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特别的“同学聚会”

特别的“同学聚会”


  □薛忆沩
  三十三年前的八月,我们带着不同的口音和类似的志向,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了。我们走进了北京航空学院的大门。我们一起成为电子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八一级的本科生。我们这一级的男同学都将住进学生三号楼的第一层,而女同学都将住在神秘的十三号楼(全校唯一的女生楼)的第二层……
  三十三年过去了。当年那些十七八岁的年轻人,那些坐公共汽车想过要如何逃票的年轻人,那些看着食堂大锅里的白菜帮子都垂涎欲滴的年轻人……现在,他们都已经“年过半百”了。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非常有钱,他们中的不少人已经相当有势,他们所有的人都已经开始抱怨记忆的衰退,他们所有的人也都已经戴上了老花眼镜……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自觉地将三十三年前的“我们”换成了三十三年后的“他们”,就好像现实离自己很远,而虚幻却与自己相近。不,我必须将人称改回去,因为“那”三十三年前的八月,因为“这”三十三年后的八月,因为在这人生中第一次走到一起的特殊月份,“我们”又重新走到了一起!我们这些北京航空学院电子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八一级的本科生。我们在班长的带领下一起走进了二零一四年的上海书展。
  我们的班长是我这三十三年里唯一一直保持联系的大学同学。原因有很多:大学四年里,我们始终(与另外五位同学一起)住在同一间十二平米的宿舍里;大学四年里,我们经常一起外出,包括一起去看《推销员之死》精彩的首演式;大学四年里,我们有无数心心相印的交谈……但是,这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来自生命的深处,它是一种纯粹的激情:我们的班长从一开始,从我自己还什么都没有做的时候开始,就清楚我将来要做什么以及将来能做什么。也就是说,他从一开始对我就充满了信心。也就是说,这从未动摇过的信心发源于我们的青春岁月。这是已经燃烧了三十三年的激情。这是还在继续燃烧的激情。
  去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班长坚持要来首都机场送我。那之前两天我们已经有过一次短暂的见面。他应该是看出了我身体和精神上的问题。我那几天的身体状况不好:我突然发起了高烧,在单向街书店为新书做活动的那天晚上,我尽管一直都裹着大衣,还是浑身发抖。我那几天的精神状况也很糟,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存在和自己的文学:我做过什么?我能做什么?在这样一个喧嚣的时代,做过什么和能做什么又有什么?
  我们在一家几乎没有顾客的快餐店坐下。我们要了同样的饮料。我从背包里翻出一份前一天的英文《中国日报》(ChinaDaily)。我指着上面那篇关于我的书评情绪激动地说,一年到头,我会在媒体上看到许多关于我的作品的好评,但我却仍然是一个“挣扎”在生存困境中的写作者,没有稳定的收入,没有关键的突破,没有准确的定位……
  我的绝望对班长没有丝毫影响。他说我唯一要做的就是写出一部又一部作品,根本就不应该去考虑世俗的事情。他说世俗的事情是像他那样的“俗人”去考虑的。他说一旦我需要世俗的帮助,只需要开口而不需要烦心……他说他可以想象作为一个纯粹的写作者在这样一个不纯粹的时代所要面对的各种困难。但是他说,我是注定要做我正在做和能够做的事情的人,我没有理由气馁、更没有理由后退。
  班长充满激情的言辞迅速击溃了几乎就要将我摧垮的绝望。突然间,我的身心状况出现了奇迹般的逆转。在机场国际出发闸口前分手的时候,我已经清楚地感到了灵魂深处那奇妙无比的冲动,那是我将近一年来一直都在等待着的冲动,那是被写作者珍视为“灵感”的冲动。我刚在即将飞往多伦多的加航AC032班机里坐下,灵感的岩浆就喷薄而出……接着是在蒙特利尔的严寒中长达六十四天强有力的持续喷发……六个月之后,由那灵感的岩浆凝结而成的小说新作《空巢》,出现在上海书展推荐的十一种新书名单上。
  当我将这个消息告诉班长的时候,他非常高兴,说要专程去参加上海书展。我理智地提醒他,如果只是为了买书的话,就没必要去了,因为《空巢》已经在各大购书网上七折发售,下单的第二天就会保证送到。班长没有理会我的提醒。
  八月十六日是书展的第四天,也是书展期间唯一的一个星期六。身在加拿大的我吃过早餐之后,拨通了班长的电话。当时已经是北京时间的夜晚。班长告诉我,他正在上海的街头闲逛。我从他的电话里听到嘈杂的背景。“你去过书展了吗?”我问。班长说他去过了,而且在那里呆了大半天。“为什么要呆大半天?”我好奇地问。他说这都要怪我们的那些大学同学。
  原来,我们的班长不仅自己专程来到了上海,他还通过微信带来了散布在各地的大学同学。他用青春岁月的激情让那些在三十三年前的八月走到一起来的同学在三十三年后的八月重新“相聚”,“相聚”于二零一四年的上海书展。
  班长在微信里宣布他将负责现场采购和“顺风”快递。他催促那些有意走进《空巢》的同学尽快传来自己的地址。同学们看到微信的时间不同,回复的时间也不一样。有好几次,回复是在班长刚走出展区的时候到来的,他马上又要改变方向。这样进进出出,出出进进,“大半天”的时间就过去了。
  但是,这奇特的“同学聚会”并没有因为这“大半天”的过去而结束。班长在书展门口的马路边,将为同学们购买的《空巢》用“顺风”快递出去之后,准备乘高铁去杭州。但是刚到车站,又有四条要书的微信出现在他的手机上。于是,他决定在上海住下来……也就是说,他第二天还要去书展展馆。
  我激动地放下电话。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奢侈的写作者:我的新书刚刚上市,价格上就已经添加了形形色色的附加费——交通费、住宿费、电话费、快递费等等;而这新书的价值更是迅速飙升:它已经不仅凝结着“人类一般的劳动”,它还凝结着“我们青春岁月的激情”。
  第二天,班长又多次走进书展展厅。因为上午他赶到那里的时候,出版社的展台上只剩下两本《空巢》了,他只好等到下午新货送到之后再去……
  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我们的班长肯定创下了单日进出上海书展次数最多的纪录,他肯定还创下了书展上购买同一位作者作品数量的纪录……这些纪录当然是书展的组织者们不会在意也不必在意的,也当然是媒体的文化记者们不会在意也不必在意的。但是,它们对于我意味着什么?我们的班长为我们组织的这次特别的“同学聚会”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
  在书展结束当天公布的本届书展“最受关注的新书”榜中,《空巢》列在十七种上榜图书的第九位。看到这条消息,我马上又给班长打通了电话。我想这应该是对他的激情最理想的回报。没有想到,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惊喜。为什么?我刚想问他,电话里就传来了他的回答——
  “你是最好的。”班长说。
  这声音是如此熟悉……这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传来的声音。这是从北京航空学院的“小绿园”里传来的声音。这是饱含青春岁月激情的声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同学聚会
你愿意参加同学会么?
30年同学会主持词,可以不
为何很多人不愿参加同学聚会?读完文章,你会彻底看透人性!
同学小聚会
20年老同学聚会,班长含泪《一壶老酒》!太厉害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