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挑战大脑:良渚文化遗址埋藏的秘密之二
  • 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大量史前玉器,造型怪异、形象神秘,是古人审美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正确解析这些数千年前的古玉造型、文饰含义,对我们了解自身文化的历史、探寻文化之源具有特殊意义:

1、文字玉器的特殊表达

  • “帝”三皇五帝的帝字的本义,郭沫若等学者解释为花蒂(象形的表达,因为甲骨文中帝的象形和花蒂相似)。用“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心”的寓意来理解这个字的含义,撇开历史的实际情况,我们老百姓所希望的、也是古人所盼望的帝字的本义。帝字型的古玉也许就是古人为了表示对帝王的这种期望而精心设计雕刻的“文字玉器”如图:

  • 这两件玉器是距今3800年至5300年之间,用考古界的话来说属于齐家文化、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这两件玉器在外型上都有一个共同之处:玉俑的头是倒三角形而不是正常的椭圆形,头顶处是阶梯造型,正中有上下对钻的孔,显然是用作穿绳挂系作用的,这两件玉器义形为“帝”之义。



  • 对比一下就很容易看出甲骨文的帝字字形与上面的两件玉器器形是何等相似。特别是第一个帝字,补上字首残缺的两横则与玉俑“正视外形”一模一样!

  • 更值得有趣的是所列甲骨文最后一个帝字,此帝字下部居然还有“两只手”。这两只类似的手(我们看到像什么?整体看像不像一只蝎子呢??) 要想探知这两只手在干嘛,就必须了解另外一个字——“弄”,见古文字“弄”:

  • 弄字的造型是两只手捧着“玉”,取义把玩玉器。《说文·弄》中释义:玩也,从廾持玉。能够把“帝”俑持于掌中把玩的物件不就是上面所示的玉俑吗?

2、良渚文化骨雕的另类展现

  • 在良渚诸多出土报告中,骨雕却是很少见的,由于年代久远,骨制品不易遗存,出土又少之又少,在上古人类的骨雕制品实物中我们可以研究古代人类生产活动内容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而且这些骨雕制品所纹刻的内容是良渚文化时期古人文化精神的反映,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些骨雕制品较之其他的古人遗物更显珍贵。

  • 由于在过去500多座良渚文化古墓的发掘中未见这个时期的骨雕作品的出土,所以市场上偶见的这一类骨雕制品也不为人所识,但雕刻有精美的良渚文化所特有的纹饰已展现出其悠远的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中国古代玉项饰文化,古人比你时尚多了
良渚遗址发现“诡异”三叉形器,专家说:它应该有个“神”作用
NGTC讲堂:良渚文化之良渚玉器
“余姚智慧云课”第4期:浙美四年级下第18课《良渚古玉》微课
良渚玉柄和玉瑗上的文字
良渚文物上的文字或符号(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