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人生太纠结,“忘”是必须的
□涂光社
在庄子之前和之后,“忘”的精神状态常被人们生动地描绘于笔下。《论语·述而》中孔子自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其实,“不知老之将至”也是忘。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是忘;苏东坡赤壁泛舟淡然忘归是忘;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恍然若识以及发呆说痴之时也有所忘……寓言中“入市捉金”者对周围无所顾忌是忘,古人在城门口的闹市能专心读书也有所忘……还有见利忘义、忘恩负义、得意忘形、流连忘返之类成语。
人们常说的忘主要是不自觉的,被动的,也就是无意为之。很少像《庄子》中那样,忘被看做是一种主动的、自为的手段,一种思维和生存方式,一种精神境界。由“忘”组合的论述涉及思维取向和精神自由如何获得的问题,也即庄子要求和希望人们“忘”什么和怎样去“忘”的问题,也描述了达于“忘”境的精神状态。其要义在于把握心灵的净化、思维空间的廓清,追寻无差别的精神境界。
“忘”什么:忘年忘义,振于无竟
“忘”字在《庄子》全书出现了86次。“忘”在《庄子》的第一次出现是在《齐物论》:
忘年忘义,振于无竟,故寓诸无竟。
“年”为人生的岁月,指生命的寿夭。“义”是众所认可的道德规范,指导社会生活行为的准则;而“竟”则与“境”同,“无竟”就是虚无境界,是“忘”的目的。“忘年忘义”包括对“年”、“义”两方面的超越。
人类自从有了自我意识以来,对生命有限的忧惧就是最普遍的情结。在古代中国,社会意识中影响力最为强大的就是“天经地义”、名正言顺的伦常是非。庄子以为只有摆脱了对生命短暂的忧惧和伦常是非的束缚才能“振于无竟”,在虚无的境界中获得旺盛的生机和充分的精神自由。“无竟”是智慧生命理想的游履和寄寓之处。能否达于此境,其前提是能否对“年”与“义”的两“忘”。
以“忘”入论最多的一篇是《大宗师》,用了15次。《大宗师》讨论了生死问题,说真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做到“心忘”,有内在的“心忘”为依据,则有外在的清寂、淡漠、静穆,得融通于自然,顺遂于大化。“与物有宜”则相适无所扞格、无所限制。该篇有一个著名的寓言: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鱼自然生成于水,智慧的人自然生成于“道”。鱼游于江湖就能有忘记一切的自如,人游于“道”则有忘乎一切的逍遥自在,故云:“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这个寓言表述的是庄子的人生态度和对恶劣环境中生存方式的思考。死生不由己,是自然大化的安排。对鱼而言,“泉涸”而处于陆,比喻已经违背自然,丧失了生存的条件而身处绝境。此时“相呴以湿,相濡以沫”的相惜互助是杯水车薪的徒劳,于事无补。“相忘于江湖”则是在精神上回归于初始、素朴,回归于自然。庄子欲以精神领域的超越应对现实中不能摆脱的困境。
怎样“忘”:坐忘,与“道”冥合
《大宗师》提出了“坐忘”说。“坐忘”就字面而言是端坐而无思虑的意思。此处的“坐忘”是颜回通过不断的执著的精神修养,跨越了几个(忘礼乐、忘仁义)层次才达到的境界。所“忘”之物为何,决定其精神境界的高低。礼乐有外在的形式与仪程,是古代指导和规范世俗社会人际关系的手段;仁义是道德伦常的思想理念,是礼乐的精神内核,层次高于礼乐。坐是安坐静处。“忘”则向虚,廓清和净化心灵,提升层次,是精神的运作;最终进入不受感觉、记忆、知识和自我意识影响的境界,也就超越了世俗观念、伦常的规范。在进入这种“坐忘”、“虚静”的至境以后,精神活动静极而动、以静驭动,极其自由,自然无须意志和知识的导控了。
“坐忘”之“忘”是彻底忘掉物我、是非差别以及道德功利,廓清思路,摒弃世俗的观念意识,从而达于与“道”冥合。
人对于所接收的信息和经验过的事物有所忘也有所不忘。其中未忘者成为经验、知识和形成自我意识的基础。走出自我的关键在于超越一己的观感、经验和知识的局限,摆脱“成心”的束缚和干扰。这是必须的,也是相当困难的。
庄子的“坐忘”之论深入人的内心世界,引导人在无干扰的境界寻求纯粹的精神感受,与审美感受和精神超越的体验和把握相关,对艺术创造理论很有启发。有的学者曾经指出,坐忘的精神境界俨然就是庄子所提倡的最高的审美境界。所谓“坐忘”,就是让人摒弃一切伦理道德和实用的知识,屏蔽感觉,无须思维,遗忘一切,消除了是非的对立,物无彼此的分别、主客体的界限,可以进入与天地万物和“道”浑然一体的境界,达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我们似乎还可以从“坐”和“忘”的组合作进一步的剖析。“坐”是庄子认定的一种状态:其人的身姿是静止的、安闲的。“忘”既生于“坐”,又摆脱“坐”的身观局限。庄子还使用过“坐驰”的概念,“坐”与“驰”一静一动,也是“形”与“心”的对应。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坐忘”组合的理论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庄子:心斋与坐忘,两种重要的修养方法
陈霞 | “相忘”与“自适”——论庄子之“忘”
坐忘
庄子之道:大宗师的逍遥游
自由恬淡的精神生活 庄子的人生理想(二)
宋荣子“犹有未树”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