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经.伊水注》所涉三涂山、陆浑山、禅渚等考略

A2

△东北过郭落山。

阳水出阳山阳溪,世人谓之太阳谷,水亦取名焉。东流入伊水。伊水又东北,鲜水入焉,水出鲜山,北流注于伊。伊水又与蛮水合,水出卢氏县之蛮谷,东流,入于伊。

阳山,在今河南嵩县西南。《山海经·中次二经》:“阳山多石,无草木,阳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当地学者认为阳山即今杨山;古称“羊山”、“阳山”,位于栾川县城东39公里的合峪镇杨山村,北通洛阳,南扼宛襄,西护卢氏,东锁嵩县,构成了豫西东部一道天然屏障。传说北宋名将杨延昭曾屯兵于此,故改名“杨山”。[]

阳水,按“阳水出阳山(杨山)阳溪” 阳山即今杨山考量阳水约今明白河。

  鲜水,按方位次序考量,鲜水约今沿嵩县半坡、两岔村一线北流注入伊水的那条支流。

鲜山,按上述鲜水所出考量约半坡村一带之山岭。

郭落山,按《河南府志》郭落山名摩头岭。[]

蛮水,疑即今蛮峪河。

蛮谷,疑即今蛮峪河所出之山谷,沿途的上蛮峪村名可能与之有渊源。

△又东北过陆浑县南。

《山海经》曰:滽滽之水,出于釐山,南流注于伊水。今水出陆浑县之西南王母涧,涧北山上有王母祠,故世因以名溪。东流注于伊水,即滽滽之水也。伊水历崖口,山峡也,翼崖深高,壁立若阙。崖上有坞,伊水迳其下,历峡北流,即古三涂山也。杜预《释地》曰:山在县南。阚骃《十三州志》云:山在东南。今是山在陆浑故城东南八十许里。《周书》武王问太公曰:吾将因有夏之居,南望过于三涂,北瞻望于有河。《春秋.左传昭公四年》,司马侯曰:四岳、三涂、阳城、太室、荆山、中南,九州之险也。服虔曰:三涂、大行、轘辕、崤黾,非南望也。京相璠著《春秋土地名》亦云山名也。以服氏之言云,涂,道也,准《周书》南望之文,或言宜为轘辕、大谷、伊阙,皆为非也。《春秋》晋伐陆浑,请有事于三涂,知是山明矣。有七谷水注之,水西出女机山之南七溪,山上有西王母祠。东南流注于伊水。

滽滽之水,亦名王母涧。在今河南嵩县西。[]

崖口,《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认为崖口即三涂山,又名水门。在今河南嵩县西南伊水之北。又《清一统志·河南府一》:三涂山,“《旧志》,在今 () 县西南十里伊水北,俗呼为崖口,又曰水门”。[]洛阳蔡运章等诸先生认为三塗山即涂山”,亦名羽山会稽山”,在今洛阳市嵩县西北。该山本是虞夏时期祭天的神山。帝尧殛鲧于羽山、禹娶于山氏禹会诸侯于涂山、周穆王会诸侯于山等著名历史故事,都发生在这里。禹娶山,谓之女娇。因山氏本是女娲”“有氏的后裔,如以地名称之为山氏”,若以族名称之则为有娇氏。女几山本是三塗山的主峰,“”“音近义通,当因禹妻女娇居住于此而得名。女几山南麓的七谷水(今谷蜇峪河)王母涧”,王母庙、神马石、登山栈道、义应侯庙和陆浑戎贵族墓地等文物遗存以及大量讴歌女几山的诗画名篇,都是研究三塗山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 []

▲“三涂山驿站”的“土楼”

备注:上述图片摘自网络(嵩县微生活  2019-08-31)

陆浑故城,按注文“阚骃《十三州志》云:山在东南。今是山在陆浑故城东南八十许里”结合相关考古资料作方位距离等综合校验;阚骃《十三州志》所谓之陆浑故城应即今洛阳市宜阳县白杨镇南留村古城。2013,考古工作者在对伊川徐阳被盗墓进行发掘时调查发现。按《水经注》所载考古工作者推测南留村东古城址可能是西汉早期的陆浑县城的县治所在。经初步调查得知,该城址平面大致呈梯形,墙体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201411月为了解该城的夯筑方式及时代,在东城墙进行了试掘。发现有城墙、灰坑、灰沟、房屋、墓葬等遗迹,出土有陶器、骨器、蚌器、铁器、铜器等。[]

又北,蚤谷水注之,水出女几山之东谷,东迳故亭南,东流,入於伊水。伊水又东北迳伏流岭东,岭上有昆仑祠,民犹祈焉。刘澄之《永初记》称:陆浑县西有伏流坂者也。今山在县南崖口北三十里许,西则非也。北与温泉水合,水出新城县之狼睾山西南阜下,西南流,会于伊水。

 “女几山”今名花山(俗名花果山),海拔1831米,位于今宜阳县花果山乡境内,在今嵩县县城西北约20公里。[]

七谷水,按《太平寰宇记》女几庙在伊阳县两三十里,盖西王母祠,又有女几庙之名。”今嵩县西北位于女几山正南坡的蜇峪河,由七条主要支流汇合而成,正是郦道元所说的七谷水。这条河由两条较大支流汇合后,向南注入伊河。[]

王母涧,蔡运章等认为(《水经注》所说的“王母涧”,应是指今天的蜇峪河而言。

西王母祠,蔡运章等实地踏勘后揣测位于佛泉寺村西北梁王顶(亦名莲花顶)石庙群很可能就是《(水经注》所说“西王母祠”的地方。[]

新城县故城,汉新成故城位于伊川县平等乡北古城村,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四垣周长5 935米,西垣保存较好,残高8米,基宽67米.东南部为官署区,西侧有夯土台基.城内出土有铜镞、冉器残片、板瓦等,文献记载为汉新城县故址。[11]

狼睾山,当地学者认为放皋之山,狼睾山、狼皋山、明皋山、鸣皋山、九皋山这几个名字均是古人对九皋山的称呼。[12]

伊水又东北,迳伏睹岭,左纳焦涧水,水西出鹿鹘山,东流迳孤山南,其山介立丰上,单秀孤峙,故世谓之方山。即刘中书澄之所谓县有孤山者也。东历伏睹岭南,东流注于伊。

伏睹岭,一名伏流岭、陆浑岭。《元和郡县志》卷五云:俗名方山,在今河南嵩县东北伊水西岸。

焦涧水,据史念海先生等考证焦涧水也是李吉甫《元和郡县志》中记载的一条伏流河,在河南府陆浑县(今河南嵩县)这条本名为焦涧水的河流,因为伏流地下,因而就称为伏流河。[13]按方位次序及河名渊源等考量颇疑焦涧水约今焦家川。

鹿鹘山,按《清一统志》卷一六二河南府条:嵩县东北六十里的露宝山,疑即《水经注》之鹿鹘山,以声音而讹也。

伊水又东北,涓水注之。水出陆浑西山,即陆浑山者也。寻郭文之故居,访胡昭之遗像,世去不停,莫识所在。其水有二源俱导,而东注虢略,在陆浑县西九十里也。司马彪《郡国志》曰:县西虢略地,《春秋》所谓东尽虢略者也。北水东流,合侯涧水,水出西北侯溪,东南流注于涓水,涓水又东,迳陆浑县故城北。平王东迁,辛有适伊川,见有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鲁僖公二十二年,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故县氏之也。涓水东南流,右合南水,水出西山七谷,亦谓之七谷水,阻涧东逝,历其县南。又东南,左会北水,乱流左合禅渚水。水上承陆浑县东禅渚,渚在原上,陂方十里,佳饶鱼苇,即《山海经》所谓南望禅渚,禹父之所化。郭景纯《注》云:禅一音暖,鲧化羽渊,而复在此,然已变怪,亦无往而不化矣。世谓此泽为慎望陂。陂水南流,注于涓水。涓水又东南,注于伊水。

涓水,地方学者认为涓水近名封尧河、凤阳河、马涧河。今在马涧河村有两源汇入顺阳河,一支源自宜阳,一支源自嵩县(未能查其源头,当地人称源自露宝寨,而露宝寨正位于熊耳山西山七谷一带)。在马涧河以下流过的村分别为:马涧河、周堂、西官庄、东官庄、张家凹、乔贾岭、杨湾、河北、上湾、下湾,然后自田湖古城与洒落间流出,东南注入伊河。[14]

陆浑(西)山,严辉认为今宜阳县的黑山即是陆浑西山,即古之陆浑山[15]。而按洛水流域所涉陆浑山“洛水又东,黑涧水南出陆浑西山,历于黑涧,西北入洛”结合上述伊水流域所涉陆浑山等作统筹考量;本文认为陆浑(西)山乃至上述注文出现的鹿鹘山(颇疑为陆浑山之谐音)、伏睹岭(陆浑岭、方山)等均与古陆浑县有着深厚的渊源;洛水流域与伊水流域出现的陆浑山,经百度地图等作方位校验显然它们并非是同一地望,由此可知陆浑山并不是某一具体山岭的专有称谓,而是对陆浑县故城(宜阳县白杨镇南留村古城周边山岭的一种泛称,而这些山岭大多位于陆浑县故城之西;只不过有的相对偏西北些(如宜阳县黑山),有的相对偏西南些(如露宝山),但大致而言位于陆浑故城的西方,故此泛称陆浑(西)山。(陆浑西山,即陆浑山者也。

禅渚,按注文“陆浑县东禅渚,渚在原上,陂方十里”结合谷歌地图综合校验,初步推析古禅渚约今伊川县徐阳村一带。

陆浑县故城此处陆浑县故城按所涉支流流域(顺阳河流域)等考量仍指洛阳市宜阳县白杨镇南留村古城[16]

虢略,略,境界。虢略,指虢国的境界[17]。在河南省嵩縣西北。《左传》:僖公十五年(645),晋侯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续汉书·郡国志》弘农郡陆浑县:西有虢略地。 [18]

北水,按注文“北水东流”考量,北水约今沿宜阳县栗丰、南留村东流注入顺阳河的那条较大支流。

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言其母孕于伊水之滨,梦神告之曰,臼水出而东走。母明视而见臼水出焉,告其邻居而走,顾望其邑,咸为水矣。其母化为空桑,子在其中矣。莘女取而献之,命养于庖,长而有贤德,殷以为尹,曰伊尹也。

新近发现的清华简,为研究伊尹有关传说提供了新的资料。据杜勇等学者研究,伊尹并非姒姓的有莘氏人,亦非庖人出身的媵奴,而是因遭洪灾与莘氏并族的子姓伊氏之长。他有效促成了殷氏、莘氏、伊氏战略同盟的建立,奠定了推翻夏桀统治的政治军事基础。在夏朝贵族国家体制下,伊尹往来夏商之间属于正常的政治活动,而不可视为间谍行为。他佐助商汤完成了灭夏兴殷的大业,故以同姓先旧身份在殷人祀谱中享有崇高地位。 [19]


[①]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第1138页。

[②]洛阳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连维良,王立林总纂;来学斋,牛红丽,陆新朔副总纂,中国地方志丛书《洛阳市志》1991年-2000年第2卷,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第299页

[③](乾隆)《河南府志》上函三十二册 第9-17卷,第15页

[④]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第2815页。 

[⑤]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第2353页。 

[⑥]蔡运章;史家珍;周加申:《三塗山、涂山氏及其历史文化考察》,《洛阳考古》,2016年第2期 ,第41页。

[⑦]吴业恒、马占山、郭改委、王云涛、罗火金、赵静、彭莉莎、屈红国:《河南省宜阳县南留古城东城墙发掘简报》,《洛阳考古》2018-01-31

[⑧]蔡运章;史家珍;周加申:《三塗山、涂山氏及其历史文化考察》,《洛阳考古》,2016年第2期 ,第45页。

[⑨]蔡运章;史家珍;周加申:《三塗山、涂山氏及其历史文化考察》,《洛阳考古》,2016年第2期 ,第45页。

[⑩]蔡运章;史家珍;周加申:《三塗山、涂山氏及其历史文化考察》,《洛阳考古》,2016年第2期 ,第47页。 

[11]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第143页。

[12]罗飞:《嵩县古山水地名考》,嵩县在线搜狐号,2015-03-06 07:42

[13]史念海,曹尔琴:《方志刍议》,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3月,第179页

[14]罗飞:《嵩县古山水地名考》,嵩县在线搜狐号,2015-03-06 07:42。 

[15]严辉:《陆浑之戎地名地望通考》,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主办,洛阳考古 2015年第3期总第10,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11,63页。

[16]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1,第147页。 

[17]中国历史大辞典·下卷

[18]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第2874页 。

[19]杜勇:《清华简与伊尹传说之谜》,《中原文化研究》,2015-04-15,第31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洛阳九县地名由来
河南洛阳市最新行政区划6区8县1市
郦道元水经注(3)
卷七(2/3)
类书集成·河三
《中次七经》女几山(姑媱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