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学自主招生的十年巨变

大学自主招生的十年巨变(附照片)


  追溯各大学在自主选拔录取过程中的政策演变,无论是学校间的角力、抱团,还是致力于选拔拔尖人才的种种尝试——自主招生走过的10年路,也是大学苦苦求索人才培养改革的10年探索。
  2003年,包括北大、清华在内的国内22所高校率先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其时,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等学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规定,自主选拔录取招生人数不超过试点学校当年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故俗称“5%自主招生”。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省级招办应向考生选报的试点学校投档。
  在上海,复旦交大等高校曾各有自己的选才思路。比如,复旦曾圈定三种学生,一种是参加复旦大学自行组织的“保送生暨优秀高中毕业生选拔测试”的学生中的优秀者,一种是部分中学校长推荐的优秀学生,一种是自荐的优秀生。上海交大则通过冬令营进行第一轮选拔,之后再经过面试或测试等方式确定自主招生对象。有资格入围的考生多是学科竞赛的优胜者。
  2006年,复旦、交大两校开始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与2003年22所高校开始的“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有一点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两所高校以面试成绩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而高考成绩只作为参考依据,此举当时被称为“破冰之举”。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复旦大学正式推出了“千分考”。
  仅仅两年之后,富有特色的“单兵作战”,不得不让位于抱团掐尖的高校“联盟”。
  2009年10月清华大学与上海交大、中科大、南京大学和西安交大协议结成“五校联考”,并在2010年1月16日进行了自主招生选拔的联合笔试,形成了最早的“华约”五校。2010年10月23日和11月20日,浙江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先后加入了“华约”。
  2010年11月22日,北京大学联合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六所高校同时在招生网上发布公告,宣称七校将举行自主选拔联合考试,“华约”与“北约”的对峙格局正式形成。当年11月25日,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六所高校宣布加入“北约”,“北约”联盟扩充至13所高校。
  2010年11月25日,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八所以理工科见长的高校宣布将合作自主招生,并签署了《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同盟”(或称“卓约”)的诞生。之后随着重庆大学的加入,“同盟”扩至9校。
  到2010年,全国已有80所一本院校取得自主招生特权。一批重点高校更获权突破5%的名额限制,比例可达10%。
  高校自主招生三大“联盟”形成后,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争议,甚至被称为“小高考”。
  2011年12月,复旦大学公布《2012年“望道计划”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招生简章》,最大的变化就是该校不再参加“北约”自主招生联考,同年退出“北约”的还有南开。谈及原因时,复旦披露了一条重要消息:与往年相比,近年联考平均录取率为10%左右,而复旦上一年自主试点联考板块的实际录取率低于2%。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享受到招生优惠政策,只是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2015年起将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国统一高考后进行
“华约”与“北约”联考
2014年自主招生四大联盟特色及点评
“北约”活“华约”难 自主招生考题各具风格
北约、华约、卓约自主招生
新一轮高校自主招生“暗战”开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