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生而知之者,上也(6-9)

孔子将人分为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学之、困而不学四个层次,其根本目的在于劝学,希望人们努力学习圣贤,成就仁德。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注释】
民:人。
斯:这种。
【译文】
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孔子认为,人按照聪慧层次可分为三等。上等的人是“生而知之”,天生就有智慧,知道很多事理,属于天才类型。次一等的人是“学而知之”,不学不知道,学了才知道。孔子自我评价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一学就知道,仍是相当不错的类型。再次一等的人是“困而学之”,遇到困境、遭受挫折,想不透、悟不通,再去发愤求学,直到问题得到解决,这也是非常不错的类型。如果“困而不学”,天资迟钝,后天又不肯学习,甘愿陷入困境,这种人相当可怜且相当可怕。
“生而知之”不可求,“学而知之”较普遍。“生而知之”虽然得天独厚,但仍需要通过“学而知之”来巩固加强,否则天才也会变庸才。“困而学之”虽然看重功利,但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唯独“困而不学”不足为取,一旦遇到这种人,往往没有任何办法帮助其解决困难、摆脱困境。这种人就是典型的下等人,无可救药。
《中庸》里说,“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有的人是天才,“生而知之”;有的人不是天才,只能是“学而知之”;有的人虽没有主动学习、超前谋划,但遇到困惑就发愤努力,勉励自己非弄懂悟透不可,最终豁然开朗,明白事理。从结果看,这三种人没有分别。有的人“安而行之”,天生得道,自觉自愿身体力行;有的人“利而行之”,为了某种好处才去实行;有的人“勉强而行之”,心不甘情不愿,可能是迫于现实压力,才勉勉强强去实行,但最终都实行起来。如果能够坚持到底,定能取得成功,其结果也是完全一样,没有差别,没有等次之分。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兴办私学,广收门徒,开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实现学在官府向平民教育的转变,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学而知之”。本章意在激励弟子、劝导百姓发愤学习知识,不断修养品行,努力成就仁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困而学之
16.9【辉光日新1630】(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识决定格局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安德义《论语解读·述而第七·20》 - 经典导读 - 国学频道 - 钟鸣网 - 汇集海内外的信息综合门户网站平...
《论语》:主动学习的人才是聪明的人
人的智慧的几个来源:天才是怎么来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