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语文阅读类题目的实质㈤

阅读类题目的实质㈤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俗称的“大阅读”,主要采用简答题目。回答这些题目,既需要清晰的意识思路,也需要充实的内涵积淀;因此也就有相应的双重任务与价值。

“大阅读”在某些省市的试卷里设置“选考题目”:文学类作品大多采用小说文本,实用类文章大多采用传记文本。在某些省市的试卷里不设置“选考题目”,大多采用散文文本。不同文本,对考生的内涵积淀有些差异。一般而言,小说为主选的文学类作品,更侧重要求通达事理人情;传记为主选的实用类文章,更侧重要求书本知识积淀;散文则兼而有之。至于答题的意识思路,三者并无差异。

[例3·传记·2013年全国课标一卷·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飞虎将军”陈纳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

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担任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欣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在上海,陈纳德受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名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技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同时,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报警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虽然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

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当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版头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军的飞机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的代称。

次日清晨,陈纳德收到驻扎在缅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队的报告,说有敌机在附近出没。陈纳德立即复电说:“据过去日本人的惯例,侦察机出现区域的地面重要军事目标,将会在次日,最迟不超过三日遭到空袭,务必严加戒备。”果然不出所料,23日开始,日军连续空袭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迎头痛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仰光的连续空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陈纳德也从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的美国陆军航空队上尉,成为名扬天下的新闻人物。

此后,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陈纳德1942年晋升为准将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贴。1943年晋升为少将,同年12月,成为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1958年临终前又晋升为中将。

抗战八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受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在中国,陈纳德还收获了爱情,1947年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陈纳德的命运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说的,“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陈纳德去世后,安葬在美国阿林顿公墓。墓碑正面镌刻着他生前获得的各种奖章和勋章,背面写着“陈纳德将军之墓”七个中文大字。

                                  (摘编自赵家业《陈纳德》)

[相关链接]

①抗战初期,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战争持“中立”态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国顾问在华帮助中国,要求美国下令让他们离开。美国国务院发布撤回命令,但陈纳德拒不执行,他斩钉截铁地说:“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百度百科)

②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表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地送来情报……为了扩建在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那里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余万民工,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陈纳德回忆录》)

③1990年,美国发行了纪念陈纳德将军的邮票。当年的飞虎队队员每年军人节都要到华盛顿祭奠他。在中国,重庆要建飞虎队纪念馆,昆明把从城里到机场的一条公路,重新命名为陈纳德路。(《北京青年报》2007年11月12日)

[文本思路]

“飞虎将军”陈纳德

来华考察担任航空顾问

训练飞行员组建航空队

首战告捷获飞虎队美誉

仰光空战战果名扬天下

抗日贡献巨大屡获晋升

和中国人民的深厚友谊

墓碑写着七个中文大字

回答“大阅读”选择题目的基本意识是:立足思辨,认清实质。

回答“大阅读”选择题目的大致步骤是:①定位——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信息,在文本中择出与之“照应”的信息,据此确定选项的相关域;②思辨——以全文主旨、内容、情节为背景,在相关域中思辨选项有无根据,是否合乎事情事理、文意文理;③判定——思辨中需要通过联想、推断,自觉调动自己知识和能力的积累,从而快速、准确判定选项的正误。

⑴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在霍勃鲁克的大力推荐下,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亲自给陈纳德写去邀请信,陈纳德接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

B.为扩建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三十多万民工只用三个月就完成全部工程,陈纳德认为,这是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

C.陈纳德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中国抗战立下赫赫战功,自己也从一名退役上尉成为闻名全球的“飞虎将军”。

D.作为一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队长,陈纳德曾经登上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

E.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飞虎队在中国浴血奋战,作出杰出的贡献,因此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

A.文本相关域:霍勃鲁克非常欣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在上海,陈纳德受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赋分:0分。

B.文本相关域: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表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地送来情报……为了扩建在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那里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余万民工,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陈纳德回忆录》)

赋分:1分。

C.文本相关域:……果然不出所料,23日开始,日军连续空袭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迎头痛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仰光的连续空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陈纳德也从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的美国陆军航空队上尉,成为名扬天下的新闻人物。

赋分:3分。

D.文本相关域: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陈纳德1942年晋升为准将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贴。1943年晋升为少将,同年12月,成为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

赋分:2分。

E.文本相关域:抗战八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受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

赋分:0分。

回答现代文阅读简答题目的基本意识是:清晰其途,丰腴其实。思路步骤要清晰明确,回答内容要具体充实。原则是:文本要点无一遗漏,回答无一词无根据。这就需要独立思考,而不能迷信参考答案。

回答现代文阅读简答题目的基本思路是:①提取信息——根据题目要求,在文本中择定重点阅读区域,提取承载重要信息的词句;②转化信息——通过联想、推断,调动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将重要信息转化为答案要点;③连缀要点——根据答案要点之间的主次和逻辑关系,连缀各要点,形成连贯规范的答案。

⑵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

[提取转化信息]

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陈纳德具有战略远见,富有正义感、献身精神和决断品质。

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技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同时,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警报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虽然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陈纳德有卓越的飞行、作战技术和军事理论著作,他富有远见,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建立全国性地面空袭警报系统,又赴美招募志愿者,历经挫折,终获成功。

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此后,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陈纳德指挥有方,多次与日军空战,战绩卓著。

 陈纳德收到驻扎在缅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队的报告,说有敌机在附近出没。陈纳德立即复电说:“据过去日本人的惯例,侦察机出现区域的地面重要军事目标,将会在次日,最迟不超过三日遭到空袭,务必严加戒备。”果然不出所料,23日开始,日军连续空袭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迎头痛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陈纳德在战术上远见卓识,善于总结敌军规律,妥为防范布置,克敌制胜。

[备考答案]陈纳德具有战略远见,富有正义感、献身精神和决断品质。他有卓越的飞行、作战技术和军事理论著作,未雨绸缪,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建立全国性地面空袭警报系统,又赴美招募志愿者,历经挫折,终获成功。在战术上也远见卓识,善于总结敌军规律,妥为防范布置,克敌制胜。他在实战中更是指挥有方,多次与日军空战,战绩卓著。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贡献巨大。

[参考答案]①二战中立下赫赫军功: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建立地面空袭警报系统,组建飞虎队,给日军以沉重打击。②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写有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又准确预测美国会卷入战争以及日本袭击仰光的时间。

⑶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提取转化信息]

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在上海,陈纳德受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陈纳德热爱中国和中国人民,希望为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效劳。

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日本发动侵华战争,陈纳德当即决定留在中国,为中国,也为祖国尽力。

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虽然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赴美招募志愿者,遭遇挫折,从未放弃,艰苦努力,终获成功。

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陈纳德1942年晋升为准将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贴。——战功卓著,晋升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贴。

抗战八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受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在中国,陈纳德还收获了爱情,1947年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陈纳德的命运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说的,“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陈纳德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抗战胜利后,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陈纳德的命运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陈纳德去世后,安葬在美国阿林顿公墓。墓碑正面镌刻着他生前获得的各种奖章和勋章,背面写着“陈纳德将军之墓”七个中文大字。——去世后,仍然情系中国,墓碑背面是“陈纳德将军之墓”七个中文大字。

抗战初期,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战争持“中立”态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国顾问在华帮助中国,要求美国下令让他们离开。美国国务院发布撤回命令,但陈纳德拒不执行,他斩钉截铁地说:“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为了中国抗日胜利,拒绝美国政府的撤回命令与中国人民一同争取胜利。

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表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地送来情报……为了扩建在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那里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余万民工,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陈纳德回忆录》)——在回忆录中追怀中国人民的贡献和生死情谊。

[备考答案]陈纳德热爱中国和中国人民,希望为中国人民的正义事业效劳。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他当即决定留在中国,为中国,也为祖国尽力,甚至不惜拒绝美国政府的撤回命令。他赴美招募志愿者,遭遇挫折,从未放弃,艰苦努力,终获成功。他统领“飞虎队”战功卓著,晋升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贴。陈纳德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抗战胜利后,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陈纳德的命运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在回忆录中追怀中国人民的贡献和生死情谊。去世后,仍然情系中国,墓碑背面是“陈纳德将军之墓”七个中文大字。

[参考答案]①强烈的正义感和过人的勇气:“七七事变”后立即决定留在中国支援抗战,即使美国国务院发布命令也不撤回。②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克服重重困难,招募志愿者来华参战。③真诚正直,善良友爱:主动要求国民政府停发津贴,得到陈香梅的爱情,飞虎队队员每年组织悼念活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苍天!得给电影《大轰炸》的编剧补补历史课
参观飞虎队旧址——阿尼亚房车伴我潇湘行系列
飞虎队那些鲜为人知的史料:首次披露名称的来历
骑行320国道第四季23-昆明飞虎队纪念馆
全面抗战期间,日寇飞机频频轰炸,国共双方是如何防空的
重庆大轰炸:迫蒋投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