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碗花茶久香不去
 
□许志杰
  有了问茶齐鲁的念头,就回家寻找那棵曾经伴着我们成长的老茶树。可惜,老茶树没有了,老茶树的主人也于今年初以89岁高龄仙逝客乡。我自唏嘘,村里唯一了解这棵老茶树身世、讲得出老茶树的一些故事的人,走了。感叹树与人生之息息相通,老人身后无嗣,前几年老伴去世以后就收拾了全部家当,去了小时候曾经跟他一起生活过的妻妹之子在黑龙江绥化的家。老人离家之后,老茶树也日渐枯萎,慢慢折枝而逝,连一丝的根系都没有留下。
  我问了几位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都说从记事起就看见这棵老茶树,那时候就比碗口粗了。茶树长得慢,尤其在山东这个地方,每年的生长期相对较短,长得就更慢。老人们判断,碗口粗的茶树至少需要100年的生长期,到现在大概有200年。
  时间由此推到200年前的一桩与茶树的历史相关的所谓公案。1824年驻印度的英国少校布鲁士在印度阿萨姆省沙地耶意外发现了野生茶树,无知者无畏的英国上校把这一所谓发现传播出去,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美洲的一些茶叶研究专家据此臆测,茶叶的原产地不是在中国,从此国际茶叶界展开了长达几十年的关于茶树原产地之争。《阿萨姆的茶树》的作者贝尔登,《茶叶指南》的作者布莱克,这两个固执的英国佬坚决主张茶叶的原产地在印度。美国人乌克斯也跟着瞎掺和,在他写的《茶叶全书》中,像和事老一样的抛出茶叶的原产地在东南亚地区,包括中国云南以及与之相邻的缅甸、泰国、印度支那等国家和地区。
  这样的谬论一直毫无阻挡、漫无边际地传播了近百年。谬误重复一百遍会成为真理,传播一百年,小溪也会汇聚成洪流。就是这股洪流,将原来从未争议的中国是茶叶的原产国之说法,涤荡得清汤寡水,沦为仅仅是产茶国之一。而此时的日本也摇身一变成为产茶大国,唐朝引去的茶树已经成为参天大树。可怕的是所谓茶道,突然变天,被叫做日本的国宝。日本人认为,元代之后,中国因异族入侵,经历颠沛动荡,致使礼俗流失。日本反而承传唐宋古礼,并把禅学融入茶事,在15世纪形成茶道。
  曾经吸引大批日本使者前来研习茶道的中国,在经历了衰败与反思之后,到上个世纪之初,不得不再回过头来向日本学习茶叶的栽培、加工,以及日本人近乎痴迷的茶道。1922年,也就是英国人布鲁士在印度发现所谓的野生茶树98年之后,一个叫做吴觉农的浙江小伙,被浙江省教育厅招收留学生去日本的茶叶试验场研究学习茶叶。学习期间,吴觉农看到了许多世界各国关于茶叶的生产、加工、贸易的资料,同时发现了流传近百年的布鲁士茶出印度的荒谬结论。吴觉农依据自己掌握的大量真凭实据,写出了《茶树原产地考》一文。他的结论是,印度茶树的栽培起源于1855年,是两个印度人在福建武夷山得到茶种寄回印度,生根发芽的。
  由此提供的科学依据是,我们村里的那棵老茶树早于印度茶树的栽培,至少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而且种子同样来自福建武夷。
  第一次闻到的茶香就是来自福建的茉莉花茶,这是我爷爷的最爱。老人家清晨三件事,一是坐在床上一支烟,二是冲一壶茉莉花茶,三是二两坊子白干。我不喜欢烟的味道,也不识酒滋味,但是那碗花茶留下的香气,却至今喜欢。在我的书房有一棵养了几年的茉莉花,每当花开,香袭人间,每当花落,我就把凋萎的花瓣捡起来放到花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宋代那个最有才华的皇帝徽宗赵佶曾经这样说茶事:“冲淡闲洁,韵高致静。”读来有益,爷爷为什么喝酒的时候喜欢让人陪着,喝茶时却一人独处,原来开了一辈子火车的他也是饮茶有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茶,一片树叶》
茶知识大全—15个问题了解清楚最全的茶叶发展史
简单总结,爱茶人必看的十一部纪录片
一场不该发生的旷日持久的争论:世界茶树原产地在哪?
G20峰会开了,听我细细道来二十国的茶饮文化
茶与茶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