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近代英美侨民与上海城市记忆

近代英美侨民与上海城市记忆


  □熊月之
  外侨是上海的历史人文记忆中非常宝贵的一个部分。数以万计的外国侨民年复一年地在这里工作、生活,他们在这座城市留下了人生的足迹,留下了他们的快乐与痛苦,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演变,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上海这座城市也对他们的人生道路发生了重要、关键的影响。
  
  近代最早来到上海的外国人是英国人,租界长期掌权的是英国人,租界制度的制订者主要是英国人。在相当长时期里,英国人是上海外国人的领袖,也是上海外国人的主体部分。1880年以前,英国人一直占上海外国人总数的一半以上。1910年以前,英国人在上海外国人中一直位居第一,1900年2691人,1930年8440人。
  在上海,美国人通常与英国人并提,习称英美侨民,这既因为他们都使用英语,文化相近,更因为自1863年以后,英、美租界合并,他们在市政、居住、娱乐等方面,难分彼此。20世纪20年代以前,上海英国人通常是美国人的三至五倍。在租界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美国人处于英国人笼罩之下,多充当参与、附和、随从角色。20世纪20年代以后,美国人有了自己的总会、学校等机构,在身份认同方面逐渐有明显区别。
  英美来沪侨民中,有不少人是凶恶的侵略者,罪恶的鸦片贩,贪婪的冒险家,但是,也有一些人是诚实的商人,虔诚的传教士,敬业的设计师、工程师、教育家、学者、报人、律师、医生,他们在近代上海历史文脉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比较突出的有傅兰雅、哈同、卜舫济、雷士德与雷纳。
  1915年,已经退休的傅兰雅,在美国家中接待来访的上海人黄炎培,说了一番颇为动情的话:“我几十年生活,全靠中国人民养我。我必须想一办法报答中国人民。”傅兰雅在上海首尾达31年之久,主要在江南制造局译书。他来上海时,是一个只有师范程度的年轻人,离开时,已经是腰缠万贯、名满天下的大学者。1899年,清政府为了表彰他的贡献,特地授予他三等第一宝星。傅兰雅的事业起步在上海,成功在上海。离开上海以后,担任美国加州大学第一任汉学教授,所教内容,仍是他在上海事业的继续。所以,他感激上海,热爱上海。他说的那番要“报答中国人民”的话,决非虚语。1911年,他捐银六万两,创建上海盲童学校。这是上海也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盲童学校。为了开展中国的盲童教育,他特地编写了《教育瞽人理法论》一书,介绍欧美等国盲人教育情况。为了帮助上海的盲人教育,他命儿子傅步兰在美国学习盲童教育,然后将他派到上海。傅步兰后来担任上海盲童学校校长。傅兰雅也对中国学生留学美国鼎力相助。
  哈同是上海著名犹太富商,以善于经营房地产出名。另一方面,也是今人较少说起而民国时期上海人时常会说起的一面,他是个大慈善家。他多次开放哈同花园,为各地水灾募捐,也多次捐献现款,在不同时期为救济灾民捐款达数百万美元。他在哈同花园里设立仓圣明智大学、仓圣明智女学,另外创办四所小学,在杭州建立一所小学,提供全部经费,并聘请康有为、陈三立、王国维等人来哈同花园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他收养了很多孤儿作为养子、养女。他既信仰犹太教,对佛教也很有兴趣,他去世前嘱咐,死后要举行佛教和犹太教两种宗教仪式。由此可见,他对中国文化已有相当程度的认同。哈同去世以后,《字林西报》刊登的讣告这样写道:“他的天赋、他在金融上的成就和其他方面,都将被永远铭记。他在这个国家生活了如此之久,这里亦已成为他的家园。”
  卜舫济是美国人,1883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长期担任圣约翰大学校长。他对中国文化有着相当精到的认知与评价,他认为,中国文化尊崇道德,关注品行,相当伟大;仁爱在中国社会关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他认为,中国传统教育方法偏重训练记忆力而缺乏思维训练,过分专注于经书,耗费了过多的精力,也导致了人们对外部世界和自然科学的一无所知;他提醒,中国在引进西方现代教育、改造中国传统教育的同时,要注意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那种“把重点放在工艺性和功利性的课程上,忽视哲学和文化学科的研究、走向世俗主义”的教育,未必就是一种好的教育。为此,他提出警示:在中国存在着一味照搬西方教育制度而忽视保存自己古老文化优良成分的危险,新旧结合的问题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这些看法,即使放到今天,也没有过时。
  雷士德是上海地产大户。他在南京路上占有的地产,1924——1933年升到第二位,总资产超过1400万两白银。他生活极端俭朴,俭朴得难以想象。他在去世前,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将所有遗产留在上海,其中少量遗产赠予个人,其余都赠予慈善团体、医院、学校,很大部分用于建立雷士德基金,资助贫困学生。他在遗嘱中深情地写道:“在将近六十年中,我主要和永久的定居处一直在中国的上海,现在如此,以后也将如此;很久以前,我就选择中国作为我的户籍”。雷士德如此做,一定有其特别的精神因素,这个因素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雷士德至今还是个谜,我们对他知道得太少。
  1923年,寓沪美国富商查尔斯·雷纳,作出一个重大的决定,将其所有资产捐献出来,在上海建造一所医院。他与设计师邬达克约法三章:第一,这所医院设备一定是第一流的;第二,医院的环境一定要适合上海各种不同的民族文化,让不同民族的人到这里都感到很舒适;第三,决不允许披露捐献人的姓名,否则,他将撤回捐献。邬达克遵守了协议,这所医院,就是宏恩医院,也就是还在使用的华东医院。很长时期里,它都是上海环境最好的、最为舒适的医院。我们到现在还不是很清楚捐助人查尔斯·雷纳的生平。
  与上述傅兰雅等类似的英美侨民还可以举出一长串,雒魏林创办仁济医院,将西医引入上海,救死扶伤,厥功甚伟;范约翰在上海执教数十年,致力于平民子女的教育,成立人力车夫会,以增进人力车夫福利。海淑德将毕生心血献给了上海女子教育事业;担文律师在上海执业长达40年,坚持为华人打官司,仗义执言,在华人社会有崇高声誉;鲍威尔主编《密勒氏评论报》,同情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声名卓著,被日本人关进集中营而致残。
  近代上海至少有25条马路是以英美侨民命名的,其中不少人对上海城市发展有一定影响,例如,文监师路(今塘沽路),纪念美国传教士文惠廉;福开森路(今武康路),纪念美国美以美会传教士福开森,他对于《新闻报》创办、南洋公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麦特赫斯脱路(今泰兴路),纪念英国驻沪领事麦华陀,他是创办格致书院的发起人,对于上海引进西方科学起了重要作用。哈同路(今铜仁路),纪念上面已经述及的哈同。汉璧理路(今汉阳路),纪念英国商人汉璧理,他捐助建造了上海混血儿学校,还捐献了外滩公园里的一些大树。
  近代上海是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也是受西方影响最大的城市。数以万计的外国侨民年复一年地在这里工作、生活,他们在这座城市留下了人生的足迹,留下了他们的快乐与痛苦,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演变,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上海这座城市也对他们的人生道路发生了重要、关键的影响,其中有些人出生在这里,有些人安葬在这里,有些人一生最辉煌的业绩是在这里创造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外侨因此也成了上海的历史人文记忆中,非常宝贵的一个部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城市记忆|百年盲童学校由“黑暗走向光明”(13.8.2)
苏秉公| 上海没有日租界
中国是怎么收回上海租界的?看完才知,日本人导演了一出“闹剧”
上海租界变迁史,乱世中的孤岛
尘封百年时新小说重见天日 曾激发晚清小说变革-搜狐新闻
书院25:格致书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