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除三害》:浪子回头金不换

《除三害》:浪子回头金不换

  • 2014年05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 【PDF版】
□王庆新
  京剧《除三害》演绎了一个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
  剧中人物周处,是一个性格、品行充满矛盾的人。一方面他仗着虎背熊腰、臂力过人,终日佯狂市井、横行霸道、欺压乡民。口中饥渴,就到酒楼茶肆白吃白喝;手中缺钱,就到“各业行商”索要“常例银子”,稍受怠慢就动手打人,甚至“断人生计”。因此,宜兴百姓把他与“猛虎”、“孽蛟”并称“三害”,称得上是个恶人。另一方面,他又豪爽侠义,惜老怜贫。当“独自一人,无依无靠”的田大娘被债主逼债、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及时伸出援手,赶跑逼债人,并赠送银两,要田大娘“拿回家去买些柴米度日”。在田大娘眼里,“周大爷可真是个好人”。
  上述看似矛盾的表现,实际说明周处的“恶”不是本质上的“恶”,而是因自幼父母双亡、无人管教,以致他缺乏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只会盲目而行,率性而为,同时也说明他存在由“恶”变“善”的可能性。
  周处很幸运,遇到了新任宜兴太守王浚。王浚听了乡邻对周处的控告,没有像众人希望的那样“速速拿办”,而是敏锐地意识到他并非怙恶不悛之辈,有改恶从善的可能,而且认定要让他改过自新,靠寻常说服教育的方式不行,必须对症下药,出奇制胜。于是,观众看到了如下好戏。
  大街之上,乔装成“老丈”的王浚,看到醉醺醺而来的周处,故意对天长叹:“唉,看来不成世道了!”周处问他何故作此长叹,王浚说因为宜兴地面“出了三害”,“民不聊生”。周处问是哪三害,王浚答“第一害那南山出了猛虎”,“行路人遇着它难以逃生”;“第二害它比那猛虎还狠”,“长桥下又出了魔怪蛟精”;“若论那第三害越发可恨,它比那南山的猛虎、长桥的孽蛟还狠十分!”周处问:“它又是何禽兽呢?”王浚答:“第三害与虎蛟不能同论,他本是一个有须眉、有志量、雄赳赳、气昂昂,是一个有力之人。”周处不解:“既然是个有须眉的汉子,怎么把他列在这三害之内呢?”王浚说:“只因他父早亡无人教训,因此上成下流作恶欺人。” 
  话说至此,观众早已明白“第三害”指的是谁,可这位周大爷还要“打破沙锅纹(问)到底”:“那被害之家为什么不到县衙去告他呢?”王浚说被害人“怕的是告不成大祸临身”。周处哇呀呀大叫:“听一言来火难忍,豪杰动了杀人心!这厮他叫何名姓?我要扒他的皮,我抽了他的筋!”周处的“侠肝义胆”被激起来了,他也就被王太守结结实实地“绕”进去了。看看时机成熟,王浚才“抖包袱”说出“他姓周名处字子隐”!
  周处闻言“好一似霹雳当头震,心如刀割汗淋身”,他以为自己是个“奇男子”,想不到“三害”会有他的名。不过,他的确是条汉子,在“自愧自怒自伤情”的同时下定决心:“我不除三害誓不为人!”经过一天一夜的浴血搏斗,他果然把猛虎、孽蛟都杀死了。然而,当他筋疲力尽、伤痕累累地回到岸上时,更加让他震惊的事情发生了:众人误以为他已与孽蛟同归于尽,正在“把酒庆贺”。严酷的现实告诉他,他并未因除掉两害得到乡邻的宽恕。这让他十分沮丧,痛不欲生,想“提剑自刎”。这时王浚及时赶到劝解,肯定周处“今灭虎除蛟为宜兴除害,其功非小”,希望他“痛改前非,立志报国”。周处接受王浚的训诫,拜别乡邻,“去往京师,投访名师”。后因“励志好学”,终成品学兼优、文武兼备的人才,受到当政者重用,官至东吴御史中丞,且为官清正,受到民众赞誉。
  《除三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具备明辨是非、区分善恶的能力,才能把握方向,走上正道,成为对社会、对民众有用的人,从而实现自身价值。反之,如果荣辱颠倒、是非不明、善恶不辨,只能南辕北辙,在错误的道路上愈走愈远,而且本领越大,为害越重。
  (本文作者著有《京剧优秀剧目欣赏》一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戏曲欣赏】京剧经典:040《除三害》{三版本}
【微信剧场】方荣翔、宋玉庆等演唱的《除三害》
发现南京 | 地名牌上的虎
古代寓言故事:周处除害
周处斩蛟
杀虎斩蛟,祸害周处浪子回头都能做官,你还有什么借口不努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