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坚持还是转型,体育创新该怎么玩
坚持还是转型,体育创新该怎么玩

    咕咚是国内最大的一个运动社区,以及赛事服务商,我们现在已经有超过5000万的注册用户,用户遍布了87个国家,每天用户上传的运动数据,就包括大家跑的里程数,比如说骑自行车的公里数可以绕地球几百圈了。同时,我们现在也举办了一些线上马拉松,2015年举办过30多场马拉松,今年会举办超过100场,可能明年会200场。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题目叫“坚持or转型”。以前我们听说过一句话“坚持就是胜利”对不对?但是如果你方向错了呢,你还坚持吗?

    为什么要做咕咚呢,这跟我个人的经历有很大关系。我并不是个典型的运动健将,或者一个运动爱好者,但是大概在2009年、2010年的时候,大家经常看到一些社会新闻说,某某某因为过劳死了。太累了,都缺乏运动,很容易就怎么样了。

    让锻炼像玩游戏一样上瘾

    虽然每个人都知道健康很重要,但是有多少人会积极主动去运动和锻炼呢?我在美国出差的时候,发现从早到晚都可以看到人在锻炼,这个国家运动人口的比例可能达到总人口的80%到90%,但是在国内呢,我相信没那么多。为什么?我认为其中有一点是我们的一些服务还没到位,不能激发大家去运动和锻炼。

    像我老婆生了小孩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减肥,当时我就花钱给她办了一张卡,但是她去过几次就不肯去了,为什么?因为锻炼这个事情是非常枯燥和乏味的。我们要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那时我发现社会化游戏特别火,我相信很多人都玩过抢车位、偷菜的游戏,那个时候大家都宁可半夜不睡觉,一定要去玩这个游戏。所以我们就想能不能做一个服务,把这种游戏化的娱乐和鼓励大家运动结合在一起。就像小的时候我一直有个幻想,因为我英语很烂,我就想为什么没人开发一款游戏,我打完这个游戏,通关之后,我英语就可以考过六级?

    同样的,因为运动对个体来说始终是个挑战人自我生理极限的事情,我很懒,我就不想动,你干吗让我动呢?所以说我们需要做一些服务,激励大家去做这个事。体育行业和很多行业不一样,你真的自己不想动的时候,没人可以帮助你。你说你不想做怎么办,最好的方法是我们创造一下激励因素,鼓励你去运动和锻炼,这样来培养大家的运动习惯。当运动习惯养成之后,我认为健康是随之而来的。

    这就是我们创立咕咚最核心的一个想法,就是通过好玩有趣的服务去鼓励大家形成运动习惯,它就像打一个网络游戏一样,咕咚也是一个养成平台。打个比方你进入了一个网络游戏,刚一进去你一定是菜鸟,然后你就不停地杀怪、杀怪,今天杀怪、明天杀怪,然后你就成为一代大侠了。体育也是一样,体育也是养成的,就是说我开始很不爱运动,但通过使用你的服务,好玩、有趣,我天天可以坚持了,甚至可以去比赛了。再后来我可以参加五公里跑了,可以参加十公里、半马,甚至全马。

    咕咚就试图用这种好玩有趣的方法,逐步地去养成大家一个用户习惯。但是具体来说怎么去养成,怎么来设计这个产品,这个产品是一成不变的吗?当我们2010年开始做这个项目的时候,那个时候智能手机还没有兴起,大家看到的产品形态和现在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主流的都是网站,所以开始的时候是做了一个网站记录运动,不像现在大家用手机APP来记录,那个是手工填的,你可以填我今天跑了5公里,甚至还可以填我今天吃了什么。

    转型,从记录数据到寻找朋友

    后面发现什么问题呢,大家都懒了,为什么?人家有事没事不会天天到一个网站去记录你的运动,大家不愿意做。所以我们就觉得有必要做一个设备,它是随身携带的,它能够记录你的运动数据,这其实就是手环的前身。但是早期的时候,产品都不是手环形态的,像一个MP3,做成一个夹子,夹在身上记录运动,而且那个时候还不是无线的,你要找一个USB线接到这个产品上,然后另一端接在PC上面,数据才能传上去,这就是我们第一代产品的原形。

    2010年7月份发布我们第一代产品,叫iFitFit。但是这个产品出来之后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挑战,第一那个时候很多人根本没有这个概念,说一个设备记录数据还能联网,传播是非常困难的;第二这个产品本身从便携性来说有很多的挑战。如果这个产品不能够提供你绝对的刚需,或者保证你绝对的需求,你干吗还选它?

    我们当时觉得这个产品没有满足用户需求,所以我们要开发一款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就是把它做成手环。因为当时的设想是,手环有装饰作用,还能记录。我们2013年的时候,联合百度发布了一个咕咚手环,当时在国内算是最早发布的。但是它的连接方式做了进化,那个时候因为智能手机已经兴起了,所以我们就采用无线连接去上传数据了。但还是遇到一个问题,手环为什么戴出去,当时我们就思考这个问题,而且如果这个东西我可能某一天忘了它,它也没对我造成什么伤害,我为什么还要持续使用它,只有手机是必须带的。基于用户对这个的分析,我们做了个重大的改进。

    原来我们设计APP是为了去给手环传输数据用的,它不是个独立的APP,后面我们发现用户没有必要说一定要买个设备才能使用这个服务,他只用手机也可以。那么我们就做了咕咚现在的前身,当时叫咕咚跑步的APP,这是我们对产品的第一个转型。当我认为这个已经不对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自我批评,我再调整我的方向,也许我大的方向是没变,但是我在产品的策略上做了调整。

    我们从2013年底就决定放弃自有品牌的硬件,采用和第三方合作,专注于发展这个方向。最早APP其实也是个工具,就是记录这个运动,但是我们在用户发展过程中发现,用户需要到底是记录这个数据呢,还是说他需要什么服务?后来我觉得用户需要的绝对不是数据,他需要的是这种关系,需要和更多相同爱好的用户去互动,甚至说需要参加赛事,所以说我们才创造了在线马拉松一个新的概念。

    发现方向错了,学会快速调整

    因为我们发现很多人,比如跑北马也好,上马也好,连名都报不上,现在跑马拉松就跟汽车摇号一样,你得去摇号才能报名。用户有这个需求,我们怎么去满足?我们就创造了线上马拉松,用户可以不在一个具体地点跑步了,你可以在全国任何一个地方,在同一天跑步42公里,我就认为你参加这个马拉松了,因为你通过手机可以记录下来,而同时当你完成这个比赛之后,我还可以发奖牌给你,甚至一些纪念品给你,我们又创造了一次新的玩法,来让用户持续地进行。

    说到这个地方,可能很多朋友问,为什么你们叫咕咚呢,其实最开始我们不叫咕咚,最开始我们公司叫乐动,其实这个名字也不错,但是我认为它不够响亮,因为乐动,你到网上一搜叫乐动的很多,就像我们经常看《中国好声音》选秀,评委总会说一句话叫辨识度。你的品牌有没有辨识度,人家一听就能记住呢,这也是很重要的。大家知道以前有个童话故事叫咕咚来了,大家快跑,我们就是从里面截出来的,就改名叫咕咚,这也算是我们转型的一个方向。

    说到我们这个主题,大家可以看到咕咚从硬件开始做到现在,其实我们理念没有太多变化,就是讲究娱乐好玩,但是我们产品形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互联网一直讲究一个叫快速试错,快速改进,我觉得大家一定要觉得,当发现这个方向可能并不是我当初设想的话,我怎样来快速调整,而善于自我批评,善于自我的调整,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体育产业未来是个即将爆发的产业,我们得把用户体验做得更好,比如说把AR、VR用在体育方面,我身临其境看一场球赛,这是未来很大一个方向,这会颠覆整个体育。

    最后我想说明一点,体育行业是一个特别的行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尚武的精神。国民得有强健的体魄,当我们每个人都喜欢运动,都散发出一种运动正能量的时候,我相信国民精神会得到极大提升,不但身体健康了,而且精神也健康了!

    (本文摘自微信公众号一刻talks,内容未经作者审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跑步这门生意】
申波:只要用户需要,一切就皆有可能丨课堂
1500万用户 首创线上马拉松沉淀跑者数据悦跑圈以无限游戏的逻...
主流跑步软件资本大揭秘,乐享动运动音乐优势突显_浙江热线
无讼阅读|春节读书 | 律所实现“商业转型”的7种法则——读可口可乐、宝洁等CMO联袂推荐的《整合》...
体育智能穿戴领域成新蓝海,传统体育巨头为何四处碰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