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邵氏四大导演之二:张彻,门徒众多的武侠大师(下)

张彻的第二代弟子,除了狄龙和姜大卫,还有陈观泰、王钟、陈星、郑康业等人,这些名字大家可能听都没听过,不过吴宇森这个名字,大家应该不会陌生。

导演吴宇森如今大名鼎鼎,不过在年轻的时候却很迷茫,很落魄,姜大卫跟吴宇森关系很好,想推荐他给张彻当演员,但张彻摆摆手,说,“吴宇森不要当演员,吴宇森适合当导演。”


吴宇森和张彻

这句话一直鼓舞着吴宇森,后来吴宇森谈到张彻时,经常说自己能在好莱坞成功,是因为他始终记得张彻的话:“以西方技巧传达中国文化精神。”

1972年,张彻以陈观泰为主演拍摄电影《马永贞》,讲的是上海滩黑帮恶斗的故事,虽说该片开创了上海滩黑帮电影的先锋,但格局略显小气。


1973年,张彻拍摄电影《刺马》,由于当时辫子戏不受欢迎,这部戏的开拍遭到很多人的反对,但张彻力排众议坚持拍摄,影片上映后大获成功,主演狄龙成了当年最红的男星,公司分给他花红的钱足够他买一幢楼。

《刺马》也是张彻电影里道长最喜欢的一部,人物塑造相当成功,感情拍得细腻传神,几位主演的表现都可圈可点,特别是狄龙和井莉尤其出彩,后来陈可辛翻拍的《投名状》,演员更多,场面更大,但却少了种韵味,相比之下,个人更喜欢《刺马》,不过以现在的眼光去看,它的武打场面显得太过单调和粗糙。


《刺马》虽然成功,但张彻此时在邵氏的日子并不好过,首先,与他不和的李翰祥从台湾回来重新进入邵氏,并拍摄了《大军阀》等几部叫好叫座的影片,开启他的风月片时代,而另一个同是邵氏大导演的楚原,拍了部《七十二家房客》,把李小龙的电影都打败了,张彻感到压力非常的大。

于是张彻向邵逸夫提出由邵氏出资,张彻自负盈亏,建立自己的电影公司,他把自己的姓氏拆开,将公司命名为:“长弓”,带了一队人马到台湾拍戏。

“长弓”期间,张家班以傅声、戚冠军等第四代弟子为主角,从《少林五祖》开始,拍摄了《洪拳与咏春》、《方世玉与洪熙官》、《方世玉与胡惠干》等一系列少林影片,但除了《少林五祖》之外,这些影片并没有引起太大关注。


由于“长弓”在台湾的制作并不理想,张彻欠下邵氏巨额的债务,两年后只好关闭“长弓电影公司”,带着一班新旧弟子重回邵氏拍戏,他和邵逸夫签了五年合同,约定共拍25部片,每部片酬20万用以还债。

这时的张彻已经在走下坡路了,除了《五毒》还算不错,其它比如《残缺》、《生死斗》等影片毫无新意,仍是老式拳脚套路,比起李翰祥的风月电影,楚原的古龙武侠,还有刘家良的南派功夫,票房都大大不如。


五年之后,邵氏无意与张彻续约,张彻重回台湾自组“长河电影公司”,首部电影《九子母天魔》就出师不利,他又将张家班几代弟子集合起来,开拍《上海滩十三太保》,此时的张彻已经62岁,老态毕露,在拍摄现场累得睡着。

1985年,张彻北上拍片,首部《大上海1937》轰动内陆,票房大卖,但第二部《过江》就赔得一塌糊涂。1989年,为纪念张彻从影40周年,他的一干弟子联合拍摄了《义胆群英》,可惜票房并不成功,1993的《神通》,是张彻最后一部导演之作。


就道长看来,张彻是个有才气,有文化的人,特别是对古典文学很有研究,他电影中的很多故事,都是从古代历史或者传说中取材所得,如《大刺客》取材于聂政刺韩傀的故事,《十三太保》取材于唐末猛将李存孝的历史演义,《水浒传》和《荡寇志》改编自《水浒》,《双侠》取材于南宋武林人士救康王的民间传说,《刺马》改编自清末四大奇案之首的张汶祥刺马新贻一案。

但是张彻的电影,道长并不太欣赏,他一生拍了近百部电影,但佳作寥寥,而且固守成规,爱吃老本,特爱翻拍自己的作品,《西安杀戮》翻拍自《五毒》,《西行平妖》翻拍自《红孩儿》,手法陈旧,了无新意。



之所以这样,可能是因为张彻的精力并没有全放在拍戏上面,作为一个曾经从政的文人,他爱权谋,好争斗,这一点,从当年邹文怀从邵氏出走,他送给邹文怀的字就可以看出来:“知己酒千斗,人情纸半张;世事如棋局,先下手为强”。

所以张彻不但与李翰祥吵来吵去,大打嘴炮,又与武指刘家良勾心斗角,导致刘家良几番出走,他还与台湾导演张曾泽产生摩擦,令张曾泽大骂他是个笑里藏刀的伪君子!

不过不能因此就否定张彻对电影事业的巨大贡献,他不但用武侠电影打破当时香港电影阴盛阳衰的局面,还为香港培养了众多的电影人才,因为有他,香港电影金像奖才会有“最佳动作指导”这个奖项。

1983年,是香港电影金像奖创办的第二年,张彻来到金像奖的办公室,提议增设一个叫做“最佳动作指导”的奖项,当时办公室没人,他留了张字条就走了。从这年起,金像奖项就多了一个“最佳动作指导”,首届获奖的是洪金宝、林正英和元彪的洪家班,获奖作品是《败家仔》。


1993年后,张彻疾病缠身,足不出户,呆在邵氏宿舍写剧本,到去世之前,他共写了100多部剧本,不过他的剧本已经没人感兴趣了,他去世之后,一部分剧本留给他太太作纪念、一部分剧本送往香港电影资料馆做藏品。

2002年4月的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张彻获得了“终身成就奖”, 所有人都感叹这奖项的及时,两个月后,2002年6月22日,张彻导演去世。


在蔡澜回忆张彻的文章里,说到张彻晚景比较凄凉,死的时候没多少积蓄,被当作干女儿的家庭护理又因拘留问题被迫离港,想留个人在身边照顾自己也做不到,幸好邵逸夫对张彻颇念旧情,提供宿舍让张彻居住,直至逝世为止。

张彻的葬礼在2002年7月7日举行,他的一班弟子大多都有参加,特别是姜大卫和李修贤两人,从头到尾都尽心尽力。


由于张彻结婚很晚,没有子女,于是在家属答谢的时候,姜大卫领着郑雷、陈观泰、李修贤、郑康业、戚冠军、罗莽、梁家仁、陆剑明、叶天行、钱小豪、郭进等一大班“契仔”,站在张彻太太梁丽嫦的身后,场面非常壮观。

而王羽、吴宇森,楚原、许冠文、蔡澜和黄沾等人则负责扶灵,灵堂中央高挂“影坛宗师”四个大字,两旁挂着一幅黄沾写的对联:“高山传天籁,独臂树雄风”。

对联写得相当不错,不过文章最后,还是用张彻总结自己电影生涯写的一首诗来结束吧:


落拓江湖一剑轻,
良相良医两无名。
南朝金紫成何事?
只合银幕梦里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义胆群英》30年,徐克最敬仰的武侠大师,你还记得他吗?
邵氏电影旧片翻新
昆汀、徐克、吴宇森、杜琪峰的青春回忆竟是他
张彻和十三太保——记张彻的门徒们
香港电影一代枭雄张彻江湖地位有多高?看看他培养了多少大导演?
香港武侠大宗师张彻与六代弟子的恩怨情仇:第七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