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授装扮趣谈

  王乾荣

  青年听当红教授演讲后,写下他的赞语:“虽然研究古典文学,打扮却不古典,一头短发,一件黑白相间、女人味很浓的无袖连衣短裙,特别是那条项链,戴在她颈上,也挺和谐。”新闻也说,教授的视听形象,令受众如醉如痴。 

  我有点小小疑惑:“粉丝”和记者,怎不把注意力聚焦在人家讲的“古典文学”上呢? 

  教授装扮摩登,成为大众偶像,如今不在话下。这,与张中行先生在《负暄琐话》及其“续话”、“三话”里所写的教授,确实大异其趣。 

  时代变了。 

  中行先生只三画两点,那些学人高士,就活了,性格特征毕现,各具色彩,读之,如在活动的文化史人物画廊观览了一番。 

  发现一个极其表层现象,即越是大学问家、天才、饱学之士,用时髦话说就是越不善“包装”,用中行先生妙语说,便是越“朴厚”。试举数例于后。 

  多科大学者季羡林,“是名教授,还有几项煊赫的头衔,副校长、系主任、研究所所长,可是看装束,像是永远配不上,一身旧中山服、布鞋,如果在路上走,手里提的经常是圆筒形上端缀两条带的旧书包”。在描述了季先生形象后,张中行又说:“在我见过的诸多知名学者中,像这样的就难于找到第二位。” 

  然而大概中行先生健忘,就装束说,他还写过一个更甚于季先生的,即中国现代数一数二的大哲学家熊十力。中行先生说他:“不注意日常外表,在我认识的前辈里,熊先生是第一位。衣服像是定做的,样子在僧与俗之间,袜子是白布的,高筒,十足的僧式。”更绝的是,“夏天,他总是穿一条中式的布裤,上身光着,无论来什么人,年轻的女弟子、学界名人、政界要人,他都是这样,毫无局促之态。” 

  而年轻辈里,又有后来居上者,是怪画家张守义。中行先生借守义熟人霍达的话说张:“头发那么长、那么乱,脸色又似乎几十年来未曾洗过,完全适用于一个现代的词儿,‘蓬头垢面’,和他的作品似乎一点儿‘不搭界’,不被人认为是流浪汉才怪呢!” 

  还有个古典文学才女赵丽雅,衣服“不只陈旧,而且不合身”,鞋“像是总比脚长半寸”,其人“像个蜷伏街头的流浪汉”。 

  得,已经一男一女两位“拉兹”了。 

  怎样解释这现象呢? 

  季先生,“他会的太多,而且既精且深”,如古吐火罗语,满世界只四五个人能懂,季是其一,他用得着“包装”吗? 

  熊先生,“是一个治学之外一切都不顾的人”,“表面”文章,做它何用? 

  张守义,“原来他的怪只是不同于常,常人是生活在柴米油盐的世界里,他不然,是由深情热爱出发,生活在充满幻想的艺术世界里。对于家常事,他就视而不见。” 

  赵女士也是,只顾买书、编书、读书、写书去了,千字文一挥而就,其他一概置之度外,弄到连丈夫和孩子有“意见”,也只好用稿酬去“调节”一下了事。 

  更深一层答案,仍需找中行先生。 

  在《两位美学家》一篇里,中行先生看宗白华,是“黑面白发,穿得很旧,有时很破”;朱光潜,“衣服一看就知是多年前的”。两位美学泰斗的装束,又牵涉到人的内在和外在的关系问题。

  美学大师形象若此,像是“离美很远”,但“这只是顾内而忘了外”。看照片,中行先生显然也属这类高士,他于是就这个老掉牙的问题有感而发:“发展科技,有了成果,增加点六根的享受也是意中事。但内外不能兼顾,甚至互为消长,比如时装太时尚,系列化妆品太系列,因而看到芥子就顾想到须弥,有生命树上的花而不能使之变成小诗,那就所得太少,所失太多了。” 

  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就看咱们怎么辩证。 

  我少年时,上个世纪50年代,听一首民谣,至今记忆犹新,是:“头上搽得光,脸上抹得香,上下一身新,皮鞋贼又亮,只因不劳动,人人说他脏。”当时的人还有这样朴素的审美观念。如今摩登时代,讲究包装,女人以露脐为美。上述那教授,连衣裙短了点儿,不算过分,但听众的眸子,已由学问转向造型了。

  今天很少人论及包装与创造、与荣誉的关系问题,所以中行先生之言,虽迂阔但格外宝贵。

  当然,包装,我理解还含着浮誉虚名,不仅仅是修饰化妆之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6、72、108趣谈
启功先生趣谈书法悬腕
中国古典文学资料 阳明先生文录
张中行:开头结尾及其间
古代装束着用图解
靓丽装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