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参拜米颠

参拜米颠


  ■郑培凯
  去年夏天,在两个月期间,我和米芾(1051-1107)有两次意外的邂逅,第一次在镇江,第二次在婺源。镇江古名润州,又名京口,在唐宋时期是个大地方,与扬州隔着长江相对,江中有金山、焦山两岛,是江南重要的津口。米芾的父亲原来住在湖北襄阳,后来迁到润州的丹徒,所以米芾的书迹虽然自题"米襄阳",却也算是"吴人"。米芾晚年定居润州,按照《京口耆旧传》及《襄阳县志》的说法,他死后葬在黄鹤山。
  初夏时分,我在镇江考察,负责接待的老王知道我浸润书法多年,问我,要不要去看看米芾的墓。当然好啊,求之不得。老王说,地点在镇江城南,那里本来有个鹤林寺,现在寺庙已经拆了,具体的方位不那么清楚,得找个认路的。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位同事,说去年经过那里,墓还在。于是,就开车往城南,寻访米芾墓。在城南大马路兜了几圈,没找到,只好问问当地的老乡。米芾墓?米芾的墓?没听过。我们在这一带住了一辈子,没听过什么米芾墓,米市墓倒是有一个。我赶紧点头哈腰,说,是是是,就是米市墓。老乡指点了一番,原来就在附近,只是拆迁工地太多,街道都变了,认路的同事说,全然认不得了。
  米芾墓建在一面山坡的顶端,有好几段石阶引导向上。先看到一座石牌坊,上书大字"米芾墓",是启功题的字。石柱上有一对联语"抔土足千秋襄阳文史宣和笔,丛林才数武宋朝郎署米家山。"题写的名字已经漶漫,好像是"叶震东重修"几个字。爬到坡顶,就是米芾的墓了,墓碑上写的是"宋礼部员外郎米芾元章之墓",上款是"一九八七年春日重修",后面是"曼殊后学启功敬题"。启功的字固然是好,但是太过秀媚,与米元章的天真奇谲、沉着飞翥放在一起,似乎像邓丽君与帕瓦罗蒂合唱一曲,有点格格不入。
  正在瞻仰之际,突然看到山下来了一批军人,十几个年轻的解放军,人人手里拿着一把笤帚,打扫起米芾墓的周遭。他们清理得很认真,先捡了散布在石阶上的枯枝败叶,再细细打扫地面。我不禁感到好奇,难道是什么部队分管米芾墓,要时时整饬墓道吗?我问一个小伙子,知道这是谁的墓吗?不知道。一连问了好几个,都说不知道。最后问到一个英气勃勃的小青年,回答说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墓,米芾很了不起,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与苏东坡齐名的。我不禁刮目相看,问他这些知识哪里学的,他说,书上读到的。再问,为什么其他的战士都不知道呢?他说,哦,他们是兵,没兴趣读书,我是大学生,当班长,要随时增长知识的。
  离开墓园的时候,我端端正正站在米芾墓前,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心想,米芾向怪石下拜,人以为癫,我向米芾下拜,应该是正常的仰慕行为吧。
  至于婺源,按照翁方纲的《米海岳年谱》来看,米芾大概是未曾涉足的。但是,米芾爱石成癖,迷恋怪石,甚至向石头下拜,称之为"石兄",被世人认为癫狂。他还写过《砚史》,仔细探讨了肇庆的端砚与婺源的歙砚,讲到砚台最主要的功用是"发墨":"石理发墨为上,色次之,形制工拙,又其次,文藻缘饰,虽天然,失砚之用。"然而,米芾绝对不是砚台的功用论者,看《砚史》的结尾就知道,他对奇诡怪异的砚石是多么喜欢,说到自己收藏的两块歙石,简直是眉飞色舞,爱不释手:"吾收一青翠叠石,坚响,三层,傍一嵌'磨墨',上出一峰,高尺余,顶复平,嵌岩如乱云,四垂以覆砚。以水泽顶,则随叶垂珠滴砚心,上有铭识,事见唐庄南杰赋,乃历代所宝也。又收一正紫石,四叠,下有座有足,巧于瘿盂。足上起一枝,细狭,枝上盘两叠,长七寸余,阔四寸余,如灵芝。首锐下阔,天然凤池之象,中微凹,点水磨墨,可书十幅纸,石理在方城之右。此非人力所成,信天下之瑰宝也。"
  夏末时节,我到了婺源,参观了婺源博物馆。馆长说,上次你来得匆忙,只看了展览厅里的陈列,没给你看好东西。这次,总要拿出点东西,免得你回去嘀咕。先拿了一件江永的印章"留余轩",朱文圆印,格局大方。又拿出一幅画来,下方画的是一只白鹭,上面是一棵桂花老树,点点桂花开得正盛,一只雀鸟斜挂在枝头,桂树后面是一丛胭脂色的芍药,设色匀称大方,细腻传神,是大手笔。我说,这是沈铨一脉的,不过比一般的沈铨要好。馆长说,算你有眼力,这是沈铨的老师晚山胡湄的作品,怎么样,精彩吧?他又说,还有精彩的,便拿出一块石头,约莫手掌般大,很像黄石假山缩影,共呈四叠,然而最上两叠却又嵌入直立的石身,很难确定到底可算几叠。石头摩挲得光滑,已经不知经过多少代了。馆长似笑非笑看着我,问,你看这是谁的?谁的?我怎么知道是谁的?总不会是米芾的吧?他大笑出声,把石头翻过来,上面刻着篆书"米制之四",是米芾为自己做的第四块可以把玩的石头。座底还有两段刻字,一是楷书"小赤壁。子昂",二是草书"是耶非耶,宜吾淞之山耶?东海翁"。哈哈,居然真是米芾把玩的石头。
  我拿在手上把玩了一番,跟馆长说,这块石头太小,叫他"石弟"吧。馆长说,不行,不行,这块石头制好迄今,有千年历史了,我们应该叫他石爷爷,或是石祖宗才像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征润州看镇江
探索·发现《诗话镇江》解说词
米芾介绍自己居所宝晋斋的帖:《弊居帖》
湖北襄阳:北宋书画家—镇江米芾墓
(1)江苏镇江焦山碑林 (南朝至清.国保)
热点关注|镇江学者为“铜山三苏”讨说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