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类勿忘自身兽性犹存

人类勿忘自身兽性犹存(附照片)


《动物的沉默》约翰·格雷著
资料图片
  编译/黎文
  英国政治哲学家约翰·格雷(John Gray)近期出版新作《动物的沉默》(The Silence of Animals),探究人们为什么要继续打造各种“现代神话”和“历史瞬间”,来赋予生活以目的和意义。格雷梳理了若干作家的回忆录、诗篇和小说,包括英国新浪潮科幻作家巴拉德(J.G.Ballard)、英国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英国小说家、评论家、编辑福特·马多克斯·福特(Ford Madox Ford),美国诗人约翰·阿什贝利(John Ashbery)和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以及其他一些作家的作品。
  格雷并不相信人性是走在不断“进步”的道路上的,也即人性并非指向文明和启蒙这些“人类的最终目的”。格雷与作为他朋友和导师的以赛亚·伯林一样,反对所有好听的宏大概念——诸如“进步”、“日臻完美的能力”、“唯一正确的生活方式”这些概念。他认为当代人文主义者所唤起的“进步”的理想,其实只是他们对两种不同神话的混淆:苏格拉底式的对理性的迷信,以及基督教式的对救赎的迷信。相反,格雷认为人类不可能超越其原始性、兽性、自私的本能,特别是那些他们无法控制的因素,会使人类变得更加可怕。格雷认为,人类自以为已经跨出远离动物状态的伟大一步,其实是一种现代的傲慢之姿。他追问:我们在饥饿、争斗和被囚禁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他看到的是,我们费尽苦心用各种神话和理想来巧饰自己所生活的世界,而这么拐弯抹角的做法,只是为了尽力掩饰、避免承认我们实际上兽性犹存。
  在格雷看来,尽管大部分的西方人都自以为生活在世俗社会里,但其实构建人类活动意义的宗教冲动始终存在。人类始终热衷于追问:我们是谁?来自哪里?以及最重要的,去向何方?而格雷坚持认为,我们其实哪儿也不会去,这个世界并不是如目的论者所想的,确实拥有一个意义——即如他在上一部书《刍狗:关于人和其他动物的思考》(Straw Dogs:Thoughts on Humans and Other Animals)里引用的老子《道德经》里的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格雷认为,神话的力量,就是从一堆意义的废墟里造出意义,而通过制造神话,一味地迷信人类可以不断进步而日臻完美并忘记我们的动物本性,则会导致更大的灾难——这就是全球资本家、各类宗教原教旨主义者以及现代科技的高级祭司们正在做的事。
  格雷于1948年出生在英国南希尔茨,毕业于牛津大学。他对分析哲学和思想史两个领域颇感兴趣,曾在牛津大学担任政治学教授,在伦敦政经学院教授欧洲思想。2008年,他告别学术生涯,专事写作,现在是英国最具争议的作家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机器人
男女友谊能不能惊得起过夜
约翰·厄普代克的人生观
兽性
动物 飞禽 昆虫音画荟集
人之初,性本兽 其实人性最初不存在善恶之分,有的只是动物的本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