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生成语文】吴正兵|利用成语掌握文言现象

【生成语文】吴正兵|利用成语掌握文言现象

江苏省语文考试大纲一直明确要求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同时大纲里也明确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理解文言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文言文中不同的句式指文言文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一些特殊用法是指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成语需要理解和掌握用法,文言文难学难记。多数成语来源于古代汉语的一支──文言,如果利用现代常用的成语来掌握文言现象,那就容易的多。

下面就如何利用成语来掌握文言现象,笔者一一加以阐述。

1.利用成语掌握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在文言文中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耳、为”等表判断。成语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如:“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胜败乃兵家常事”、“ 识时务者为俊杰”、“草木皆兵”、“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知之为知之”、“浮生若梦”等表肯定的判断;“人非草木”、“非亲非故”、“答非所问”等表否定的判断。

2.利用成语掌握被动句。

被动句就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文的被动句与现代汉语不同,一种是有被动词的,但标志不同,如:“见”、“为”等等。成语有“为人所制”、“见欺于人”、“见笑于大方之家”、“为我所用”、“ 洋为中用”等;另一种是没有被动词的,如“蔓草难除” 、“贻笑大方”等。

3.利用成语掌握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和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所以称之为宾语前置。第一种现象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何去何从”,即“去何从何”(离开什么,追随什么)。 第二种现象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宾语前置,如:“时不我待”,即“时不待我”(时间不会等待我们)。第三种现象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如:“马首是瞻”、“惟命是听”、“ 惟利是图”。

4.利用成语掌握成分省略句

古汉语中还有大量的语法成分省略现象。这一特点在成语中也有所反映。第一种省略主语,如:“白衣苍狗”即“(浮云)似白衣如苍狗”。第二种省略谓语,如:“凤毛麟角”即“(如)凤毛(如)麟角”。第三种省略宾语,如:“羞与为伍”即“羞与(之)为伍”,意思是羞于跟他在一起;“不以为意”即“不以(之)为意”,意思是不把事情当回事情,不在意。第四种省略介词,如:“束之高阁”即“束之(于)高阁”,意思是把东西捆好放在高阁上;“杯水车薪”即“(以)杯水(救)车薪”,意思是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燃起大火的柴草,比喻无济于事。

5.利用成语掌握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现代汉语里虽然也有这种活用情况,但远不及古代汉语、特别是上古汉语那样普遍。而古汉语中的主要的词类活用现象在成语中都可以找见。

第一种是名词、形容词和数词用作动词的。如“火光烛天”,烛:照亮,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火势很大(多指火灾)。“不翼而飞”、“不胫而走”中的“翼”和“胫”的前面用副词“不”来修饰,所以“翼”和“胫”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华”和“实”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除恶务尽”,清除坏人坏事,必须彻底,“恶”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藏污纳垢”,其中“污”和“垢”作动词“藏”和“纳”的宾语,所以“污”和“垢”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誓死不二”,其中的“二”是指“有二心”。“二三其德”,其中的“二三”是指“不专一,改变”。所以,这两个数词活用为动词。

第二种是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幕天席地”就是以天为幕,以地为席,“幕”和“席”是名词的意动用法。“不耻下问”,即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耻”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师心自用”,师心即以己意为师,不拘守成法,“师”是意动用法。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自以为是,不肯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

第三种是使动用法。如:“汗牛充栋”,“汗牛”就是“使牛流汗”,“汗”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大快人心”,“快”就是“使心情愉快”,“快”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闭月羞花”中的“闭”和“羞”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第四种是普通名词做状语。如:“东张西望”,“东”即“向东”,“ 西”即“向西”,两个词语都是名词做方位状语;“夜不闭户”,意思是在夜里不关门,也没人来偷东西,形容社会治安良好,“夜”是名词作时间状语;“土崩瓦解”,意思是象土地一样崩裂,象瓦一样分解,“土”和“瓦”两个词语都是名词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海阔天空”,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海”和“天”都是名词作状语;“管窥蠡测”,意思是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测量海水,“管”和“蠡”是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草行露宿”,在草里行走,在露天下睡,“草”和“露”是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地点。

除了上面讲到的知识之外,还有一些特殊虚词(兼词)如:大放厥(代词,其,他的)词,公诸同好(之于),心不在焉(于此),居心叵测(不可)。成语中还有一些常见的通假字,如:瑕瑜互见(现),一暴(曝)十寒,厉(砺)兵秣马,流言蜚(飞)语等等。

总之,学习在于触类旁通、融会贯通,语文各知识点之间都有其勾通之处,如果同学们在学习成语学习和文言文学习过程中多一些勾连意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常见容易误用成语中的文言知识
利用成语学文言虚词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考场文言文翻译看不懂怎么办?这里有招!
成语与文言文
如何推断文言文阅读中实词的词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