宗所钟爱;女儿昌乐公主,“鲜妍神绝,如彼桃李”,被嫁给玄宗的母舅之子。高氏虽然在世时仅为才人位分不高,但得到玄宗宠幸也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从赵丽妃出身的微贱和当时大批妃子的陆续入宫,也许可以见出玄宗年少时的荒唐滥情。但是到了武惠妃(死赠贞顺皇后)主持宫廷的时代,情况似乎有所改变。惠妃幼年入宫,“上即位,特承恩宠”,年龄比以上诸人稍低,却是后来居上。据说王皇后色衰爱弛,武惠妃阴怀侵夺之志,结果皇后被废,而武氏“特赐号惠妃,宫中礼秩,一同皇后”。惠妃大约也是一位能歌善舞、智计多算的女子,唐时即有谈皎所画的武惠妃舞图,想来惠妃的舞姿既能不输赵丽妃,其美惠也不亚于后来的杨贵妃。由于武惠妃出身于武氏,作为唐室的仇家不能立为皇后,但就在同年,玄宗整顿了后宫制度,将原来的四妃九嫔改为三妃六仪。惠妃与赵丽妃、刘华妃即原来的刘才人和皇甫德仪等大约同时得封。惠妃为三妃之首,“宫中号称娘子”,成了后宫的实际主持者。此后直到惠妃去世,竟一直“宠冠后庭”,玄宗也始终对之言听计从,甚至说得上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了。

  所以玄宗大行册封诸子的开元十二、三年,其实与册封妃嫔是连在一起的。不能不说,开元十三年前后的玄宗是走向了帝业的鼎盛期。就在同一年玄宗经过长期的准备之后,终于实现了代表帝王盛世的最高典礼——封禅。而这时的他不仅枝繁叶茂,后继有人,后宫也是到达了“全盛”的时期。除了没有皇后,那些玄宗即位前后纳入的宠妃,全部进入了三妃六仪的系列。她们彼时三十岁上下,恰当珠圆玉润、艳态浓芳,而玄宗也刚刚到达四十岁的壮年,正是精力充沛、意气昂扬,数十子女的生育证明那时玄宗的婚姻生活也许最为丰富多彩。

  不过盛极而衰,玄宗的宫廷生活也不是如同想象的那样不断常换常新,永远生机勃勃。之后玄宗子女的减少不知是不是由于武惠妃的妒悍专房,但惠妃的专宠,却最终导致了开元二十五年太子瑛、鄂王瑶和光王琚三人一日被杀的悲剧。而武惠妃也竟因数见“三庶人作祟”,恐怖成疾,死于当年的十二月中。其企图使己子做太子的努力则彻底落了空。

  闲话不必扯远,要说的是史家提到宫廷斗争大都以帝王的喜新厌旧为出发点,但是否完全如此呢?宰相张说为赵丽妃所作墓志说她死于开元十四年,时年三十四,距封妃才不过一二年之久,根本谈不到史书所说的“爱驰”。皇甫德仪则死于开元二十三年,死时年已四十二岁,之前元献皇后、刘华妃大概也都已经死了,所以武惠妃才得以上下其手。不过,这些人的年龄算来都差不多,甚至不存在新旧问题。因为即使是武惠妃死时也已“年四十余”,死于开元二十七年的高婕妤更是到了四十六岁,因此可以说,差不多在杨贵妃进宫以前,玄宗最宠幸的后妃们都已经陆续离开了人世。

  何况即使尚在世,这些昔日的娇颜也已经是美人迟暮。不管是不是因武惠妃之故,反正玄宗上层的后妃甚至常在身边者看来并没有及时补缺,玄宗并没有在旧日的妃子人老珠黄之际另结新欢,以致在惠妃死后竟无人可以排遣忧怀。可以想见当他到达静寂的华清宫时,四顾茫然之下又岂止是粉色如土!曾经与他共过患难、同过欢乐的他最爱的妃子们已经不见踪影,留下的也青春不再。逝去的一切与现实的萧条两相映照,玄宗彼时的心境又岂是凄凉二字了得!

  也许人对感情的要求更在乎心心相印,至少陈鸿所谓“无可悦目者”如换成《资治通鉴》关于玄宗悼念武惠妃不已,“后宫数千无当意者”的说法倒是更符合实际。“无可悦目者”是仅指美貌,而“当意”二字却是需要心灵的感应。这样就不难理解玄宗在初见“肌态丰艳,晓音律,性警颖,善承迎上意”的杨贵妃是何等欣喜,这时的杨贵妃大约是二十二三岁上下,已经快六十岁的唐玄宗终于再一次获得了充满活力、善解人意的伴侣和红颜知己,这在他的帝王生涯中又是何幸如之!尽管最后是以悲剧终场,但玄宗给予杨贵妃的仍然是与惠妃同样,历久弥新的始终爱恋。

  当然玄宗对于那些老去的嫔妃也并非不念旧情。《石仓历代诗选》记有一首玄宗的《题梅妃画真》:

  忆昔娇妃在紫宸,

  铅华不御得天真。

  霜绡虽似当时态,

  争奈娇波不视人。

  梅妃又名江采苹,以所居处好种梅花以得名。诗中怀念妃子年轻时的美貌自然,深感画中的美人远不如真人生动可爱,思恋之情跃然纸上。诗似乎来自笔记小说,言事在天宝乱后,玄宗见到写真后,竟梦见梅妃仿佛“隔竹间泣,含涕障袂,如花朦雾露状”,自言死于乱兵之手。又说梅妃早先因被杨妃所妒迁上阳宫,玄宗曾赐珍珠一斛表达思念之情,梅妃拒绝收受,写了谢诗一首回复:

  桂叶双眉久不描,

  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尽日无梳洗,

  何必珍珠慰寂寥。

  读到这首诗的人无不怪罪玄宗的薄幸,过去旧文人还将笔记小说所记捕风捉影之事编为戏剧,演绎梅妃与杨贵妃争风吃醋之事。但一说梅妃是开元初选入宫中,杨贵妃开元末入宫,天宝四年才正式册封。开元初即使是年方二八的佳人,到了这时也要是年逾四十之半老徐娘,岂有再与盛年杨贵妃较量之资本!“长门尽日无梳洗”,与其说是发泄对玄宗的不满,倒不如是对自己处境的感伤,笔记小说不可尽信,但如果说诗是反映美人迟暮的悲哀倒也说得通。

  古代帝王的风流韵史千载之下似乎早已盖棺定论,但历史的场景往往并不是人们的想当然而能够确定。抛开其他因素不谈,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去世前已是四十余岁,“宛转蛾眉马前死”的杨贵妃竟也是三十八岁,她们在世时玄宗的爱恋如一,死后念念不忘,是不是体现了玄宗浪漫钟情的一面呢?美人迟暮与帝王悲情或者也是帝王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皇帝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妃
历代帝王的选美标准
杜甫《唐故德仪赠淑妃皇甫氏神道碑》解读
皇帝后宫揭秘:“守宫”砂确有其事
风流帝王多情亦专情 英雄美人潞州构筑温柔乡
历代帝王选嫔妃都是啥标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