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气象学的老前辈
气象学的老前辈
  • 2014年02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竺可桢
□叶兆言
  庚子赔款二期学生中的三杰,相差一两岁,赵元任最小,胡适居中,竺可桢最大。活最长的是赵元任,九十岁。其次是竺可桢,八十五岁。胡适最短,活了七十二岁。三位老同学有太多的共同点,都有学问,都有身份和地位。西方的自由思想给他们打下了基础,又能出于污泥而不染,可以算得上堂堂正正。
  三位的背景其实很相似,都是说吴语的江南人。胡适的籍贯是安徽绩溪,地处皖南,生在上海大东门,听口音仍然还有吴语腔;赵元任是常州人,随着做官的父亲到处走,居家一直是说家乡话。
  竺可桢是浙江上虞人,家境还说得过去。他的中学先是在上海读的,后来又去了唐山路矿学堂。科举取消,当时的父母真不知道该让孩子学什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学路矿。以浙江籍人士为例,鲁迅、马寅初、朱家骅、陈立夫都和矿物打过交道,都是不了了之、半途而废。
  到了美国,与胡适一样,竺可桢一开始也是学习农科。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万事以农为本,他稀里糊涂地就进了农学院。直到本科毕业,才转进哈佛的地理系攻读气象学。这一次,算是入对了门,找到了真爱,不仅非常顺利地拿到了博士学位,而且就此成为中国气象学的一代宗师。
  南京市内的最高处北极阁,现在依然还能看到当年的气象台遗址,不过已改成了气象博物馆。它最初就是由竺可桢领导所建,因为是在山上,用水很不方便,不得不修一条公路,用汽车送水上去。竺可桢给气象定位很高,觉得很多事都离开不了。气象乃万物之首,战争年代,打仗首先要考虑到气象。不仅战时如此,日常也是这样,大到农业,小到出行,刮风下雨都不能不在乎。
  气象学还可以用来研究历史。郭沫若曾向竺请教,唐贵妃得宠之前,玄宗有个梅妃,喜欢在宫中广植傲寒斗雪的梅花。可到了宋朝的苏东坡笔下,已是“关中幸无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陕西一带的梅跑哪去了?竺可桢没被问住,立刻就给出了答案:大量资料证明,由于气候转寒,干旱少雨,唐代关中的梅花到了宋代就全部消失了。
  (本文作者为著名作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竺可桢的遗憾
纪念竺可桢诞辰128周年
竺可桢瘦小,胡适嘲笑:你活不过20岁。22岁时,竺可桢再遇胡适,他依然嘴硬:如你活过60,我向你磕三响头
浙大校长竺可桢:普通人认为他学的是冷门专业,智慧的人看出深意
赵光发:竺可桢【2116】——浙大保姆(2021年9月9日)
名人故事 | 气象学家——竺可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