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经.洙水注》考略

△洙水出泰山盖县临乐山。

《地理志》曰:临乐山,洙水所出,西北至盖,入泗水,或作池字,盖字误也。洙水自山西北迳盖县,汉景帝中五年,封后兄王信为侯国。又西迳泰山东平阳县。《春秋.宣公八年》,冬,城平阳。杜预曰:今泰山平阳县,是也,河东有平阳,故此加东矣。晋武帝元康九年改为新泰县也。

洙水据《水经·洙水注》,源出今山东新泰市东北,西流至新泰市西,折西南至泗水县东与泗水合流,西至曲阜城东北。又与泗水分流,洙北泗南,西经兖州市至济宁市合洸水,折南注入泗水。后世(未能确指何时)上源在新泰市西改道西流与柴汶会合北入汶水,今为小汶河上游,已与泗水隔绝。曲阜、兖州间故道久湮。自兖州以下,现今的府河和济宁市、鲁桥间运河大致即其故道。今有洙水自曲阜城北孔林之东,西南流入沂水,与古洙水无涉。

吕朋以为“洙水自山西北迳盖县殊不可解,见上注。由于诛水此处殊不可解,故在示意图中不能绘出诛水具体流路。[0]

盖县古县名。西汉以故盖邑置,治今山东省沂源县东南盖冶。属泰山郡。景帝五年(前152年),曾封后兄王信为邑。东汉永平二年(59年)改属琅邪国,章帝时复故。西晋又属东莞郡,元康七年(297年)为东安郡治。宋、不改。北齐徙郡治于东莞县(今山东沂水县东北),省县入之。

临乐山,在今山东沂源县西南。《春秋·隐公六年》注:“泰山牟县东南有艾山。”即此。一说在今山东临沂市西二十五里。

吕朋认为临乐山即沂水所出之艾山。《水经》:沂水出泰山盖县艾山。”又,《寰宇记》卷二三河南道沂州新泰县:“艾山,一名临乐山,在县东北三十里,沂水之所出也。”[1]

按沂水注:“郑玄云:(沂水)出沂山,亦或云临乐山”则临乐山即沂水所出之艾山亦即沂山

泰山东平阳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新泰市。因河东郡平阳县,故此称东平阳县。属泰山郡。东汉废。按文物地图集:新泰市遗址位于新泰市青云街道南关村东周遗存,面积约78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1米。采集陶片多为泥质和夹砂灰陶,少量为夹砂红陶,部分陶片戳印有陶文,可辨器形有钵、盆、罐、豆,另有卷云纹、树木纹半瓦当。《新泰县志》载为平阳城故址。已为民居所复盖,未见城垣遗迹。[2]

△西南至卞县,入于泗。

洙水西南流,盗泉水注之,泉出卞城东北,卞山之阴。《尸子》曰:孔子至于胜母,暮矣而不宿;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故《论语撰考谶》曰:水名盗泉,仲尼不漱,即斯泉矣。西北流注于洙水。洙水又西南流于卞城西,西南入泗水乱流。西南至鲁县东北,又分为二水。水侧有故城,两水之分会也。

盗泉水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北。《文选·乐府下·猛虎行》 注引 《尸子》 曰: 孔子 “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水经·洙水注》: 盗泉 “出卞城东北卞山之阴”。《清一统志·兖州府二》 引 《县志》曰: “县境之泉凡八十有七,惟盗泉不流,余皆汇为泗河。

卞城卞故城位于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东南,系东周、汉平面呈梯形,东边长500米,西边长800米,南北宽600米。城墙残存西北角和西南角,高4~15米,残长80余米,墙宽6~7米。黄褐土夯筑,夯层厚0.10~0.15米。东北角有一高台地。东南墙基残留有高约3~4米小土堆,传为“聚锋楼”台基。采集有东周时期夹砂灰陶绳纹鬲口、罐口、陶拍、甗、泥质灰陶绳纹盆口、豆盘、板瓦、筒瓦、同心圆纹及兽纹半瓦当残片和汉代泥质灰陶罐口、盆口、简瓦、板瓦残片及铁剑、五铢钱等。清光绪十八年(l892)重修《泗水县志》载为春秋鲁国卞邑,汉置下县。(见《考古》1965年第1期)

孔子至于胜母,暮矣而不宿;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尹钧科等学者认为地名能够刺激人们的心理和情绪,进而影响人们的抉择与行动。《淮南子·说山训》云:“曾子立孝,不过胜母之闾;墨子非乐,不入朝歌之邑;曾子立廉,不饮盗泉。所谓养志者也。”《尸子》卷下则云:“孔子至于胜母,暮矣而不宿;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且不管“不宿胜母、不饮盗泉”究竟是谁的故事,问题的实质在于它有力地说明一个事实,即有些地名能够刺激人们的心理情绪,进而影响人们的抉择和行动。这方面的另一个典型例证是,珠海市有一个地方,本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但港商得知此地叫做“下栅区”时,认为不吉利,“下栅”即“下策”,所以无人愿意在此投资兴建企业。1985年,该地改名为“金鼎区”,适应了港商的心理要求,投资者便纷纷而来了。由此可见,她名对人们心理的刺激或调节作用是多么明显,多么重要。有鉴于此,今后有关部门在命名新地名和更改旧地名时,应该充分注意到地名所具有的这种社会功能。[3]

鲁县春秋鲁国都。战国秦王政二十三年(前224) 置鲁县,为薛治。治所即今山东曲阜东北二里古城村。汉为鲁国治。西晋东魏鲁郡治。北齐为任城郡治。曲阜鲁国故城位于曲阜市鲁城街道驻地及其东北周、汉遗存,据《史记》的《周本纪》和《鲁周公世家》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周公旦为鲁公,都曲阜,至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49年),楚灭鲁前。曲阜均为两周时鲁国都城。其后改置鲁县。据《汉书·景十三王传》载,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徙淮阳王刘余为鲁王,曲阜即为鲁国都城,东汉后为县治。两周时期,故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面积约10平方千米。1977年全面勘探和试掘,城垣总周长11771米,其中东垣长2531米,南垣长3250米,西垣长2430米,北垣长3560米。现存南、北垣保存较好,东垣约存一半,西垣已夷平。城垣残高2~10米,基宽20~50米,黄褐土、灰褐土夯筑。城门11座,其中东、西、北三面各3座,南面2座。城外,洙水从西面、北面绕过,小沂河流经城南。汉故城位于周故城南和西南部,呈扁长方形,东西长约2.5千米,南北宽约1.5千米,周长8410米,西、南垣分别利用周鲁城垣,东、北垣新筑,后者宽约10米,已全部湮埋地下,地面无遗迹。城门7座,其中西门1座,余各2座。周、汉故城内文化堆积厚1~2.50米。已探明有宫殿、居住、冶铜、冶铁、制陶、制骨、窑址、干道、排水管道、墓葬等遗迹,并部分清理发掘。出土的主要遗物:两周时期陶器有夹砂和泥质灰陶、灰褐陶鬲、簋、罐、鼎、豆、壶、钵、盂、尊、鼎;铜鼎、盆、盥、盘、匜、兵器、车马器,另有玉、石、骨、角、蚌器等。汉代陶鼎、盒、壶、罐、钵、板瓦、筒瓦及铜镜、钱币等。(见《曲阜鲁国故城》,齐鲁书社1982年9月,济南)

洙水西北流迳孔里北,是谓洙、泗之间矣。《春秋》之浚洙,非谓始导矣,盖深广之耳。洙水又西南,枝津出焉。又南迳瑕丘城东,而南入石门,向来结石为水门,跨于水上也。西南流,世谓之杜武沟。

孔里指孔子葬所。以弟子及鲁人卢于墓侧,百有余室,故名。《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惟子贡卢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

瑕丘城,位于兖州市新峄镇东顿村南500米瑕丘故城,为春秋--遗存,1992年公布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定名为“东顿村遗址”。《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春秋鲁地,即负瑕,汉置瑕丘县”,“故城在今山东滋阳县(今兖州)西二十五里”,即指此。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500米,东西宽1500米,总面积约325万平方米。城墙残存东南角,东西长40米,南北宽36米,最高处6米。黄粘土夯筑,夯层厚10~14厘米。1983年局部解剖,城墙有三期夯筑,出土遗物表明第一期为春秋早期,第二、三期为春秋中期。城墙下有灰坑。城内文化堆积厚约2米。采和出土有东周时期夹砂灰陶绳纹鬲口沿、泥质灰陶罐口沿、盆口沿、豆盘、豆把和汉代泥质灰陶罐口沿、盆口沿、豆把、板瓦残片等。[4]

洙水又西南,迳南平阳县之显闾亭西,邾邑也。《春秋襄公二十一年.经》书,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者也。杜预曰:平阳北有显闾亭。《十三州记》曰:山阳南平阳县又有闾丘乡。《从征记》曰:杜谓显闾闾丘也。今按漆县在县东北,漆乡东北十里,见有闾丘乡,显闾非也。然则显闾自是别亭,未知孰是?

南平阳县西汉平阳县置,属山阳郡治所即今山东邹城市。晋属高平国。南朝宋改名平阳县。比对文物地图集,颇疑与今邹城市南关、南关东等一带遗址有关联。

显闾亭邾邑也),所未详也。

闾丘乡,按“漆乡东北十里,见有闾丘乡”颇疑闾丘乡位于今邹城市核心区一带,所谓详也。

漆乡按泗水篇“泗水又南迳故城西”结合地名渊源等综合考量颇疑漆乡漆女城遗址有关联,该遗址位于邹城市千泉街道和睦村西南200米·新石器时代、商~周、汉、隋~唐·省文物保护单位,漆女城为春秋时期邾国漆邑,《列女传》有“鲁漆室女”的记载,故俗称“漆女城”,今城址已无迹可觅。现存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0.50~2米。断崖暴露有灰坑、窑址等遗迹。采集遗物有:大汶口文化泥质黑陶杯、弦纹罐口沿、夹砂红陶鬹、夹砂黑陶鼎及方格纹、划纹等残片;商周时期夹砂灰陶绳纹鬲口、泥质灰陶豆盘;汉代瓦当残片;隋唐时期莲花纹瓦当、青瓷罐、钵等残片。(见《考古学集刊》1983年第3期)

值得注意的是泗水篇之经文“又东过平阳县西”是错误的,应校正为“过平阳县西”,而杜预所云“平阳东北有漆乡”亦应校正为“平阳西南有漆乡

又南,洸水注之。吕忱曰:洸水出东平,上承汶水于刚县西,阐亭东。《尔雅》曰:汶别为阐,其由洛之有波矣。洸水西南流,迳盛乡城西。京相璠曰:刚县西南有盛乡城者也。又南迳泰山宁阳县故城西。汉武帝元朔三年,封鲁共王子刘恬为侯国。王莽改之曰宁顺也。又南,洙水枝津注之。水首受洙,西南流迳瑕邱城北,又西迳宁阳城南,又西南入于洸水。

洸水洸一作光。又名洸河。今山东境内大汶河的一条分流,自宁阳县东北堽城附近析流而出,西南流至济宁市注入运河。《晋书·荀羡传》:东晋永和十二年(356),“羡自光水引汶通渠”。是四世纪中已有引汶入洸通渠之举。《水经·汶水注》所记洸水即源自汶南会洙水。后因引汶工程废弛,洸水上源与汶水隔绝。蒙古宪宗七年(1257)为通饷运,于宁阳县东北筑堽城坝,引汶由洸会泗,以增运河水量。其后*济州河、*会通河均以洸引汶为主要水源。明代改于戴村筑坝引汶,但仍引洸水以济运。清末罢漕运,运河工程废弛,洸河上游也渐枯绝[5]

刚县即刚邑故城位于泰安市宁阳县堤城镇堽城里村,系春秋、战国、汉遗存,城址平面略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000米,北部为汶河冲毁,南北残宽800米。东、西、南城墙断断续续,东南和西南角保存较好。一般高3米,最高处8~10米,宽约15~20米。黄褐细砂土夯筑,夯层厚0.16~0.20米,墙中保留有夹棍棍眼。东、西、南各有城门一座,东门外两侧原各有一夯筑土台,南台已平毁,北台残高5米,直径约10米,似为门阙。城内中部有一夯土台基,现存平面近圆形,高约10米,直径约40米,曾发现石柱础,当为建筑基址。城内文化堆积厚约1~2米。采集有战国时期泥质灰陶豆盘、齐国刀币。汉代泥质灰陶鼎、甑、筒瓦、板瓦等残片及五铢钱石范。《宁阳县志》载为春秋鲁国阐邑,战国齐国刚邑,汉置刚县[6]

阐亭按上述注文“吕忱曰:洸水出东平,上承汶水于刚县西,阐亭东”比对汶水注:“《地理志》:刚,故阐也。王莽更之曰柔也。应劭曰:《春秋经》书:齐人取让及阐,今阐亭是也。杜预《春秋释地》曰:阐在刚刚城东有一小亭,今刚县治,俗人又谓之阐亭。京相璠曰:刚县西四十里有阐亭。未知孰是?”则刚县阐亭很可能如京相璠曰:刚县西四十里有阐亭。故此按方位比对文物地图集,颇疑与阐亭与泗臯遗址、泗臯西南遗址[7]有关联。

盛乡城,按“京相璠曰:刚县西南有盛乡城者也比对文物地图集,颇疑与刚县(宁阳县堽城里村)西南的魏庄及其附近分布较为密集的数处战汉遗址[8]有关联。

泰山宁阳县故城宁阳故城位于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南400米汉代遗存,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300米。城墙早年夷平,文化堆积厚约3米。城内中部曾有高5米、直径约30米的夯土台,俗称“吉宝山”,已夷平。暴露有数个陶井,其中一井出土有西汉五铢钱铜范。地表散布有较多的汉代泥质灰陶筒瓦、板瓦、罐、盆等残片。《汉书·王子侯表》载,宁阳节侯恬,鲁共王子,传三世。《汉书·地理志》载,宁阳,侯国,属泰山郡。清光绪《宁阳县志》载为西汉宁阳侯国,后置县。[9]

洸水又西南,迳泰山郡乘丘县故城东。赵肃侯二十年,韩将举与齐、魏战于乘丘,即此县也。汉武帝元朔五年,封中山靖王子刘将夜为侯国也。

乘丘县故城乘一作椉(乘本字)。西汉春秋鲁地乘丘置。治今山东兖州西北。属泰山郡东汉废。

洸水又东南流,注于洙水,又南至平县南入于泗水。西有茅乡城,东去高平三十里。京相璠曰:今高平县西三十里有故茅乡城者也。

高平县高平县故城橐县故城),西汉置,属山阳郡治所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一百四里两城乡。东汉改为高平国。

茅乡城,地方学者认为茅城邑今微山县鲁桥镇新挑河村西[10],但新挑河村距离两城镇太近不符合“茅乡城,东去高平三十里”的距离校验。按方位距离等比对文物地图综合考量颇疑鱼台县武棠亭遗址与茅乡城有渊源,该遗址位于鱼台县王鲁镇武台村西50米,商、东周遗存,省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2-5米。北部有汉石室墓暴露。采集有商代夹砂灰褐陶鬲足、绳纹罐口沿和东周时期泥质灰陶豆盘、盂口沿、夹砂灰陶绳纹鬲足、罐口等[11]

   [0] 吕朋:《水经注》校笺——以《泗水》、《沂水》、《沭水》等篇为中心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05-21

[1] 吕朋:《水经注》校笺——以《泗水》、《沂水》、《沭水》等篇为中心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05-21

[2] 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山东分册》(下册), 测绘出版社,2011-06,第527页。

[3] 尹钧科著,随师问学,北京出版社,2012,第448页

[4] 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山东分册》(下册), 测绘出版社,2011-06,第417页。

[5] 

[5] 来源:《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地名考略卷二
秦时汉初的“薛郡府”治于薛县,而不是治于鲁县 [喜上眉梢/2013 10 21]
水经注 卷二十五
道光《沂水县志》刘绍武沂水古迹考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卷二百七
史部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卷二十五  泗水、沂水、洙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