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俞氏传承慷慨好义

俞氏传承慷慨好义

    泰州俞氏,为城中四大乡绅“宫陈俞缪”之一,其中尤以康熙年间俞瀔、俞梅父子最为有名。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皇帝在扬州谕旨召集泰州俞氏父子,“温纶嘉奖” 俞瀔赐其御书“耆年贻瀫”,赏俞梅御书折扇一把,“特命充维扬诗局纂修官,就近校刊全唐诗集”,圣君多赐,真可谓天恩雨露饶,盛极一时。

    俞梅遂将其带回泰州自己家里来抚养教育,一直养至其成年,为之娶妻成家,才将之送回故乡。张忠震后考中进士,官至御史,对俞梅亦以父事之,被传为美谈。泰州属县如皋一个姓郑的人曾在俞梅手下为官,托俞梅向他人借了一千两银子。郑某后来染病故去,去参加葬礼的俞梅自己拿出俸禄替其还清借贷,赎出了借据在灵前烧去,慷慨好义、雪中送炭的事迹,令人肃然起敬。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大作《舞台生活四十年》一书,卷首第二章“梅家旧事”中亦有一段记叙其祖父“梅巧玲焚券”的故事,如出一辙,泰州门风,已染彻全城。

    俞堉是俞梅的孙子,字容历,乾隆乙酉年的举人,受门风影响,自幼被人称为贤德,性格淳朴的他友爱弟弟,对寡姐更是恭敬而持孝礼。一次他筹措六十两银子欲赴京城,适逢友人吴某“猝患妻丧,贫无以殓”,俞堉立即从自己的旅费中抽出一半为吴家买了棺材,助其完成丧事。乾隆二十一年(1756),江淮间灾荒又逢,邻县江都有个熟人以断炊相告,俞堉遂接济于斯,不想钱却被这个人的侄子给私吞了,俞堉探知情形,遂亲自赴其家,又照前次接济的钱付之,且不说明再送原因,事情后来真相大白,俞堉之德行被广为称传。

    俞梅是著名的才子,《道光泰州志》载其“十岁能文,日成十艺,年十一为郡诸生”。行宫朝圣后,在家丁忧、夺情起复的俞梅奉旨往扬州天宁寺曹寅处报到修书。一年后,《全唐诗》刻印完毕进呈御览,康熙朱批“刻的书甚好”,俞梅因功擢升为翰林院编修,继续在扬州参校《赋汇》、《诗余》诸书,康熙四十九年又奉敕入京参与编撰《康熙字典》、《一统志》、《政治典训》等。在文章称誉南北的同时,俞梅亦是一品行敦厚之人,在其影响下,俞氏门风也在“声伎甲江南”之外,增补了儒雅之风尚。

    上海人张忠震是俞梅故交的儿子,因为父亲去世早,流落在长安街市上,生活苦寒无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祖籍泰兴的清朝御史俞铎与泰州知州刘佑
江苏省通志稿人物志 第九十五卷 文 苑 二 二
泰州萧家巷
汪士鋐行书 洛神赋
扬州图书馆馆藏扬州地方志目录
康熙眼中的施世纶并非神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