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城印记

古城印记

    □俞扬(海陵)

    城区街巷桥梁的名

    泰州多桥,这些桥多半建于明代或明代以前,不少桥建成之日虽然“肇赐嘉名”,平时说的往往是另一个名字。泰州历史最久的桥,有文字可以查考的该数暮春桥。南唐的徐铉,就是那位给《说文解字》作注的大学者,曾被贬为泰州司户掾,在泰州时有一诗题为《附书与钟郎中,因寄京妓越宾》:“暮春桥下手封书,寄向江南问越姑。不道诸郎少欢笑,经年相别忆侬无。”见《徐公文集》卷三。“暮春桥下手封书”句末自注:“海陵桥名。”不知徐铉就住在暮春桥附近不远呢,还是当时送人去金陵、广陵往往只送到暮春桥,如长安的灞桥、成都的万里桥一样呢?似乎后者可能更大,暮春桥距南唐泰州的子城已相当远,再向南就是通向东都广陵的运盐河了。暮春桥别名很多,又称丰利桥、高草桥、里高桥,《崇祯泰州志》卷二“桥渡”在“丰利桥”下注:“自南村负草来鬻者多聚此,俗呼高草桥,此南水门入第一桥也。旧名暮春桥,淳熙三年(1176年)建,近圯,省祭夏时雨募修。”《道光泰州志》卷四“河渠”,在“丰利桥”下加注“今呼为里高桥”。桥为高拱桥,又在州城之里,称为里高桥,表示跟南门外运盐河上的高桥相区别。暮春桥是旧名,丰利桥是后起名,高草桥、里高桥都是百姓日常称呼。淳熙已是南宋,说“建”,当是重建。一座桥四个名字,暮春桥、丰利桥都相当雅致,但流行的是俗称。明代叫高草桥,是不是后来“负草来鬻者”少了、没有了,于是改称里高桥?不少老人至今仍然叫它里高桥,沿用的是清代后期以来的称呼,尽管民国时期已由高桥改为平桥了。

    画家陈逸飞的名作《双桥》,画的是周庄排列成“八”字的两座明代古桥,世德桥和永安桥。泰州也有八字桥,还是南宋的,比周庄的要早几百年,这就是嘉定桥和乐真桥。《崇祯泰州志》说到嘉定桥时注云:“在街心。绍兴十年(1140年)守王  创开东西市河建。嘉定七年(1214年)修,以年号名。洪武三年(1370年),守张遇林重修。旧名日中桥,俗名八字桥,又曰小市桥。”“俗名八字桥”有点费解,《万历泰州志》说得就明白了:“与乐真桥共谓之八字桥。”(卷二“桥渡”)乐真桥,《崇祯泰州志》注云:“淳熙十二年(1185年)守万钟建,嘉定七年守李洪重建。南水门入第三桥。”嘉定桥跨东西市河,南北向,乐真桥东西向,跨中市河,东西市河跟中市河相交成“十”字,嘉定桥跟乐真桥也就构成“八”字。嘉定桥是大街的一部分,“在街心”,形体较大,俗称大八字桥,乐真桥则称为小八字桥。宋代泰州的商贸中心在嘉定桥稍南的登仙桥一带,嘉定桥大约也热闹,建桥之时,按“日中为市”的意思命名为日中桥,俗称小市桥,意思相同。乐真桥的命名,可能源于著名的道观乐真观。无论日中桥、嘉定桥或乐真桥,名字都文雅可喜,百姓却只用俗称八字桥,“八字桥”这个名称实在太形象了。这个名称嘉定年间已经流行,南宋的《舆地纪胜》已加记载(见卷四十),算来近八百年。大小八字桥历经由高改平再废桥成路,不过直到今天,“八字桥”三个字仍然活着,构成“八字桥东街、八字桥西街、八字桥南小街”等等,俗称深入人心,非同一般。税务桥的情况十分相似。税务桥是太平桥的俗称。《崇祯泰州志》“太平桥”下注:“淳熙十一年(1184年)守万钟建,嘉定十一年(1218年)李骏重建,又圯。洪武三年守张遇林建。南水门入第四桥也。以近税务,俗谓之税务桥。”这里的“税务”指税务司。清初宫伟鏐《庭闻州世说》,说它又称崇明桥(卷一)。税务司跟百姓关系密切,它附近的桥用“税务”二字称呼,既好记又好找。到清代,这里没有税务司了,桥名流行的还是早已形成的俗称。今天连桥也没有了,但“税务桥东街、税务桥西街”照用不误,太平桥、崇明桥有几个人知道?(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泰州·小桥流水
海陵城的古桥
水城泰州话桥趣
旧梦中的泰州桥,岁月悠久,幽深曲折......
江苏省通志稿选举志 第十五卷 明清武举人
明代泰州名人储巏的史传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