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考阅读技巧|理解和赏析文学类文本的结尾段
(原创)
三个想想,面面俱“观”
——理解和赏析文学类文本的结尾段
柳凤霞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考题,考查我们对文章结尾段的理解和赏析。如2015北京卷第25题“文章结尾写道××,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15安徽卷第14题“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为什么结尾备受命题者青睐呢?因为“一篇之妙,在乎落句”(宋· 洪迈),消魂最是临去秋波,结尾段往往最具匠心。解答关于尾段的理解和赏析题目可以从“三个想想”入手:
一、想想尾段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文学类作品的结尾段往往更有利于表现文章的主旨和情感。理解和赏析结尾段时,我们要善于思考尾段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并与全文主旨、情感相比照,从而理清二者的关系。尾段或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或卒章显志);或暗示主题,强化作者情感;或深化中心,升华主旨等。
例如萧乾的《枣核》就借结尾句“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点明题旨,画龙点睛,表达了中华民族对故土的思念热爱之情。
再如贾平凹的《明月清泉自在怀》尾段:
“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尾段照应了题目“明月清泉自在怀”,并进一步写出了对《山居秋暝》的独特感悟。末句借浣女和渔人的活动,由物质引申到精神,说明精神的明月清泉来源于独立和思想,升华了文章主旨。
二、想想尾段在结构上的作用
“想想结构作用”就是要求我们拿尾段与标题、开头、前文相比照,寻找二者的结构关系。尾段或照应标题,或呼应开头(上文),或首尾圆合,结构完整,或情节突转,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等。例如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结尾“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照应题目,并呼应前文的“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结构前后呼应,感情回旋复沓,使文章结构完整,突出表现了作者哀痛而又无比深沉的情感。
三、想想尾段在表达技巧上的作用
“想想表达技巧的作用”就是要求我们考虑到尾段使用的表达技巧,并思考这些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常见的思考角度,一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等描绘类的修辞表达效果是生动形象,对偶、排比、反复等结构类的修辞表达效果是突出强调,反问和设问等语气类的修辞表达效果是增强语气。二是表现手法,如象征、烘托、对比、反衬、托物言志、联想与想象、虚实结合、留白等,它们的表达效果往往是拓展文章的意境,丰富文章的情感,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深思,给人惊醒,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增强作品的感染力等。
例如张炜的《蓑衣》结尾两段:
月光下,河湾的浅水处一片油绿。那柔软细长的草叶儿像人工整出的一般齐,一般好,茂盛极了。
“啊!蓑衣草……多么好的蓑衣草啊!”她在心里说。
这两段文字耐人寻味,可谓作者匠心独运之处。小格对达子的态度一开始是抵触的,后因达子帮她耕地变得感动,最后达子建议小格编蓑衣,小格开始欣赏达子。夜晚,内心充满感动的小格来到芦青河湾,看到了如诗如画的美景。结尾段小格对蓑衣草的赞美,“啊!蓑衣草……多么好的蓑衣草啊!”含蓄地表现了她对达子的佩服、信赖与朦胧的爱意,也暗示小格的心中充满阳光和温情,她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憧憬,并显示出她乐观自信的一面。这里的蓑衣草已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象征了小格与达子之间萌发的美好情感以及他们身上具有的人性美。小说结尾具有画面美和意境美,使读者对小格的未来充满想象,给读者更多回味的余地,也使主题得到深化。
从表情达意、结构、表达技巧三个方面想想,就能做到面面俱“观”,做到答案准确而完整。当然,这三个思考角度不是割裂开来的,我们要结合文本,整体思考,力争全面深刻地解读结尾段。
(原创)名篇赏读
开到荼蘼花未老
何频
微信里传送花信,异地交流看花,的确是件颇有兴味的新鲜事。话说陈四益先生按节气的律动,不时将首都的花事发给朋友圈里好友分享,例如他及时上传街拍的紫藤、黄栌和石榴开花,引发互动和点赞多多。花是郑州等地也有的,但他的感言,就有味多了。
北京、郑州两地的市树不同,市花却同为月季。郑州的月季花,五一之前就大开了。北京的月季,陆续开放在五一之后。小满节气过后,陈先生又推送一组白刺玫和林下草花,感言是:“白色的花是白刺玫,承友人告知即荼蘼也。《梦》中有言,‘开到荼蘼花事了’,那么花季已终,后面也只有夏荷秋菊冬梅了。但路边树下的野花依旧开得灿烂。”
把常见的白刺玫与文绉绉的荼蘼等同,也是我的想法。因为当代的《中国花经》,肯定并沿用了民国黄氏《花经》的说法:荼蘼花的别名,即“悬钩子蔷薇”是也,可谓一目了然。蔷薇、月季和玫瑰,在现代植物学的分类里是一家。“荼蘼”既然经了雪芹曹公的引用,诚然被抬高和神化了。
与广东四季常绿,绿得让人烦闷相比,北方杂树换季脱叶,四时轮回明显,可以让人放松,赢得秋冬之际的休眠与更替。分明接下来夏天与秋天花开更多,为何古人曰“开到荼蘼花事了”?我觉得,这和古代文人的怪脾气有关,也与当初北方原本朴素的地理风貌有关。明代的《帝京景物略》说一岁花事:“入春而梅,而山茶,而水仙,而探春。中春而桃李,而海棠,而丁香。春老而牡丹,而芍药,而鸾枝。入夏,榴花外,皆草花。”你看,草花是低了一等,不计入花之列的。晚春的白花季过了,绿树之上花多不显,故而荼蘼开过,花木看来似乎就低调了。
不过时至今日,北方夏天的树花也多鲜艳夺目,美不胜收。除了传统的石榴花、合欢花、和国槐花,广玉兰和红运玉兰、鹅掌楸等等,轮番争奇斗艳。大城市的行道树和公园,都是海禁开放之后的产物。早春开花的玉兰树,就是从南方引进并在玻璃温室培植后在北京大量种植的。如今的北京大学,还新引种了木兰科的杂种鹅掌楸,在北大东门一带长势良好。
一分为二地看待城市的变化,就不能不说到南树北移的副作用了。节气、时令与植被、花事,原本是合理而有规律的,但刻下一再挑战草木北移的极限,移树栽树违背季节,因为有了树木的营养液,古树大树可以像病人一样打点滴,于是,许多地方盲目扩大城市规模,任性绿化。
近些年,城市绿化已经有教训了,先是不讲因地制宜,全然不顾及北方缺水的严酷现实,推行城市种草,大面积推广西式的冷季草坪。随后又因浇水除虫等管理成本过高,再铲除草坪变成植树,但好好的乡土树种,却被所谓的嘉木奇卉取代。已有的绿化带因道路拓宽,摇身变为“生态廊道”,才种下的树木花卉,时间不长就被刈除,肆无忌惮的浪费,让人心疼。广东地近热带,“花到岭南无月令”,乃风土气候使然。而北方也无休无止的植绿催花,一年之计,三季见花都不过瘾,恨不得本地也变成广东,这就误区大了!
花非花,花开象征着尘世的欲望。绿水青山也讲求层次分明,并非一味堆叠而成。假如冬天来临,大地休眠,城市户外无花可传,那么微信里次第推送枯树的风姿——杨树和白蜡的坚劲和妖娆,法桐与国槐的挺拔与虬曲——不也很美很精彩吗?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思考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错题 | 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
开到荼蘼花事了
应试技巧丨文学类文本阅读
【然朵模板】开到荼蘼花事了,烟尘过,知多少?——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答题技巧
荼蘼花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