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粱熟了红满天
高粱熟了红满天
2014年11月26日  来源:齐鲁晚报
     为编导、制片们想想,不这样,咋弄成60集的大戏?浓缩的都是精华,稀释的,不必用精华来评价它,只要不是太难看,就很好。

  小说《红高粱》和其他小说比,电影《红高粱》和其他电影比,电视剧《红高粱》和当下的电视剧比,都是好的。
  第一次看到小说《红高粱》,大约是我小升初的那个夏天。那时候我总有机会接触到《当代》、《收获》、《人民文学》这一类的“大书”,常常手不释卷,受益匪浅。可是,《红高粱》读后,放下书本,有些茫然——没看懂,而且不知道为什么没看懂。
  后来,看了电影《红高粱》,感觉自己能够把电影中的人物、情节与小说中的一一对应起来,知道哪是遵从原著,哪是电影的创作。这又奇怪了,没看懂的小说,怎么会印在脑子里?事到如今,似乎是明白了,小说《红高粱》确实与当时的常态小说有很多不同,不是没看懂,是不习惯。而电影对小说的改编,改动很大,却没有伤及本质,是电影用自己的方法解读了小说。
  小说《红高粱》好,电影《红高粱》好,有大奖为证。电视剧《红高粱》好,只要常看电视的人把它与其他电视剧作简单对比,不难得出这个结论。
  翻拍经典,非一般人可为。莫言是山东的,高密是山东的,所以,山东来做这个事正合适。
  听说,张艺谋拍电影《红高粱》的时候,莫言就表示:随便改!小说是我的,电影是你的。相信拍电视剧的时候,莫言仍然是这个态度。所以,电视剧更可以放手一改。
  改经典,也难。让莫言把小说《红高粱》用五百字梗概一下,容易;让张艺谋把电影《红高粱》剪辑一个一百秒的片花,不难。要把经典改成60集的大戏,这事好办吗?浓缩容易,铺排开来,难!
  可是,花了那么多钱,总不能演个小品拉倒吧!所以,就要大改。改情节自不必说,人物也要大改。先说张俊杰。加上这个人物,让九儿的命运里多了一场青梅竹马的恋爱,有了那个一直留到最后的草圈戒指。这段恋情算不上三角恋,因为这恋爱不能拖太久,余匪占鳌还等着呢!于是,俊杰傻呵呵地上了父母的当,“出卖”了九儿,这场误会就让九儿一去不回头。这之后,俊杰还有什么作用?似乎还有大用,他穿针引线,东劝劝西劝劝,终于把几方势力都搞得苦大仇深。当然,编导赋予俊杰的任务,是把党的领导引出来,可是这一点并没有处理好,游击队只是最后才出现,该打的仗打了,该死的人死了,游击队长在高粱地里,犹豫着该不该站到队伍的前面去。看到这里,不禁叹一口气,当年莫言大才大胆,突破文学创作的禁忌,如今这戏被抗日神剧的惯性力量圈了回去……
  大少奶奶,也是新加的人物。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编导们没有想通过她表现寡妇难熬,因为主人公九儿不是寡妇。大少奶奶的作用是抻出那些家族斗争、女人心计的若干集戏,这一点,编导挺成功。大少奶奶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把罗汉挂她身上了。可是,对于罗汉这个形象,这样处理真的好吗?无论怎样,罗汉是非死不可的。电视剧里,罗汉因为对高粱偏执的爱,被鬼子打了,他一怒放火烧了马棚,鬼子要杀他。这时候,大少奶奶来了,和罗汉二次拜天地,来了个“刑场上的婚礼”,然后是两声枪响。这个烧锅师傅,形象不鲜明,性格不典型,没嚼头。以前不是这样。罗汉被凌迟,被活剥——够震撼!这之前,老百姓在鬼子的驱赶下,老老实实地开辟出一块杀人场,这之后,妇孺上阵杀鬼子,是罗汉的死给了他们足够的理由和力量!
  新增加的人物以及旧有人物新增加的戏,似乎被评论者们褒贬得比较多。但是,为编导、制片们想想,不这样,咋弄成60集的大戏?浓缩的都是精华,稀释的,不必用精华来评价它,只要不是太难看,就很好。
  把恋爱戏、女人戏、抗日戏、官匪江湖报仇戏连起来、捏紧,这本应该是导演郑晓龙的擅长。难者不会,会者不难,《金婚》、《甄嬛传》都是人家的作品。但是,还不一样。《金婚》、《甄嬛传》都有一个特点,前一集故事往往与后一集关系不大,整个戏是一系列故事的组合。这与《红高粱》不同,《红高粱》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情节,都需要前后关联、照应,这就不容易做好,捏不紧,就散了。
  导演是有能力的,把这样一个大戏攒好了、捏紧了。还有一些细节,观者不必强拿电视剧与电影比,比如电影诗化的镜头语言,电视剧很难做到,这个可以理解。再比如电影对于“乡土味”的把握,似乎要强于电视剧,我想这或许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因为电视剧的服装美工水平还难及电影,比如那缅裆裤,根本就不对嘛,不是那样的,裆没那么大……好像从来没听说周迅要与巩俐比个高下的意思,因为当时巩俐是新人,而周迅演的这个九儿,受她以前塑造人物在观众心中形成定式的影响很大,“周九儿”显得太妖,太洋气……
  再比如电影中的经典桥段,像颠轿、野合、祭酒,这些电视剧全部承袭了下来,有的桥段,比如野合,竟然用了两次,呵呵。很难说这是导演对经典的致敬,因为这些桥段根本无法回避,而电影已经做得很好了。只可惜,因为60集太长,很多桥段前面演了,后面容易让人忘记。幸亏有电影可以帮助人们记忆。
  无论怎样,电视剧《红高粱》翻拍经典称得上成功,可以说成就了一部“新颖的主旋律题材作品”。
  不知道还有多少经典可以重来。也许有一天,有人要把《红高粱》搬上二人转“大舞台”也未可知。
  (本文作者供职于山东省艺术研究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高粱》简评
最新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国民老公2》,吻戏太多被吐槽有点让人反感
巩俐曾拍摄大尺度,用手帮男人“第一次”镜头全被删,女性曲线美
陈秋平系列讲座(十)怎样写剧本的故事大纲
汪海林:电影剧作怎样才能更出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