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考探究│周陶富:从炼字、炼句、炼篇做起

郑重声明

近日,本刊编辑部陆续接到或收到一些作者的来电、来邮,询问、核实稿件征用、录用事宜,甚至涉及收取审稿费和版面费的情况。我们感谢作者对本刊的信任和爱护,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向学界与公众澄清事实。


我们郑重声明:

  

作为一份办刊历史悠久、社会声誉良好的教育类学术刊物,《中学语文教学》从未委托过任何网络中介机构、个人从事征稿或代发稿件录用通知书事宜,也绝不向任何投稿作者收取审稿费或版面费。广大作者投稿之际务必慎重,不要轻信网络中介。


网上所谓中学语文教学官方网站(http://www.zxywjx.cn/)为假冒网站,奉劝那些所谓的论文发表中介,立刻停止欺诈行为,对于损害本刊声誉者,本刊将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同时也请投稿者关注《中学语文教学》(zhongxueyuwenjiaoxue)官方微信了解详细信息,认准本刊网址(http://www.zyzz.ywbks.com),本刊投稿邮箱:[中语视点][理念·观点]——zlei206@126.com;[课堂诊断][课堂观察][创意无限]——rbhz@163.com;[作文指要][写作实验室][成长之路]——wxw9695@126.com;[文本研读]——wbyd2012@163.com;[评价测试][读书][文学走笔][视野]——wch208@sohu.com。本刊联系电话为:010-68980051;68982069;68902303。


以上,敬请广大读者转告其他欲投稿者。

 

《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

     2016年4月11日




阅读能力的提升,关键在道,其次在术,也就是要加强基本素养不能死守简单技巧,但也不是罔顾技巧。阅读技巧关涉太多,真是中有千千结。如何打开这千千结呢?我们从2011年天津高考卷第14题说起。

               

             骤雨    (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1)第三、四句中“卷”“吼”两个词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诗句简析。

(2)请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一句。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这是一道很有文化内涵的题目,它体现了古典诗歌的读法和写法:炼字、炼句、炼篇。其实,无论古今,读文作文无一例外地要做这些方面的努力。下面就借用古人的“三炼”展开分析。


一、炼字


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从这个定义来看,我们做题时的关注点,一是“内容和意境”,一是“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具体内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容和形式。


我们先从词性上说。


动词。2013年上海卷第16题“赏析‘莺啼过落花’中‘过’字的表达效果”。诗歌最要注意的是画面感。这个“过”字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听觉,我们仿佛看到了也听到了黄莺飞过,画面生动形象。2014年上海卷第9题“赏析第⑥段中加点词‘飞溅’的精妙之处”,星光用飞溅,强调动感和质感,有化静为动的修辞效果。


形容词。2013年福建卷第6题《送何遁山人归蜀》第(1)题“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这里的“绿”由形容词变为动词,在写出春天的色调外,突出了春天的活力。2013年湖南卷第10题第(2)小题“简析首句中‘净’字的妙处”。这里也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杂花谢去,天地纯是简明绿色,归隐之人,心如此景。这里要强调:风景之后站着人,不可忘记作者情感,王夫之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就是这个意思。活用类,常在原意基础上,增加一个新意,从语法上说是活用,从词意的角度想,也可以认为是一种修辞,我们仿“兼词”可称之为“兼意”也未尝不可。还有一些题目测试叠词的使用、找出指代对象等,这里从略。


我们在做测试字词(也包括短语)题目时,一般以词的本义为起点,在本义上加上修辞意或语境意;本义错其他都无从谈起。如上面天津试题中的“卷”,本义是“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在这形容怒涛气势,再加上语境意,把沙滩弯转裹成圆筒形,就是说怒涛气势之大。“吼”字本义是“兽大声叫”和“人在激怒时的呼喊”,用生命之物写无生命的雨,是比拟手法,形容雨声之大给人带来的震撼。


做题时,应该按照这样的公式:答案=本义+修辞意、语境意。具体到天津试卷的这道题的答案还没有结束,就是还要结合诗句分析,完成题目对艺术效果要求的分析。如果这道题能出得更明确些会更好,这是题外话了。

 

阅读中的字词题,文言加点词解释更是直接考本义,所以平时积累非常重要。


二、炼句


炼句就是根据表情达意或结构的需要,在句中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或对句子做语法方面的调整。试题中测试句子的题目,内容上要关注表情达意,形式上要关注结构、修辞、句式。测试句子的题目,常常从意思、结构上的作用、表达上的好处等方面进行。


分析含义类。如2014年安徽卷第12题:“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1)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做这类题,采用由近及远、由实及虚的思路。近是船桨如手臂,形容自如;远是语境意,人舟和谐,仿佛回归旧日之感。


分析结构类。如2013年上海卷第3题:“分析第2段在结构上的作用。”这样的题目,我们要根据句子所在的位置答题。在前,要考虑到揭示题旨(点题、论点、情感),渲染气氛,设置悬念,与下文关系等;在中,当然要想到承上启下,只不过这里“上”“下”要具体,有时也不是与上下都有结构上的关系;在下,要考虑这样几个因素:呼应前文,点明题旨,留白。上海这道题的句子处在中间,它的答案应该是由时间向空间过渡。注意这类题不要简单地答为承上启下,那太笼统了。


表达感情类。做这类题一般要结合全文,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2014年天津卷第17题: “‘哎,这棵枣树也老了!’这句话表达了奶奶怎样的情感?”看字面,说的是枣树;看字底,一个“也”又指向说话人自己。既怜悯枣树,更是表达岁月不居的沧桑感。


鉴赏类。题目注明要“欣赏”类的,必须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入手,运用手法的要指明。2014年天津卷第18题“请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一年又一年,奶奶粗糙的手上布满了淤黑色的老年斑,枣树的树皮翘起甚至开始一块块地脱落;一年又一年,爷爷健壮的身体日渐衰弱,枣树的果实也越来越少。”回答这类题目:有手法先回答手法,然后按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回答。此题答案:运用类比,形象生动地写出老人的奉献,表达对他们的感恩之情。


三、炼篇


古人没有这个概念,我们简单一点可以理解为谋篇布局。具体讲,它涉及结构、顺序、详略等诸多内容。从近几年的试卷看,主要是测试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读文章从标题开始。如果不看题目,那么上面天津卷那首诗歌的第1题就很茫然,谁在“吼”啊?接着辨文体,文体决定我们用什么尺度来检视它。记叙文,要找出它几个场景;论说文,要找出论点和证明论点的理由;诗歌,要注意化文字为图像,有限中读出无限。这些是最基本的要求,无论题目如何,这些都是必须做的,就连我们的陈述语言都跟文体相关,如记叙文就不能用“证明”这样的词。下面特别强调两点,对学生来说可能有针对性。

 

1.整体把握。如2010年全国大纲Ⅱ卷《大河家》,学生读来可能有一定难度,但我们只要明了它是记叙文,沿着标题读下去,把内容的几个场景切分出来,文章也就清晰了。先写大河家的地理位置:枢纽。再写大河家渡:湍急。最后写大河家人:剽悍。逐层推进。这些把握了,其他就好解决了。它的第1题:“结合全文来看,开头三段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其答案:①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②挑明写作缘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奠定文章的抒情基调,展现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④总领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结构,当下的感念与往昔的情景相互交织。回答思路从标题开始,到这三段自身内容和下文关系,再想到“景后有人”的答题要领,答案整体就不会错了。但能这样前后关联,没有对文章整体把握是不可能做到的。再如2014年上海卷《受众的新闻素养:能力和意愿》。抓住标题,把“能力和意愿”落实在文本,那么这篇文章的内容就清晰了。文章1、2段总谈素养,3段谈能力,4、5段谈意愿。通过标题理清文章的层次,回答问题就不至于只见树木了。


2.分清主宾。主是主旨所系,宾则是起烘托陪衬作用的。如2013年上海卷第二大题《惠特曼访问记》,我们从题目可以看出,惠特曼是主,“我”是宾,宾的作用是为了衬托主的。它的第12题是这样的:“文章最后一段颇具匠心,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赏析。”答案是:末段在结构上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再次表明“我”是“一个无信仰者”而又“深深地被他吸引”,进一步突出对惠特曼的崇敬。强调采访后“我”仍然“没有变成追随者”,说明自己对惠特曼真诚平等的态度,更以此突出惠特曼的真诚坦率,这与本文不刻意渲染惠特曼的文学成就而重点突出其人格魅力的写作意图是一致的。答案中两个“突出”告诉我们主宾关系把握的重要性。懂得这一点,我们可以推及许多文章,都能看出他的目的。教材中也有比较明显的例子,如《种树郭橐驼传》,我们马上就能看出前后两部分的主宾关系,只不过,标题中的郭橐驼不是主,而是为吏治服务的宾,这比较特殊,柳宗元的几篇传都基本如此。


古人没有“炼段”之说,所以我把段的训练问题放在后面。段,从篇幅上讲,介于句与篇之间,所以做有关段的练习既要有微观的视角也要有宏观的视角。这既是难处也是易处。易是可以借用句和篇两者的方法,难在落在实处。


在处理有关段的题目时,我想强调学生易错的两个地方。一是概括段意。这是从小学就做的题目,但盲目性比较大。如2013年上海卷第3题:“概括第③段的主要内容。”要做好这一题,应该先作切分,而这又是学生最不愿做的。这段话中,“具体而言”这句的前后各作一部分,前一部分是论点,中间是论据,后面的是分析,那么,答案应该就比较明显了。我们在阅读时常忽视一个知识点,即“论述”是“论”和“述”两个部分,论是作论断,述是陈述分析举例。以这个说法来看这个语段是十分贴合的。二是概括一段有几方面内容的,学生往往采用“毛估估”的做法,不做细致分析,常常内容回答不全。如2014年江苏卷第17题:“请简要分析文章第四段的论述层次。”做此题如果不作切分,很有可能失在过粗或过细上。换个角度也是以考查分层能力为主。无论概括还是分析,切分能力是必须具备的。


特别介绍文言阅读的一个方法,10个字:省略要补足,倒装要复位。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翻译时如果先将省略的“之以”补为“万钟则不辩之以礼义而受之”,然后按现代汉语把语序调整为“万钟则不以礼仪辩之而受之”就好翻译多了。

阅读教学,头绪多,工作量大,效果往往不好。这使我想起一个故事。白居易晚年好佛,他仰慕鸟窠禅师,有一天入室向禅师求法,发出犀利的问难。他问:“何谓三藏十二部,九千卷经文的宗要,请禅师道一句?” 禅师气度恢宏,不假思索地说:“九千多卷的宗要,只在一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语文阅读从文体的角度可以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诗歌等,从语言的角度又有文言白话之分,从教学来说又有讲读和测试的不同,而且,同是记叙文,也是因物赋形,百文百面,可谓纷繁多绪,如果我们一类一法,甚者一文一法,那学生岂不也要发出白居易之问吗?


我们不妨在教学中尝试“三个打通”的做法,即文白打通、读写打通、虚实打通。

文白打通,就是文言与白话文互相关联。先从最表层的字词看打通之利。文言文中“见”“相”两个词很不好说,但如果结合白话就好懂了。文言中“府吏见丁宁”,“见”书中解释为“我”,其实这是意译,是不确切的,但要讲到位学生又难理解,如果结合我们日常的“见谅”就清楚了。“苟富贵,勿相忘”,“相”字的偏指在白话中常用:“我有一事相求。”古今用法一脉相承。


我们还可用同样的方法解读现代文。如朱自清先生的《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我们可以和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结合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详写、铺叙。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这段文字是宋代诗人雷震的《村晚》“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的散文化,透过这可以让学生知道文化积累不仅对阅读而且对创作都有重要意义。

至于读写打通、虚实打通,本文开头引用的天津试卷已经可以说明,不再赘述。

(上海市七宝中学   201101)

(原载《中学语文教学》2015年第5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记叙文答题方法与技巧
小学阅读理解宝典:4大类型归纳 解题思路 答题模板,考前必看!
古代诗歌鉴赏-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解读
深度解析精选——八上语文RJ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作品的语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