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茶艺之美
茶艺之美
陈铭华
  陈铭华

  喝茶与品茶不同,喝茶是为了解渴,满足生理需要;品茶则是为了精神需求,重在意境,从茶汤的色、香、味、形之中得到艺术欣赏和审美情趣。以审美为主要特征的茶艺滥觞于晋代,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演变而逐步成熟定形。晋代杜育《荈赋》对茶汤沫饽的描绘:“惟兹初成,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成为对茶汤审美的标准。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提出“益茶”之说,即茶具选配要衬益茶汤之色。如果说杜育对“茶汤沫饽”的描绘是茶技所创造的自然之美,那么陆羽“益茶”之说则是自觉为之的艺术追求。

  中唐是品茶艺术的成熟时期,这时人们已从审美情趣的角度来品茶。唐代诗僧皎然《饮茶歌诮崖石使君》诗中,通过“三饮”的过程,叙说他端着飘香的瓷碗饮茶时从解困、清神到悟道的美妙感觉,即从生理上的满足到精神上的享受;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中描绘饮“七碗茶”的不同感受。当饮到第五碗至第七碗时,已是身轻神爽,飘飘欲仙,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诗人们在品茶中受到心灵的感动,便激发了这番感叹与抒怀。历代文人学士都把玩茶作为风雅之事。宋代文人士子热衷斗茶与分茶,为“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互相赠茶索泉成风,当时茶艺活动已成为一种自觉的艺术实践。南宋诗人徐玑诗云:“身健却缘餐饭少,诗清都为饮茶多。”道出了古今爱茶人对茶的钟爱与感受。明代改为散茶撮泡以后,更加看重茶汤的滋味和香气,较茶品、争技艺,成为时人应有的风尚。明代张源在《茶录》中把茶技艺中精华与核心直接称为茶道。当代茶人融汇历代茶人的智慧与创造,赋予茶艺之美更为丰富的灵性和内涵,通过茶艺活动陶冶情操,培养情趣,使人们达到一种平静和谐的精神境界。

  同样冲泡、品饮一杯茶,由于每个人自身秉赋、文化修养和社会阅历的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受与思悟。茶艺之美不仅仅是艺术与生活的结合,蕴含着人生哲理。它的魅力和生命力,或许就在个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国饮茶法(茶艺)审美特征管窥
茶艺用茶之道
茶中诗画 宋朝古茶艺为何如此出名?
茶科普 | 《习茶精要》之何为茶艺
喝茶不用公道杯,你将缺少一份情趣
走在古文明成长路上的茶 ——《与茶一起 走在哲学的路上》之十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