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滚起莲湘唱潘庄

滚起莲湘唱潘庄

    淤溪镇潘庄村的“滚莲湘”,据传已有200多年历史,已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说起这种富有地方色彩,男女老少百看不厌的民俗表演形式,里下河的人都熟悉潘庄农民王常山。他的“滚莲湘”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据说他的师傅是一位精通莲湘技巧的武僧,而这位武僧的师傅又是一位名叫刘振喜的当地人。

    “打莲湘”起源于我们里下河的舞龙,由于我们这里过去是十年九涝灾,人们对龙十分崇拜敬畏,从而形成了“打莲湘”的主题。“打莲湘”又称“滚莲湘”,而每招每式则是模仿天龙腾云驾雾的英姿,如龙出水、龙戏水、龙腾飞、龙翻身等动作在“滚莲湘”过程中都有体现。潘庄的“滚莲湘”不同于外地,其特点就在于“滚”,外地也有莲湘表演,但都称之为“打”,而潘庄“滚莲湘”表演定会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滚莲湘”的人手执莲湘,在自己身体的各部位滚击敲打,让莲湘在身上流转滚动。他们还会在地上滚,表演的人边打莲湘边在地上做各种翻滚动作,既雅致秀美、娇柔纤细,又热情豪放、阳刚质朴。“滚莲湘”的动作变化较多,它形式自由,让人感到活泼可爱,再加之它道具简便灵巧,往往表演时再穿插动听的地方小调,气氛浓烈和谐。

    “滚莲湘”表演内容分为“上八盘”、“下八盘”,招招式式别具一格,每个八盘都有不同名称,如向前叫做“前八盘”,向后则称之为“后八盘”,两个动作交换时可以莲湘击地动作作为衔接。“上八盘”动作分为龙出水、龙伸展、龙滚背、龙戏水、龙滚腰、龙腾飞等八项,在表演时,都是腰部向上击打,故名上八盘。下八盘动作分为龙滚腿、跪地龙滚腿、龙翻身等。

    表演下八盘时,演员都要在腰以下滚动击打。“滚莲湘”的高潮是最后的“龙翻身”,表演者坐地击打莲湘,再在地上滚动翻身,莲湘随着滚动分别击打胯、腿等部位,随着悠扬动听的音乐,如蛟龙飞舞,进入仙境。

    “滚莲湘”的主要器具有莲湘,服饰有白毛巾、中式对襟上衣,可选择绿色镶边,浅黄色绸腰带,绿色中式裤,圆口布鞋等,音乐器具一般是二胡、琵琶、三弦等。

    “滚莲湘”的伴奏音乐不拘一格,一般的民间小调、秧歌调以及民间乐曲、歌曲等都可作为伴奏曲调。

    潘庄流传的“滚莲湘”与外地不同,这是因为王常山老人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改革。他的打法动作轻盈,舞姿优美,节奏明快,转换自如,没有固定的伴奏曲调。他喜欢的伴奏曲调大都是“三弄”、“杨柳青”、“四季游春”、“卖杂货”等乐曲。王常山的莲湘梅花越打越快,越打越舒展,越打越精彩,也让人越看越享受。他从站打、翻打到跪打,直至卧打、滚打,给观众以热情奔放、勇往直前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听潘庄的前辈们介绍,上世纪80年代以前,他的莲湘曾经轰动了省内外,不少外地的文化干部以及本地的文艺爱好者都前来登门求艺。当时,一位姓洪的公社社长专门把他安排到公社,让他安安心心向人们传授莲湘艺术,此举为继续发扬莲湘艺术起到很大作用。

    1959年秋,泰州举行群众文艺表演,王常山的“滚莲湘”获得了一等奖和节目挖掘奖。因此,他被留下继续排练,还专门安排16名女演员在外围陪打,让他一人在中心进行滚打表演,在全省群众文艺调演时,喜获表演特等奖、节目挖掘奖和组织奖三大奖项,后来还参加全省巡回表演。

    1984年,王常山的“滚莲湘”又参加了《中国文艺十大集成》舞蹈调演,又获多项奖。

    1985年,“滚莲湘”被入选《中国民间舞蹈集成》。

    在获得多项荣誉以后,王常山并不满足,他和有关专家一起继续钻研发展莲湘艺术。民间舞蹈家李强、李道功都为此做出了很大贡献,“滚莲湘”不仅成为健身莲湘,而且被介绍到国内外演出。

    1995年,王常山去世以后,在市文化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滚莲湘”仍然在演,因为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人们百看不厌,我们相信许多年后,人们也一定还会喜爱这种表演形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反贪风暴3》票房大爆,古天乐又一部新片杀了过来!
非遗中国:越剧|越剧|非遗|戏曲
42太极剑常山表演
白素平 | 战鼓情
国产电影:《铁血娇娃》(动作)
常山赵子龙 (原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