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经注》里的姑臧城

△都野泽在武威县东北。

县在姑臧城北三百里,东北即休屠泽也,古文以为猪野也。

都野泽,王乃昂等认为古都野泽约在今青土湖一带。青土湖位于腾格里沙漠西北缘、甘肃省民勤县东北70km,湖区属石羊河干三角洲,海拔高度约1292-1310m.该区年平均气温7.8,年降水量110mm左右,蒸发量达2600mm以上,属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自先秦以来,青土湖就是古猪野泽湖群的一部分.猪野泽是河西走廊东段石羊河水系的终端湖泊,由于其在全新世中后期分化解体为不少古湖泽群,因之历代史书对于它的名称、方位等记述颇多含混不详之处《尚书·禹贡》称之为:“原隰底绩,至于潴野.”这是迄今可见到的对于“潴野”最早的记载.据《孔传》云:“大野,泽名.水所停日潴."由此可见,“潴野”应指当时石羊河下游一片汪洋巨泽而言。石羊河旧称“谷水”,《汉书·地理志》记载:“姑臧(今武威市),南山(即祁连山),谷水所出,北至武威(今勤县北40km之红柳园一带)入海,行七百九十里(折合今里约为330km).”“武威县”条下又云:“休屠泽在东北,古文以为猪野泽.”“休屠”一词是指古代活动于石羊河中下游地区的一支匈奴人部落的名称“休屠泽”显是由于休屠部落而得名。19967月王乃昂先生等在青土湖考察期间,于湖区东部沙丘间湖相地层采得蜗牛化石,经测试1C年代为1800+90aBP证明东汉后期石羊河终端尾闾湖泊已分化为两个互不相接的水域据卫星影像判析和地形图量算,青土湖当时的面积约有125平方千米。[1]

图表 1摘自王乃昂;李吉均;穆得芬;高顺尉:河西走廊东段湖泊旋回及其古气候意义,湖泊科学,19993  225-231

武威县,李并成等认为武威县故城遗址即今连城遗址。连城遗址位于西沙窝中部,东南距民勤县泉山镇约10km南距武威市127km(鸟道)。其墙垣残破已甚,且大部被沙丘壅压,但轮廓仍十分清晰,南北长420m,东西宽370m,夯土版筑,残垣高一般2-3m,最高6m,四壁各有马面两座,门一,西开。由西南城墩西延,亦有一段长370m的墙垣,较厚,其内陆面平整,似为练兵教场。遗址及周围地面暴露有大量的灰陶片(多为素面,亦见绳纹)、红陶片、蓝釉硬陶片、碎砖块等物;城内西门南侧铜甲、铁甲残片、铁箭头等物甚多,似为兵器库;城中东部铜质残渣集中,似铜器作坊;西南隅玛瑙碎片遍布,似玛瑙作坊;城外东北、西北1-2公里许还各有几座封土堆较明显的墓葬。闫文儒先生等于1945年曾在此发现“开元”铜钱和唐三彩碎片等物。李并成曾访问之前曽参加过实地发掘的武威地区博物馆陶永军、杨利群二同志得知,他们还发现了汉“五铢”钱。根据城址形制和暴露的遗物来看,此城当系汉至唐代的城址(城中还有石刀、石纺轮等遗物,亦为沙井期遗址,见前)。考之《汉书·地理志》,:“武威,休屠泽在东北,古文以为猪野泽”;又曰,谷水(石羊河)“北至武威入海,行七百九十里”指出了在石羊河终端湖休屠泽的西南为汉武威县,这是石羊河古绿洲最北部的县治,其大致方位与连城遗址合。再考之《水经注》卷40“都野泽”(即猪野泽)(以下简称《都》),:“都野泽在武威县东北,县在姑臧城北三百里,东北即休屠泽也,古文以为猪野也”,明确标出了武威县的位置--姑臧城(今武威市)北三百里。上引为《水经》原文,非郦氏注文,所言里数应指的是汉里或魏里。据黄盛璋的资料西汉、新莽的尺长当今0.231cm,东汉末、三国魏的尺长分别当今0.238-0.24cm0242cm1163(梁方仲、吴慧等人材料与此略同16)。古之里长1800尺,那么西汉新莽、东汉末(0.24cm)、曹魏的三百里就分别当今124.7km,129.6km130.7km,这一距离与连城至武威城的里数已很吻合了。实际上,《水经》之300里也是约数,不必苛求,在124.7km-130.7km这一距离内连城是唯一的故城遗址,且仍保留有汉代文物,连城当为汉武威县城[2]

其水上承姑臧武始泽,泽水二源,东北流为一水,迳姑臧县故城西,东北流,水侧有灵渊池。王隐《晋书》曰:汉末,博士敦煌侯瑾,善内学,语弟子曰:凉州城西,泉水当竭,有双阙起其上。至魏嘉平中,武威太守条茂,起学舍,筑阙于此泉。太守填水,造起门楼,与学阙相望。泉源徙发,重导于斯,故有灵渊之名也。

武始泽,古名谷水。即今甘肃武威市西北之石羊河。《水经注》 40: 都野泽 “上承姑臧武始泽,泽水二源,东北流为一水”。亦名武始大泽。《十六国春秋辑补》72前凉录: 东晋永和十一年(355),“宋混次于武始大泽,为灵曜发哀”。即此[3]

灵渊池王乃昂、蔡为民认为按上述郦注可知, 姑臧故城(指匈奴原筑盖臧城亦即姑臧旧城或中城)西北有一东北流向的河流经过灵渊池注入武始泽现经考证,灵渊池即今日的海藏寺湖[4]这里的泉水发源于武威市城西的赵家磨和许家庄附近,上游接小沙河,再上接西营河的三坝老河槽,海藏寺公路桥以下称海藏河,在孟家柳湾以下与杨家坝河汇合,为红柳湾河;杨家坝河的泉水源于武威市城东,上接金塔河老河道[5]

泽水又东北流迳马成东,━━城即休屠县之故城也。本匈奴休屠王都。━━谓之马城河,又东北与横水合,水出姑臧城下,武威郡凉州治。《地理风俗记》曰:汉武帝元朔三年,改雍曰凉州,以其金行,土地寒凉故也。迁于冀,晋徙治此。王隐《晋书》曰:凉州有龙形,故曰卧龙城,南北七里。东西三里,本匈奴所筑也。及张氏之世居也,又增筑四城,箱各千步。东城殖园果,命曰讲武场,北城殖园果,命曰玄武圃,皆有宫殿。中城内作四时宫,随节游幸,并旧城为五。街衢相通,二十二门。大缮宫殿观阁,采绮妆饰,拟中夏也。其水侧城北流,注马城河,河水又东北,清涧水入焉,俗亦谓之为五涧水也。水出姑臧城东,而西北流注马城河。河水又与长泉水合,水出姑臧东揟次县王莽之播德也。西北历黄沙阜,而东北流注马城河。

长泉水即今红水河, 清涧水即今白塔河, 横水即今杨家坝河,马城河即今红柳湾河或石羊大河横水出姑臧城下,当还包括今水槽子和雷台湖泉水雷台湖在武威城北约1km , 该水由平苑经新鲜注入杨家坝河;水槽子的泉水源出东岳台与大云寺之间的海子( 现已干涸),疑为前凉时期的闲豫池王乃昂、蔡为民认为水经注所描述的姑臧城周围的水系分布与今武威城北的自然环境完全吻合由此可以初步推断,凉都姑臧城址大体位于海藏河与杨家坝河之间关于这点, 还可由晋书等史籍详为印证[6]

姑臧故城,姑臧故城什么?学界迄今聚讼不已。目前而言最有力的证据当属武威《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此碑系西夏第四个国王崇宗李乾顺在天佑民安五年(1094年)所立, 为研究武威城的变迁提供了重要资料。碑文记载:“(昔阿育王)起八万四千宝塔,奉安舍利。今武威郡塔即其数也。自周至晋, 千有余载, 中间兴废, 经典莫纪。张轨称制凉( 缺17 字)。宫中数多灵瑞,天锡异其事。时有人谓天锡曰:`自昔阿育王奉佛舍利, 起塔遍世界中。今之宫乃塔之故基之一也'天锡遂舍其宫置为寺,就其地建塔。”该碑是张澍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从武威城内东北隅清应寺中发现的,清应寺和大云寺相连,大云寺在东, 清应寺在西,其位置从来没有移动过。据明代翻刻的唐景云二年( 711年)《凉州卫大云寺古刹功德碑》说“大云寺者, 晋凉州牧张天锡升平之年所置也。本名宏藏寺, 后改为大云。因则天大圣皇妃临朝之日, 创诸州各置大云, 遂改号为天锡庵。……花楼院有七层木浮图, 即张氏建寺之日造, 高一百八十尺”。碑文所说的前凉最后一个国王张天锡“舍宫建塔”, 就是在大云寺的前身宏藏寺内建塔, 故址在今武威市和平街。王乃昂、蔡为民认为这条资料,足证前凉宫城就在今武威城东北隅。因为自魏晋以后,“宫城”亦称“台城”,处于都城之内。而大云寺台北有东岳台、古城台、梓童台等, 构成了凉都姑臧城及其宫殿的遗迹……他们推证凉都姑臧最早建在今武威城东北,即城内东关、城郊新鲜村及郭家寨子一带[7]。尽管凉都姑臧尚无较为明确的古城遗址或古建遗存,但按《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今之宫乃塔之故基之一也,天锡遂舍其宫置为寺,就其地建塔”,则大云寺(前身宏藏寺)所在便是前凉姑臧宫城区。由是窥知凉都姑臧的核心区域亦应在今大云寺(故址在今武威市和平街)一带。


黄沙阜,腾格里沙漠[8]

又东北迳宣威县故城南,又东北迳平泽、晏然二亭东,又东北迳武威县故城东。汉武帝太初四年,匈奴浑邪王杀休屠王,以其众置武威县,武威郡治。王莽更名张掖。《地理志》曰:谷水出姑臧南山,北至武威入海,屈此水流两分,一水北入休屠泽,俗谓之为西海;一水又东迳一百五十里入猪野。世谓之东海,通谓之都野矣。

宣威县故城,李并成等认为文一古城即汉宣威县故城。该城位于西沙窝南部的民勤县六坝乡文一农科队界内,南距武威市93公里(鸟道)。古城东西长约280米,南北宽250米,残破甚烈,惟北墙为明长城所利用,保存较好。地面暴露有素面或绳纹灰陶片、红陶片、铜器饰件残片、着釉陶片等,其南北10余公里外均分布有成片的汉墓群。《水经注》卷40“都野泽”(即猪野泽)条曰:长泉水(今洪水河)东北注人马城河(谷水)后,河水“又北迳宣威县故城南。……又东北迳武威县城东”。这个位于马城河北岸武威县(连城)南的宣威故城,《甘肃通志》认为即是唐代的明威戍,曰:“宣威故城,在县(民勤县)南,汉置,属武威郡。《水经注》马城河东北流迳宣威县故城南。元和志有明威戍,在姑臧县北一百八十里,即故宣威也。”《新唐书》卷40《地理志》亦日,姑臧“北百八十里有明威戍”。唐180里当今972公里,其距离与文一古城基本相合,再加以出土文物印证,此城当为汉宣威县城[9]

平泽、晏然二亭,李并成等认为位于连城和文一古城之间的古城可能为平泽、晏然二亭之一。此城呈正方形,边长120米,墙垣亦残颓甚重,残高多1--2米。仅角墩可达5米许。城东北角盔甲残铁片堆积甚众,似一兵器库;西北角堆有腐烂的谷物粉末,似为粮库。城内城周均散落有绳纹或素面灰陶片、黄釉或绿釉陶片、铜镞、石坠等物,“武威地区文物概况”称城中还发现了汉五铢钱、唐开元钱、铁犁等,并断定该城的年代为汉至唐代,甚当。《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分册,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261页。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540541页。“黄蒿井汉墓群与北新沟汉墓群”,载“武威地区文物概况”。《甘肃通志》卷23。此城规模较小,面积仅为文一古城的15强,不足连城的110,且形制简单,城内又建有兵器库和粮库,在汉时当属于亭障一类的军事据点。查《水经注》卷40“都野泽”(即猪野泽)条曰::“马城河又东北迳宣威县故城南,又东北迳平泽、晏然二亭东,又东北迳武威县故城东……”上引亦系《水经》原文,所云当为汉魏时事。古城遗址正处宣威、武威二县间和古石河西岸,其位置与上云平泽、晏然二亭极为相似。张维华先生认为“亭”为军事上管理烽燧传达警息之地。古城应为汉之平泽亭,或晏然亭[10]

东海、西海,王乃昂等认为这里的“东海”即今白碱湖,为大东河所汇;“西海”即青土湖前身,为大西河。[11]


[1]王乃昂;李吉均;穆得芬;高顺尉:河西走廊东段湖泊旋回及其古气候意义:湖泊科学,19993  225-231

[2]李并成:残存在民勤县西沙窝中的古代遗址。侯仁之,邓辉主编,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研究文集,商务印书馆,2006.10,551

[3]《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4]王宝元凉城沧桑, 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2 , 10 -19

[5]王乃昂、蔡为民:凉都姑臧城址及茂区变适初探,西北史地. 1997,(04)

[6]王乃昂、蔡为民:凉都姑臧城址及茂区变适初探,西北史地. 1997,(04)

[7]王乃昂、蔡为民:凉都姑臧城址及茂区变适初探,西北史地. 1997,(04)

[8]王乃昂、蔡为民:凉都姑臧城址及茂区变适初探,西北史地. 1997,(04)

[9]李并成:残存在民勤县西沙窝中的古代遗址。侯仁之,邓辉主编,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研究文集,商务印书馆,2006.10,553

[10]李并成:残存在民勤县西沙窝中的古代遗址。侯仁之,邓辉主编,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历史时期环境变迁研究文集,商务印书馆,2006.10,554

[11]王乃昂;李吉均;穆得芬;高顺尉:河西走廊东段湖泊旋回及其古气候意义:湖泊科学,19993  225-23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石羊河流域与武威城的居住环境
《寿光县志》记载中的“台”
甘肃武威建在匈奴地盘上?河西四郡之一的武威郡有多少人?
卷六十三 陕西十二
凉州为什么这么重要?《周易》中有答案
段姓王公侯伯子男爵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