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空气日报评语有误导

  一个月

  四次雾霾天

  整整一周,北京又遭遇一场雾霾天气,这已经是2013年1月以来雾霾第四次侵扰京城。周二,北京发布了霾黄色预警,大部分地区的能见度小于3000米。2013年的第一个月,北京只有五天是没有雾霾的,连绵一周的雾霾所造成的持续严重污染让人不愿回顾,虽然风吹雾散,但好景不长,人们每每刚享受了几日冬日蓝天,就被一场雾霾生硬阻断,让人重返“自强不吸”的境地。

  十年前,北京遭遇了非典的侵袭,十年后的今天,已经有人发出感慨:“今年北京将迎来雾霾年份了。”演员宋丹丹在微博上发帖:在北京出生长大生活了五十年,出国潮及各种诱惑都没能让我离开这个可爱的城市。今天,我脑子里一直在转:“我该去哪里度晚年呢?”引起了人们的强烈回应,很多人都在反思,北京的空气怎么变成这样了?

  本周一早晨,上班的人们在路上发现,全市笼罩在灰暗浑浊的空气中,北京环境监测机构和美国驻华大使馆的污染指数都显示,当天大部分时候北京的空气质量都处在“危险”水平。美国大使馆每小时更新的空气质量指数显示,白天大部分时候和入夜后,危害健康的PM2.5的浓度都超过了每立方米300微克的“危险”水平。为此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警告公众未来两到三天中尽可能减少外出,因为空气质量不会改善。

  一位名叫史蒂芬·赫西的专栏作家在国外媒体撰文,站在全球的视野对北京的雾霾天气表达了担忧:“从某种程度上说,北京以及全球其他城市的雾霾最终会进入到我们的肺里。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全都是北京人。”

  同样空气

  各国叫法迥异

  简单来说,同样的空气质量,同样的检测数值,在不同的国家,有完全不同的表述方法,在李皓看来,空气质量有合格与否的差别,但是我国使用“良”字的表述很不科学。拿美国的例子来说,空气质量评语选择了人民看得懂的表述,它们是:良好(Good 0-50)、中等(Moderate 51-100)、对敏感人群不健康(Unhealthy for sensitive groups 101-150)、不健康(Unhealthy 151-200)、很不健康(Very unhealthy 201-300)、危险(Hazardous 301-500)。公众一听就明白,今天是否应该少出门,少开车。

  在全球空气质量标准最严格的欧盟国家,空气质量级别评语是:很低(Very Low 0-25)、低(Low 25-50)、中(Medium 50-75)、高(High 75-100)、很高(Very High >100)。    

  即使在发展中国家泰国,空气质量级别的评语也很直白:良好(Good 0-50)、中等(Moderate 51-100)、不健康(Unhealthful 101-200)、很不健康(Very unhealthful 201-300)、危险(Hazardous 301-500)。

  事实上,欧美国家的城市空气质量也经历过一个由差变好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李皓去欧洲留学时,她也经常在冬季看到那里有北京如今经常出现的雾霾天气。因此她认为,中国城市今天的空气污染状况很像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的水平,目前中国也正在面临着严重的空气污染的挑战。

  我们的良

  美国叫中等

  面对能见度越来越低、空气质量越来越差的雾霾天,很多市民已经怨声载道了,但环保局发布的监测结果就更让一些人感到不解,都已经这样了,为什么有时候日报评语却仅仅为“轻度污染”,这引起了一些公众的不满,有一些网友甚至怀疑监测数据有问题——为什么我们的感知和空气质量日报总是存在巨大的差异呢?记者对长期关注这一领域的环境教育学者、留德博士李皓进行了专访。

  李皓认为,环保部门的监测数据来自科学仪器,随便怀疑不是科学的态度,但公众对“轻度污染”的评语表达不满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为它不是科学的语言。而评语表达不准确正是我国现行空气质量日报的致命伤。

  据李皓介绍,我国新发布的空气质量指数分为6级,级别评语是:优(0-50,一级)、良(51-100,二级)、轻度污染(101-150,三级)、中度污染(151-200,四级)、重度污染(201-300,五级)与严重污染(>300,六级)。括号中的数值是空气质量指数,数值越高,表明污染物浓度越大。但“优、良、污染”这样的评语老百姓看不明白。所以,尽管空气质量每天播报,人们仍不清楚:今天的空气到底是安全还是不安全。

  据了解,我国在制定空气质量标准时参考了美国标准。李皓告诉记者,美国对0-50级别的评语为Good(良好),我国却翻译为“优”;对51-100级别,美国的评语是Moderate(中等),我国却称为“良”。中国公众以为“良”就是“良好”的意思,其实不然;到101-150级别时,美国的评语是“对敏感人群不健康”,而我国的评语为“轻度污染”。含糊的级别评语导致了绝大多数中国公众对空气质量已达到对部分人群“不健康”的级别时长期没有警觉。因此,目前公众提出质疑是应当的。

  多个城市

  处于不健康级别

  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中,空气里的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当其污染指数在51-100时,我国城区容许的PM10的日均浓度为51-15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评语为“良”,似乎对健康完全无害。而在此级别,美国的PM10浓度限值与中国相同,但评语则是“中等,特殊敏感的人群应考虑减少过多运动”。对于发展中国家,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一年中,最多有三天PM10的日均浓度最高为150微克/立方米,长期暴露于PM10的浓度不应超过70微克/立方米。但当PM10在51-150微克/立方米的浓度范围内,我国城市的空气质量日报评语均为“良”,这产生了很大的误导。

  在欧盟国家,PM10的日均浓度超过50微克/立方米时,评语为“high (高)”,超过100微克/立方米时,评语为“very high(很高)”,表明对健康不利。李皓认为,中国概念模糊的空气质量评语带来了一个严重的后果,那就是,虽然我国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常处于国际评语的“中等”、“很高”、“不健康”的级别,却一直未让公众知情。她的具体建议是:把中国空气质量级别的评语改为:一级“好”,二级“中等”,三级“不健康”,四级“很不健康”,五级“有危害”,六级:“有强危害”。只有这样做,才能使中国公众对空气质量的好坏一目了然。本报记者 侯振威  

  图一

  为美国环保局EPA网站发布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级别用语和指数范围

  图二

  为德国发布的各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状况和颜色显示安全程度实例

  图三

  为泰国发布的各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指数和级别用语实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近期雾霾频繁 治霾数据与民众感受“打架”
空气质量“轻微污染”和“轻度污染”的区别
德国鲁尔工业区治理雾霾的措施与启示
健康杀手:PM2.5解读
马路边PM2.5最高 专家教你4招抵御PM2.5
德国曾经的雾霾是如何消失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