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评立意的开掘


时评立意的开掘

广州市第二中学   邱海林

一、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期,一项名为“ALS冰桶挑战赛”的活动风靡全球,这项活动旨在关爱“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渐冻人症)。该活动的参与者要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并可要求其他人来参与活动。被邀请者可选择在24小时内接受挑战,或选择为对抗“渐冻人症”捐出100美元。众多明星积极响应,认为这是传播正能量的活动;同时,也有人质疑这种活动带来了泛滥的作秀行为……

要求:[欢迎添加语文月刊公众号yuwenyuekan]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二、写作缘起

受曹勇军老师《高三10班在六楼》一书的启发,我从高二开始,尝试在新接手的理科实验班开展时事演讲活动。具体操作办法:以学号为顺序,每周四连堂课之前,由一位学生上台演讲。演讲前一周,演讲的学生将PPT交给老师审阅,师生共同修改。整个演讲过程15分钟左右,其中演讲时间8分钟,2-3位同学点评,每人不超过2分钟,最后我用1-2分钟简要小结。演讲结束后,我再根据演讲的选题,要求全班同学对演讲内容进一步整理归纳,一是作为素材积累,二是进行多角度的思维训练。如果学生演讲的选题现实针对性较强,有比较丰富的写作角度,则会作为下一次的作文训练题。

这种以时事演讲与作文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好处在于,基本省去了以往作文训练的指导环节,学生写作有充分的预热时间,写起来有话可说。从写作效果看,学生的审题立意绝大多数符合题意,作文的条理性也较好。[欢迎添加语文月刊公众号yuwenyuekan]

三、训练点和讲评点

高二阶段,我曾经为全年级学生开过一个议论文写作的讲座,其中专门讲了时评的写法。经过一段时间训练,我发现学生写的时评虽然立意大都符合题意,但是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观点大众化,人云亦云的现象很普遍;二是面面俱到,浅尝辄止,不能深入分析。三是狭隘理解紧扣材料写作这一要求,过分苑囿于所给材料,就事论事,思维放不开,不能运用类比或对比的方法拓宽写作范围,丰富文章内容。本次作文训练前一周,演讲者陈学希同学选择的主话题是当下的热点新闻“冰桶挑战”。我觉得比较有训练价值,于是结合学生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以“冰桶挑战”为背景材料,以“立意的开掘”为训练重点,要求学生在60分钟之内完成一篇时评。

我并没有提示学生如何开掘时评的立意,但是本次作文涌现了很多佳作。在归纳这些优秀作文的特点时,我发现有以下共性:一是比较好地贯彻了时评的写法,紧扣材料立意,观点明确。二是既做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分析,又能择其要者深入分析,重点突出;三是能合理运用类比联想、对比联想的方式,将国内外的“冰桶挑战”联系分析,或由“冰桶挑战”这种慈善活动联想到其它慈善活动,对慈善活动的形式和内涵作深入的分析;四是分析的层次感把握较好,或层层递进,或正反对比,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五是能一分为二,辩证分析问题,体现出良好的思维品质。于是我据此确立了本次作文讲评的重点:时评立意的开掘要体现多角度、层次感和辩证观这三个关键词;要合理运用类比联想和对比联想的思维方式,写出文章的广度和深度。讲评过程以展示优秀习作、学生自我归纳、小组讨论为主,教师小结为辅。从课堂效果看,虽然学生不像平时那样发言踊跃(可能与听课老师较多有关),但是他们对所展示的习作评分准确,点评到位,比较好地达成了本次作文的训练目标。

四、几点启示

首先,本次作文的训练材料来自于学生,题目也是学生自己拟制,写作的主话题与学生的关注点高度契合,可以说,训练的成功首先源于紧扣学情,体现了较强的生成性。其次,这是一个由活动领起写作的典型案例,较好地体现了“活动型写作”的理念和操作范式。第三,将口头表达与书面写作有机结合,符合课程标准提倡的“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等相关理念。第四,如果把这次作文放到整个高三复习过程中去观照,既完成了阶段性的训练目标,又可以将训练材料收集整理为作文素材,有一举两得之效。

五、优秀习作欣赏

          “热”冰桶下的“冷”思考

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2)班  郑睿娜

冰桶挑战让地球村一下热闹了起来,短短4天时间,仅中国瓷娃娃罕见病关爱中心筹集到的善款就已经超过200万元。不可否认,人们的热心为对抗渐冻人症、关爱渐冻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当慈善演变成风靡全球的“狂欢”,我们也必须冷静下来思考:慈善,是否已经背离了它的初衷?[欢迎添加语文月刊公众号yuwenyuekan]

慈善,本是人们善心的自然流露,而在这场“冰桶挑战赛”中,它却更多地成为了人们攀比、炫耀的工具。“挑战”二字成功地撩拨了人们的攀比心。像那些一夜暴红的小游戏“围住神经猫”一样,通过社交网站的快速传播,满足了人们简单而虚无的愿望——吸引更多的关注。在这种巨大的需求浪潮里,人们的关注点不再是“你有没有献爱心”,而是“你敢不敢来挑战”。慈善被无视,攀比才是重点。可怜的奥巴马总统捐了钱还要被网民们调侃“没胆量”,更是印证了这一点。慈善走到这一步,令人痛心。

从早期捐助者精心挑选着“没有最惨,只有更惨”的受助者,到今天参与者打着“慈善”的旗号为自己作秀,慈善沦为市场,被人们无止境地消费。100美元变成了比赛的入场券,筹集到的善款造就了惊人的票房,“慈善”被买家们一手打造成最热门的购物天堂。或许短期内这个市场会因大量“热钱”的涌入而快速扩张,可长期呢?可能重新变成干涸的鱼塘,谁也无法从中受益。需要帮助的人太多,早在2011年,中国的孤儿人数就已高达71万,一场挑战赛能筹集的善款确实是杯水车薪。我们不可能为所有需要救助的人发起无数类似的“挑战赛”。就算可以,任何一个活动都总有保鲜期,过了就无法再达到同样的效果。

我们需要一个健全的体系去支撑慈善,而不是一次冰桶挑战。当社会出现了慈善的需求,必然是社会发展不到位,政府自然责无旁

贷。为什么帮助渐冻人的是民间组织而不是政府部门?为什么政府没有支持渐冻人症等罕见病治疗新药的开发?为什么捐助人总是找不到可信赖的、便捷的、高效的捐款途径和单位?只有完善的体系,才能使我们不再依赖“挑战”,才能确保使慈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冰桶挑战难以再被复制,也不应再被重演。或许我们都应冷静下来反思,才能让这股突如其来的热浪变成持久温和的暖流。


               冰桶慈善,有名无实

  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2)班  区奕彤

近日,“ALS冰桶挑战赛”席卷全球,上至社会名流,下至普罗大众,都被卷入这场“慈善嘉年华”中。然而,在“ALS捐款榜”上人数与金额均节节攀升的同时,慈善又是否掺糅了太多的杂质?形式的受关注度似乎远高于慈善本身。

对此我认为,“冰桶挑战”再沸腾也终究是慈善业的泡沫,真正为慈善提供支撑的是整个社会对特殊人群的关怀意识。

诚然,“冰桶挑战”把大众的目光聚焦到了ALS患者身上,也同时聚焦到慈善上,各类报刊大篇幅刊登ALS患者的生活惨状,ALS援助基金会接到的捐款同比暴增10倍。从关注程度、捐款人数等硬指标看,这种狂欢式捐款活动的确拉动了慈善的发展。

然而,“冰桶”活动在改善“渐冻人”生存状态方面,其微弱的成效与其浩大的声势极不相称。目前,针对侧索硬化症的药物研究仍处于停滞状态,更无关于医院免费治疗ALS患者的消息。巨额捐款的意义仅限于数字上,仅体现在舆论中,而患者仍然陷于孤独与痛苦,不幸者继续不幸,幸运者继续狂欢。[欢迎添加语文月刊公众号yuwenyuekan]

而“用冰水浇遍全身”这种用于吸引眼球的方式,本身又是对患者的大不敬。全身麻木,行动不便是ALS患者之殇,冰水一次次倾盆灌洒,也正是把这份伤痛一次次地从患者心底挖出、放大、强调、刺痛那处永不愈合的伤疤。强者对弱者的扶助,某种程度上已经确立了后者的弱势,两者在自尊上,难以再维持于平等地位。加之强者通过渲染弱者的伤痛,以唤来更多强者的关注,又何尝不是对弱者自尊的践踏?

更何况,捐助者并非全出于恻隐之心,更多是出于逃避舆论谴责的考虑而选择捐款。而“冰桶挑战”提供了一个把虚荣心与慈善相结合的平台,捐款的实质不再是慈善,而是对名利的追求。

慈善的本质,应是社会责任与道德层面的关怀。它不包含霍布斯个人主义式“付出必有回报”的道理,也不受制度和舆论的牵制。IT巨擘比尔·盖茨用580亿美元的巨额资产成立了盖茨基金会,多次秘密到非洲监督慈善工程的落实,回国后拒绝媒体采访,慈善于他而言,是个人追求与责任,而并非逢场作戏。

类似“冰桶挑战”的慈善活动,加上系列的宣传和热议都只是慈善最无力的推手,即使一时激起千层浪,也无法推动慈善的巨轮往正确方向前进。慈善的核心动力,永远在于慈善本身。

             莫让“冰桶”冷冻关爱

   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三(2)班  黄子睿

将一桶冰水朝向自己当头浇下,或是为了“渐冻症”患者捐出一百美元。近日,这个名为“冰桶挑战”、旨在关爱“渐冻人”的活动带来的风潮席卷了整个互联网。许多人,尤其是明星,积极响应并亲身参与到其中,换得好评如潮;也有不少人对此并不看好,认为其作秀成分过多。[欢迎添加语文月刊公众号yuwenyuekan]

在我看来,这个活动的初衷无可挑剔,但它的负面作用也随着越来越多人的参与而暴露无遗。这并不是由于其中的作秀成分,而是因为活动传递中,人们仅仅着眼于“挑战”,却将“关爱”弃置一旁。

从宣传的力度来说,“冰桶挑战”无疑是成功的,它的确让整个世界都开始注意到“渐冻症”及其患者。这正是所谓“作秀”的威力,这种形式造成的效应是惊人的。没有“冰桶挑战”,几乎没有人会知道这种罕见病的存在,更不会去关爱其患者。这个活动的发起是正确的、必要的,也是成功的,这一点毋庸置疑。[欢迎添加语文月刊公众号yuwenyuekan]

然而,当这个活动像“病毒”一般飞快地扩散,并且有难以计数的公众人物在人们面前完成挑战时,人们的目光逐渐转向了哪些人“应战”而哪些人没有,并对此津津乐道,而挑战背后的“渐冻人”却为大多数人所淡忘。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不选择挑战而选择捐款时,人们竟然批评他乃至唾骂他,似乎不把自己浇个浑身湿透就成了十恶不赦的罪人。这便与活动发起的初衷背道而驰。一方面有人批评“作秀”,可另一方面却有人因主人公不“作秀”群起而攻之,最后只会在“渐冻人”的心灵中雪上加霜。归根结底,是大众的娱乐心态占了上风,关爱的呼声就此被无情地淹没。这并不是“冰桶挑战”的错,而是娱乐至上的价值观并不光荣反而悲哀的胜利。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表层的、浅薄的精神愉悦的诱惑已经遮蔽了许多人内心爱与善良的光芒,“冰桶挑战”产生的不合情理的负面效应正是对此的一次警醒。娱乐或许是必需的,但绝不是必然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本应是必然的,却又无法在当下成为必然。“冰桶挑战”当是一个契机,让我们反省自己,将娱乐的心态适时收起。“渐冻人”的身体在“渐冻”,心灵仍然火热;可要是身体健康的人们心底的关爱在“渐冻”,岂不痛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校模拟作文题(24):重庆重点中学
【周二】诗歌材料作文——面对生活中的挫折:真题+解析+范文+时评
名校重点班内部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2)
作文教学:时评文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郑州一中高一期中考试作文立意评述及学生优秀作文展播
也谈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